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漢文帝不僅是文治,他曾派灌嬰擊匈奴,其武功甚偉

中國漢代的文景之治,總是給人一種文質彬彬的感覺。

其實在文景之治期間,戰爭也是比較頻繁的,僅僅是文帝時期的20餘年,與匈奴的比較大的戰爭就有四次,對內還有諸侯王的叛亂。

漢文帝時期,雖然漢高祖劉邦與匈奴簽署了和親和約,但這個和約的約束力是非常有限的。匈奴從來就沒有滿足於漢朝給他的女人和財物。

文景之治|漢文帝不僅是文治,他曾派灌嬰擊匈奴,其武功甚偉

圖⒈漢文帝

漢文帝一即位就忙著和匈奴重修和親之約。但是,漢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五月,匈奴右賢王就進攻入了北地,搶掠河南地區。

可以說,漢文帝不僅僅是文治而已,他曾派灌嬰將八萬五千騎兵北擊匈奴,其武功甚偉。

一、文景之治:匈奴得寸進尺

​匈奴單于,傲慢無禮,不守道義,背叛盟約。

漢文帝《發邊吏騎詣高奴詔》:

漢與單于約為昆弟,毋使害邊境,所以輸遺單于甚厚。

今右賢王離其國,將眾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來近塞,捕殺吏卒,驅保塞蠻夷,令不得居其故,陵轢邊吏,入盜甚敖,無道非約也。

文景之治|漢文帝不僅是文治,他曾派灌嬰擊匈奴,其武功甚偉

圖⒉匈奴騎兵

意思是說,漢朝與匈奴約為兄弟,為使匈奴不擾害邊境,漢朝每年必須向匈奴輸送財物,而且甚為豐厚。

可如今匈奴右賢王,又開始大舉入侵邊塞,捕殺吏兵,驅趕守邊胡人,擄掠牲畜財物,欺陵漢朝的邊吏,狂傲無道,完全背棄雙方約定。

二、文景之治:文帝派遣丞相潁陰侯灌嬰北擊匈奴

漢朝的休養生息,使得大漢王朝的國力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與此同時,朝廷也訓練出了一隻比較強大的軍隊。

西漢的國家戰略逐漸由消極防禦轉向積極防禦。大漢騎兵,就是漢朝軍事力量中最為精銳的部隊,在戰略防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面對匈奴的狂傲無道,漢文帝決定發動邊防騎軍85000人,遣丞相潁陰侯灌嬰擊匈奴。這時的漢軍騎兵已經初具規模,光是邊境騎兵就有8萬餘人。

文景之治|漢文帝不僅是文治,他曾派灌嬰擊匈奴,其武功甚偉

圖⒊漢文帝君臣

漢文帝三年(前177)五月,匈奴南侵。漢文帝親自來到甘泉宮進行防禦部署。《史記·孝文本紀》記載,“五月,匈奴入北地,河南為寇。帝初幸甘泉”,六月,漢文帝譴責匈奴“入盜,甚敖無道,非約也”。

發邊吏騎8萬5千詣高奴,遣丞相潁陰侯灌嬰擊匈奴。匈奴退去。

當月的辛卯日,漢文帝又親自從甘泉往高奴(今陝西延安),《通典》稱,延安府西北百里處的金明縣即“古高奴地”。

這次漢軍動用騎兵8.5萬人反擊匈奴,前後僅用1個月時間,就迫使匈奴退兵,顯然是有賴於直道的交通之便。

文景之治|漢文帝不僅是文治,他曾派灌嬰擊匈奴,其武功甚偉

圖⒋漢文帝

三、文景之治:文帝時期大漢與匈奴軍事對峙的態勢分析

漢文帝時期,西漢王朝再次向匈奴強調彼此是兄弟之國,和平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事情。

漢文帝多次表明漢朝不懼怕匈奴,漢朝的軍事政策表現為一種謹慎的主動性政策。

在最具戰略意義的北部邊疆治理方略上,西漢王朝在文景之治期間。

文帝就屢有興兵討伐之意,有時甚至表露出,要遠效太祖皇帝御駕親征的意圖。

文景之治|漢文帝不僅是文治,他曾派灌嬰擊匈奴,其武功甚偉

圖⒌青年漢文帝

只是天下初定,漢朝眾多大臣的觀念傾向於無為而治,以最大限度的容忍來勉力維持對外總體和平局面。

但是這種和平僅僅是戰略上的和平,期間的大小戰鬥和戰役很多。

除了公元前177年,漢文帝發邊吏騎兵8萬5千人去延安抵抗匈奴,遣丞相潁陰侯灌嬰指揮對匈奴的戰爭。

公元前158年,北方的匈奴起兵六萬,侵犯上郡和雲中一帶,殺了不少百姓,掠奪財物無數。漢文帝連忙派將領率兵馬去抵抗。

另外,又派了三位能征慣戰的將軍帶兵保衛長安。

文景之治|漢文帝不僅是文治,他曾派灌嬰擊匈奴,其武功甚偉

圖⒍漢文帝之霸陵

總而言之,文景之治期間,特別是文帝時期,大漢與匈奴軍事對峙的態勢就是:

總體上漢朝處於戰略防禦階段,到文帝時期,大漢王朝的防禦越來越積極。包括建立強大的騎兵部隊,皇帝和丞相親自指揮重大的對外軍事防禦戰爭。


參考文獻

⒈(漢)司漢遷著,史記,線裝書局,2006.12,第66頁

⒉ 校注姬乃軍,韓志侃審校高希聖. 延安府志校注[M]. 1999

⒊秦國強著. 中國交通史話[M]. 20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