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咱們小時候順從好學,而現在許多小孩不上進沒責任心?

過去的好時光

記得小時候,上課的時候大家坐的整整齊齊,課間雖有吵鬧,但班主任出現的瞬間整個課堂猶如寒冰侵襲般涼了下來。記得小時候,因為好奇學著課本上的知識把自家的電腦拆開,即使電腦依然安好無恙,在被父親發現後狠狠的訓斥一番,而後站在牆邊瑟瑟發抖,不敢說一句頂嘴的話語。


為什麼咱們小時候順從好學,而現在許多小孩不上進沒責任心?

而如今的情形,讓許多父母和老師倍感沮喪,孩子們的行為已經不再像我們在“過去的好時光”中表現那樣了,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有兩個:

  • 一是社會的重大變化。當今的家庭已經不再給孩子們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了。

我們小時候,不論爸爸說什麼,媽媽都會順從,最起碼錶面上的順從,這就是一家之主的權威。而如今“新三從四德”的流行,說明父親對母親失去了控制權。這是人權主義的進步,是女性社會地位提升的直接體現。但恰恰如此,家庭順從傳統的終結在某種程度宣告,男人失去對女人的控制權,也就失去了對兒女的控制權。

備註:新三從四德——從不溫柔,從不體貼,從不講理;說不得,打不得,罵不得,惹不得。亦或是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花錢要捨得,太太打罵要忍得。

  • 二是如今孩子們很少有機會培育上進心和責任感。因為物質條件的豐富,我們無需讓孩子像過去那番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父親小時候,是隨著爺爺奶奶從領縣乞討到本地來的,最後在大隊落腳,靠採茶為生。家中除去父親,還有3個姐妹。因為窮,家裡只能供一個父親一個讀書,即便如此,為補貼家用,作為男丁,父親也要每天早上4點起床,熬好紅薯粥,去茶山上採茶到6點,再走5公里山路去鎮上小學讀書。那個時候,他就知道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勤奮、好學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

如今的孩子,被以愛的名義給予的太多,而無需自身付出任何努力,甚至認為這是理所當然。也有許多父母認為,好爸爸好媽媽就該保護好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併為他們包攬一切困難。

許多父母為滿足家庭不斷提升的物資需求,因此忙於生計,而忽視了培養孩子親自動手的能力。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位母親在一天奔波勞碌之餘,拖著疲憊的身軀整理家務,小孩拿出掃帚想幫忙打掃,卻因為沒有父母耐心的指導(手把手的教)和任務的佈置把家裡弄的一團糟,而後是母親的責罵和小孩的哭鬧充斥其間。許多父母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為家庭作出貢獻來獲取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

不是嘛?想想上述的母親在責罵時表達的心情難道不是“我都那麼累了,你還過來給我添亂,你怎麼這麼不體諒父母呢”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