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岩茶的山场为何这么重要呢?

武夷岩茶的山场为何这么重要呢?


会喝茶的茶友都知道山场就是一个小环境。

所谓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这个小环境种植出来的茶,都带有山场气息。那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息,隐隐约约,难以言喻,但给人的感觉是美好的,是舒适的,是一种难以忘怀的感受。

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的血肉说成是香气和口感,一个人的骨头说成是茶滋味,那么,山场味便是一个人的气质了。

其实,山场不论对哪一种茶都是会有影响的,只是相对而言,我们武夷岩茶影响的会比较大些。

武夷山最核心的山场主要在“三坑两涧”即牛栏坑,倒水坑,慧苑坑。这边的山场最具有岩骨花香的特质,岩韵最为明显,那这边的山场味到底是怎样体现的呢,我们可以从滋味,香气,回韵等方面进行解析。


武夷岩茶的山场为何这么重要呢?


滋味

三坑两涧的茶首先耐泡度是非常稳定的,而且茶汤的稠度和滋味醇度都是非常好的。

如果是牛栏坑肉桂,除了口感上的醇厚度,还有对口腔上的刺激感都是非常明显的,也就是市面上说的霸道,香气和滋味在每一泡茶汤中都会层层递进,富有层次感。

生长在三坑两涧的茶树微量元素含量高,滋味也会比那些半岩,洲茶更加的强烈和更具有张力。

比如品一道慧苑坑的水仙,用盖碗正常冲泡,十几水是没问题的,除了稳定耐泡,还能感受到茶汤的稠度、滋味的醇感,如果是老丛,能体会到木质味。

普通山场的武夷岩茶一般投茶量在8g左右,很多喝正岩的茶友喜欢投10g,这样泡出的茶汤和茶滋更加厚重和强烈。


武夷岩茶的山场为何这么重要呢?

香气

喝一泡武夷岩茶,可以从五处闻香:干茶香,杯盖香,茶汤香,杯底香,叶底香。

其中香气又分为:品种香,工艺香,地域香,树龄香。

在香气总量上,正岩茶与外山茶的香气成分含量及比例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形态的茶香。

正岩茶的香气变化而幽远,盖香持久,常说七泡有余香。

特别是三坑两涧的茶,香气内敛沉稳,馥郁饱满,香气丰富且沉于水中,用味蕾细细捕捉的过程会惊喜于它的层次变化,很值得玩味。

我们一般通过闻盖碗的杯盖,品啜茶汤之中的气息来辨别与欣赏这山场气息。

而山场气息呢?在这之后,杯盖渐渐冷却之后,再闻。

如果你闻到的,是一股清甜之气息,说明这茶山场不错。而这清甜之气息,便是山场气息了。

滋味


武夷岩茶的山场为何这么重要呢?


回韵

讲回韵之前,先说说回甘

意指茶汤滋味甘甜与饮后回甘。

入口甘甜,回甘快捷,清爽甘润,滋味醇厚,舌底生津。真有“舌本常留甘尽日”之感。

岩茶味重,往往先感受到的都是收敛感、苦涩味。然好茶苦涩化的快,转为甘甜,两腮生津,就像吃生橄榄似的。

很多茶友可能对回韵的感觉比较模糊。回韵,并不单纯是指茶的回甘,更多的是体会在口腔中流转的余味与气息。

在感受回韵时能捕捉得到山场气息。比如我们在品一款坑涧的茶,越往后喝,茶汤越甜,越能感觉到残留在唇齿间的草本或木本的味道,带着原始山林里的气息,即使在茶汤吞咽后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回韵也一直在口中流转。


武夷岩茶的山场为何这么重要呢?


前人的“活、甘、清、香”的解释:

“活”者指茶汤润滑爽口而无滞涩感;

“甘”者指饮后回甘程度,部位而言;

“清”者指清而不俗,无杂味异味;

“香”者,指武夷岩茶之茶香高低、长短、锐幽、浓淡及品种所需特殊的品种香。

这就是品饮武夷岩茶,须从“活、甘、清、香”去体验,领略武夷茶,具有的“山川精英秀气”“岩骨花香”的韵味。

武夷山“三坑两涧”茶区属丹霞地貌,独特小气候,早晚温差大,漫射光多,砂砾土富含微量矿物质,出产的茶叶品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好山场带来的味道,是茶汤细腻,有内质,有厚度;茶香沉稳且悠长,岩韵突显。


武夷岩茶的山场为何这么重要呢?

山场气息不同,可千变万化。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清甜之气息,却是不会变的。

武夷岩茶山场味之妙,你仔细欣赏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