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一本沟通类心理交往图书,心理方面的书一般都会给出方法,大量案例,按照步骤,就可以进行自我疗愈的书。实用性比较强,这本书也一样。

活在当下--《非暴力沟通》


以前读这本书的时候重点就是放在区分观察和评论,体会和表达感受,有意识使用语言这方面。说话前刻意觉察一下,说出去的话是事实还是评论,四步法,讲真,真心累。

改变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想着改变别人,只能自我改变再影响他人。我们遵循了非暴力沟通原则,他人也会加入,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构建一个友爱的世界。

印度哲学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以前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会一扫而过,觉得无用而玄学,观察还不带评论?不可能!这两年学习正面冥想,终于理解了不带评论的观察,就是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说事实,而非各种评论。这真是个有难度的活儿,怪不得说是最高形式呢。我们有多少人死在了情绪沟通里,无效沟通,相爱相杀,不能活在当下,对事件进行了自我无尽的遐思。本来就是想吃个苹果,经过多少道辗转反侧的包装成了一筐梨。一件事情没解决反而成了一堆问题。

活在当下--《非暴力沟通》


你可以表达愤怒,但是请不要愤怒的表达。

以前看到这句话,觉得有道理但是说不出来哪里有道理,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表达愤怒。

学完这本书以后知道了,我们经常隐藏自己的喜怒哀乐,不敢表达自己真实感受,以至于影响到下一代,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凡事忍着点,忍忍就过去了。忍成忍者神龟,事情愈演愈烈,又嫌弃孩子窝囊。一旦表达出来愤怒,也只是情绪宣泄,愤怒地表达,没有解决问题。

就比如孩子小的时候,刚开始调皮捣蛋我还一忍再忍,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管不住自己的嘴,脱口而出,讨厌的孩子,烦死我了,你再这么烦人,我就不要你了,我要把你小件寄存到火车站,安静一会儿。当时吼完孩子是乖了一小会儿,我发泄了情绪也心里痛快了一点。

但是由于我的高频使用,儿子越来越淘气不说,还拒绝坐火车,甚至是火车站附近。刚开始以为是他害怕火车,耐心做功课带他去看看火车,表示我会不离不弃,不放手,害怕的话可以抱着他。上了火车儿子小心翼翼问我,小件寄存处在哪里?没看到啊。我才恍然大悟!不要以为解决这个小件寄存处的问题,你就是真心爱孩子了。

随着孩子的长大,儿子长得阳光、帅气,从小到大都是班长,奇怪的是孩子缺乏安全感,不背包不出门,包里不拿充电器,手机电不满,没装钱,出了门也会返回家取。发现孩子这一点,我一直纳闷根源在哪里?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居然安全感这么差。再次读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根源还是在我这里,他淘气,我吓唬他不要他,要寄存到小件寄存处安静一会儿。不仅仅表现在孩子拒绝去火车站,坐火车,更严重的是造成了孩子的安全感差,怪不得孩子小时候经常说,妈妈,我们也参加个《变形计》吧。孩子小,对家长是百分百的依靠,无法选择家长,做家长的真得做到百分百了吗?我连60都没有做到。亲亲的妈对孩子造成深深的心灵伤害还不自知。

昨天中午孩子下网课去单位找我吃午餐,我认真得,郑重其事的给孩子赔礼道歉,求的他的原谅。

我提议我家要实行非暴力生活方式。大家随时可以说出来自己听到对方话的感受,明确表达各自需求。关键点,感激生活的赐予,让爱在家中流动起来。

活在当下--《非暴力沟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