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宋夏战争真实历史:三战惜败,付出岁币成为君

宋夏战争是北宋仁宗在位中期发生的战争,三战惜败,直接触发了“庆历新政”改革。

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第二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

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

自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清平乐”宋夏战争真实历史:三战惜败,付出岁币成为君

三川口之战

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进攻宋朝。

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现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范雍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孙奉命增援。当他们到达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陷入重重包围。

刘、石二人率军苦战,西夏军队也损失惨重。但因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

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

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晚上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得以缓解。

“清平乐”宋夏战争真实历史:三战惜败,付出岁币成为君

好水川之战

三川口之战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强盛,下令封夏竦为陕西路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

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携军师张元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

张元原系宋人,因累试不第,自视才能难以施展,遂决心叛宋投夏,因才被元昊授予军师。

元昊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

由于当时宋朝有足智多谋的范仲淹在,西夏军队不敢轻举妄动。

范仲淹力主守议,反对贸然进攻,主张持久防御,在加强军备的前提下,乘便击讨,不赞成深入敌境的进攻战。

但是,韩琦持强硬立场,力主攻策,寻机尽快与夏军决战,认为拖延时日,财政日绌,难以支撑。

韩琦不听范仲淹劝阻,派环庆副都署任福率军五万余人出夏。

任福率军到达怀远城,正遇上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西夏军队战于张义堡。

任福军赶到支援,在张家堡南打了个小胜仗,夏军佯败,沿途遗弃不少物资。

任福中计,贪功轻进,随尾追击。由于长途追击,粮草不继,人困马乏,追至好水川,已是十分疲惫。

当时,夏军在好水川里边放了几个木盒子,宋军只听盒子里有鸟叫声,不敢轻动。任福到时,命令打开,只见一百多只鸽子飞跃而出,盘旋在宋军上空。

这正是西夏军队发出的合击信号。宋军正在惊疑之时,夏军已从四面合围。宋军虽英勇战斗,怎奈人马三日乏食,宋军大败,六千余人阵亡,任福等将校军官数百人亦死于难,几乎全军覆灭。

望着好水川内遍布的宋军尸体,西夏军师张元趾高气昂地在界上寺墙壁上题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以宋军的尸山血海来博取功名,自得之意,溢于言表。

宋仁宗闻知好水川之战再度失败后震怒,撤去了夏竦的职务,范仲淹贬为户部员外郎、知耀州,但负责迎战西夏的职责不变。

五月,范仲淹改知庆州。元昊起兵时,曾联络羌族为其向导。范仲淹到任后,即以朝廷名义犒赏羌族各部,与之签订条约,严明赏罚,羌族遂脱离西夏,为宋效力。

为进一步稳固边防,范仲淹又修筑大顺城,遏止白豹城、金汤城一带的敌军进犯;同时,修葺细腰、胡芦等军塞,切断敌军通路,使明珠、灭臧两部族安心归附大宋。

韩琦被降为右司谏、知秦州,自好水川败后,韩琦始信服范仲淹守议,两人同心协力,互相声援。

“清平乐”宋夏战争真实历史:三战惜败,付出岁币成为君

定川寨之战

范仲淹等人被贬谪以后,西夏又开始商议攻宋大计。

庆历二年(1042年),李元昊军师张元献计,宋朝精兵良将全部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关中地区军事力量十分薄弱,建议一支军队牵制宋朝边境军队,另派一支劲旅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

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10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

一路从刘燔堡(今宁夏隆德)出击,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彭阳县)出发向渭州(甘肃平凉)发动攻击。

宋将王沿闻知急忙派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刘燔堡,宋军在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军队的重围,宋军大败,葛怀敏等15员将领战死,宋军九千余人近全军覆灭。

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宁夏固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援救,西夏全军大部覆灭,仓皇败退,西夏景宗李元昊直捣关中的美梦破灭。

仁宗非常欣赏范仲淹军事才能,加封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任鄜延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

十一月,仁宗采纳范仲淹建议,恢复设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让范仲淹、韩琦、庞籍分领职事。

范仲淹与韩琦在泾州设置官第,将文彦博调到秦州做统帅,滕宗谅调到庆州做统帅,张亢担任渭州的统帅。

范仲淹为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而,至李元昊向北宋称臣(庆历和议),西夏军队不敢轻易侵犯。

“清平乐”宋夏战争真实历史:三战惜败,付出岁币成为君

庆历和议

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西夏也未能攻入宋境,获得甚少。

且西夏国力毕竟远不如宋,经不起持续大战消耗。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宋夏双方都认识到辽的威胁,都有了罢兵修和的欲望。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史称“庆历和议”。

和约规定:西夏取消帝号,向宋称臣,仍由宋封为夏国王,称夏国主;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

宋朝付出岁币称为“君”。

1045年,大宋应元昊请求,在边境设置贸易市场,恢复贸易往来。

通过互市,宋朝也能够获得一部分河西良马,西夏也得以休养生息,建设政权。

双方相安无事的局面持续了二十余年,直到宋仁宗去世。

后世又发生多次战争,因此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一次宋夏战争。

“清平乐”宋夏战争真实历史:三战惜败,付出岁币成为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