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海鹽館

北山路35號原為海鹽望族徐家產業,徐家是清代的世家大族(兵部尚書徐用儀),後來稱為"海鹽館"。民國時期直係軍閥孫傳芳曾在此居住。解放初期,這裡一度是中共浙江省委黨校的校舍。2010年由顧家家居修繕並傳承,作為全球家居文化交流中心。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西湖博覽會工業館舊址

1929年,浙江省主席張靜江主持舉辦第一屆西湖博覽會時,特意為博覽會新建一部分會館,工業館就是其中之一。工業館樑架結構採用工業建築形式,風格獨特。其平面佈局象一個巨大的"口"字,故又稱口字廳。2003年修整後作為西湖博覽會博物館。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連橫記念館

瑪瑙寺原本稱為"瑪瑙寶勝院",由五代吳越王於後晉開運三年(946年)在孤山瑪瑙坡創建,並於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遷建於現此。瑪瑙寺創建八百多年來,歷經多次損毀和重建。

連橫記念館位於瑪瑙寺內,於2008年12月18日建成開放。1926~1927年《臺灣通史》作者,愛國史學家連橫,曾居本寺研究整理文史資料,與瑪瑙寺結下淵源。

連橫記念館使用寺院原來的廂房作為展示空間,設立臺灣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傳統工藝、現代工藝、人物廳,連橫先生事蹟廳和兩岸文化交流互動廳。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西泠橋

西泠橋為單孔石拱橋,又名西陵橋。舊為渡口,明末橋改築。現橋長9.3米,寬8,5米,淨跨7,4米。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蘇小小墓

蘇小小,南齊時錢塘名伎,才貌出眾。身世和愛情悽婉動人,曾作詩:"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萬口陵松柏下。"傳說死後葬於西泠橋畔。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陳英士像

陳其美,字英士,浙江湖州吳興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同盟會元老。在辛亥革命時期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蔡元培稱其可與歷代俠士齊名列傳,並盛讚陳其美為“民國第一豪俠”。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中山記念亭

建於民國16年(1927年),為記念辛亥革命領袖孫中山而命名。亭為圓刑重簷鋼砼結構。造型採用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形式,在西湖建築中別具一格。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放鶴亭及舞鶴賦刻石

放鶴亭建於元代,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建,民國四年(1915年)整修。為三開間重裡簷歇山頂十六柱木結構方亭,亭內懸康熙御題"放鶴亭"牌匾。

舞鶴賦刻石位於放鶴亭中,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碑上刻有康熙帝皇帝臨摹明代董其昌《舞鶴賦》書法作品。由高2,40米、寬0,75米的4塊書條石組成,共445字行草書。碑上還刻有"康熙御筆之寶"。


我行我拍 | 杭州:北山路和孤山一帶部分建築的歷史和文化

林逋墓

北宋隱逸詩人林逋(967~1028),曾築廬舍於孤山,隱居二十餘年,不仕不娶,以賦詩作畫、栽梅飼鶴自娛,人稱"梅妻鶴子",死後葬於孤山。


註明

拍攝時間:2020年4月17日下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