五四运动燃起了拯救民族的圣火

知识的力量具有改天换地的神奇伟力。

宗教的力量可以驾驭人类的灵魂。

自然科学的力量可以启迪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优秀文艺作品的力量,可以激励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社会科学的力量可以推动人类社会不断文明进步。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由先进的知识分子发起的、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率先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英勇无畏地担当起拯救民族的历史重任,走上了近现代的历史舞台。因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主要是调动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生力量,彻底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迈出了三民主义的历史步伐。

五四运动,则是凝聚了知识界的新生力量,唤醒了四万万民众的爱国激情。这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是亘古未有的奇迹。

经过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和封建礼教愚弄的国人,被帝国主义列强任意欺凌的民族,迫切需要开化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启蒙大师应运而生。

五四运动爆发之前,已经萌发一系列思想启蒙火种。

维新改良派的思想启蒙火种在封建皇族上层熏蒸。

林则徐、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康有为、梁启超发起“戊戌变法”运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发起“洋务运动”。

郑观应著《盛世危言》,发出“呜呼,中国其将亡矣!”的呐喊。

上述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者,旨在启迪封建统治者走维新改良道路,皆未成功。但已播撒下启蒙运动的火种。

辛亥革命的火种在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燃烧。

孙中山于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同年11月创刊《民报》,孙中山亲撰发刊词,提出“三民主义”主张,点燃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烈火,烧毁了摇摇欲堕的晚清大厦,开辟了民主共和的新路径。

五四运动的燎原旺火燃烧在社会底层。

陈独秀:于1915年9月创刊并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竭力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勉励青年崇尚自由、进步、科学,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他总结近代欧洲强盛的原因,认为人权和科学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两个车轮。从而首先在中国高举起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青年》的创刊,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标志。《敬告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闻天等中共重要人物,曾是《新青年》的忠实读者和撰稿人。

陈独秀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中国近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并拟定《中国共产党宣言》。

李大钊:1915年在日本留学期间,闻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的丧权辱国条件后,义愤填膺,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迅速传遍华夏大地。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他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数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演说,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1918年6月,李大钊、王光祈、陈愚生、张尚龄、周太玄、曾琦、雷宝菁等人,筹备少年中国学会,1919年7月1日正式成立。宗旨是“集合全国青年,为中国创造新生命,为东亚辟一新纪元。”学会创办《少年中国》等刊物,李大钊为编辑主任。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陈独秀、李大钊:1918年12月,共同创办时政刊物《每周评论》,李大钊同时又主编《晨报副刊》,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的《国民》和《新潮》,与《新青年》密切配合,猛烈抨击封建军阀统治,揭露日本在中国东北和山东攫取权益的侵略行径,号召人民奋起抗争,使北京大学成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1921年7月,陈独秀与李大钊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1918年4月,毛泽东与蔡和森、肖子升、李维汉等,在湖南长沙成立新民学会,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意。最初宗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学会很快发展为70多人。1919年后,组织湖南青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组织湘籍青年前往法国勤工俭学运动,研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思想学术,了解各国实情,加以选择采纳,为中国所用。学会还成功组织了驱逐军阀张敬尧运动。五四运动后,学会宗旨修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

1919年7月,毛泽东主持创办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想,引导民众放眼世界、改造中国为宗旨。毛泽东在创刊宣言中主张以平民主义来打倒强权。主张彻底研究学术,努力追求真理。指出:“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接着又发表《民众的大联合》,指出民众大联合是改造国家、改造社会的根本方法。李大钊认为这是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刊物。

1920年9月9日,毛泽东与何叔衡、彭璜、易礼容等创办“文化书社”,专营进步书刊,并得到李大钊的鼎力相助,成为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其后,又成为中共湖南党组织的“总机关”。

1920年下半年,新民学会的许多会员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五四运动先后燃起了三把圣火。

五四运动的第一把火,点燃了全民族的反帝爱国圣火。

1919年1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反而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1919年5月4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与北京大学、中国大学等13校师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游行队伍痛打北洋政府驻日公使章宗祥,火烧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曹汝林府宅赵家楼。四万万国人压抑多年的反帝反封建的地火,终于开始喷发了。

北京的反帝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全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形成全国性的罢课、罢工、罢市和游行示威的反帝爱国浪潮,迫使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提前回国。这是民众运动改变国家外交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

五四运动的第二把火,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圣火。

五四时期,西方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新思潮蜂拥而来,新文化、新思想、新知识传播蓬勃兴起,进而引深为全国性的思想启蒙运动,点燃了中国知识界的智慧之火。

五四运动后,全国出现40多个文艺社团,形成新旧文化思潮的尖锐对垒,新文化思潮占居上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

五四运动的第三把火,点燃了追求真理的圣火。

五四时期,各种社团组织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团繁荣的局面。天降大任于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苏联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五四运动的最伟大成果,就是催生了一个能够将中国引向辉煌的政党。

五四运动的积极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思想大启蒙。先进的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冲上拯救民族命运第一线,如一声惊雷,迅速警醒了四万万沉睡的同胞。如一剂猛药,瞬间激活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血。如一股洪流,荡涤着数千年旧制度、旧文化、旧观念等等陈腐积淀。如一阵春风,将全世界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思潮吹入古老的中华大地,四万万国人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五四运动的圣火,终将使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凤凰涅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我们敬祈五四运动的圣哲先贤们,圣火不熄,精神永驻,光耀千秋!(张治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