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企业蜂拥而归: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承王之重”?

友情提示:这是一篇长文,如果你觉得有价值,欢迎参与评论、转发与收藏。我是小欧,感谢关注!

巨头企业蜂拥而归: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承王之重”?

好企业回归下的众像:背后仍有质疑

融资确实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体现,没有融资指引的巨大吸引力,企业上市的风险共担逻辑无法真正得到实现。优秀的企业显然需要多元资本的介入扶持,分散且科学的股权结构有利于企业在面对重大决策和风险时能够稳步发展,这是融资市场化带来的最大社会功能性。

不过并不是所有企业的融资都可以达到完美状态,这需要包括企业、投资者、市场、监管多方的共同塑造,而在一个相对缺乏成熟稳健的资本市场里,融资更有可能被极端化和利益化,这并不是多美妙的事情,起码在资本运用一途上缺乏了可持续性价值。

今年以来不少的中国流外企业走回归国内的模式,其一在于外部环境的极端恶化和不友好对待中概股的风潮开始出现,其二这些企业名义上都是早期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外放型企业,但在资本扩张意图上过于泛化,在控制力上很多无法驾驭外资介入后对于企业运营的压力。因此最近这几年借着国内资本相对缺乏估值标准的境遇,一大批中概股溢价回归似乎已经成为常态。

然而这就带来了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国外相对成熟的资本模式无法体现竞争力,回来国内这个相对制度缺位的市场是否有浑水摸鱼之嫌?以中国当下市场的现状能否承受这些所谓的“王者归来”?

伴随着中芯国际和三六零等中国企业海外企业回归,越来越多的质疑声开始出现,这些所谓的行业巨头到底是混不下去了才跑回来,还是真心为国内市场提供可贵的企业资源?巨量的IPO融资数额和相对扭曲的溢价估值是这些企业被聚焦的中心议题。市场很难接受这些企业自说自话的逻辑,这从中芯国际回归后的事态就可以看清楚了,日趋成熟的中国投资者正在透过用脚投票和合理化审视来评判,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除了回归的中概股遭受严重质疑外,今年以来一些本土IPO也遭遇到了市场非议,比如最近即将上市的泛金融行业巨头蚂蚁金服,一度成为舆论风口。

在一个提倡融资为上的资本市场,过去常常因为缺乏优质企业而烦恼,很多的企业都抱着套现的目的来走IPO,而不是思考用资本市场功能来做大做强,这些企业明显并没有行业强势基础,因而多年以来中国市场里充斥着烂企业的代表,故而投资人也顺势炒作成风难以理性和成熟。

可是如今这些所谓优质的“王者企业”成为主流之后,同样在待进步的市场能够做到“承王之重”吗?

巨头企业蜂拥而归: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承王之重”?

一、复杂的环境促使龙头企业回国寻求支撑

正如中国经济在过去努力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样,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之路实际上也一路高歌猛进,很多的企业在面临重大融资上市需求时,在过去往往并不愿意在中国本土市场来完成,更多的优质企业走得是海外上市,因为这样可以获得更加丰厚的海外资本和市场认可;另一方面是因为海外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可以提供非常合理的企业评估,给予企业相对优化的发展思考模式。

这是世界经济走高度融合发展的共赢蜜月的表征之一,中国企业顺应这种外向型潮流既符合国内走出去的战略需求,同时也为国外资本了解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窗口。

很显然我们能够走出去的企业都是相对抗压性和成长性较为优异的企业,剩下的自然就是相对弱化且不太成熟的企业,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资本市场底色和起点始终很差的原因,好的都走出去了留下的自然就是相对弱化的企业,这种企业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主流内容迟迟得不到改善,因而市场的生态弱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如今复杂的世界经济局势演化出现了重大转折,争议和矛盾取代了过去的蜜月共识,中国企业的海外雄心受到了外部因素抑制,似乎看起来回归是一条相对保守可行的道路。

外部资本对中国资产如今这个节点持观望态度,国家间利益博弈构成了重大风险,这种海外环境是存在偏见可能的,因而很多中概股都在考虑私有化回归的过程,这件事情正在发生。

回国寻求支撑并不是不可以,这些企业本来就是中国企业的强势代表,回归国内重新重视中国参与是拥有广泛投资基础的,但是整个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回归的逻辑,仍需要多方配合才能稳妥推进,至少从目前几家回归的企业现状来看并不乐观。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期待优质企业这么久,好企业回归了反而无所适从?是企业的问题?是市场的问题?还是投资者的问题?其实都有,所以这得分层次来看待和理解!

巨头企业蜂拥而归: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承王之重”?

二、依旧羸弱的市场现状如何接纳?

最大的一个问题仍在于现状下的中国市场,羸弱而又待完善,很多协调和佐证都难以兼顾,自身生态有太多的弊端待解。

尽管已经最大程度上借鉴外部经验,积极推动注册制取代人为痕迹较重的审核制,市场化主导向前推动了一大步,但这个市场存在的很多问题仍然相对深刻而尖锐。

生态上三方主体仍然力量失衡,企业方被过度偏爱,监管仍难适应角色,投资者相对弱化,这种失衡导致了生态博弈下的价值和价格扭曲,各方难以形成市场健康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市场显然是一个羸弱的市场,如此现状如何接纳和承受这些突如其来且体量巨大的所谓优质企业接踵回归?这无疑对现状冲击是巨大的!

中国市场目前的高估值溢价现象是很多细节要素共同发酵造成的,弱化压力的退市机制,缺乏相对权威有效的估值机构,有待合理化的市场博弈和佐证,仍需规范化的监管捍卫,加上没有成熟的投资理念引导,这些逻辑生态无一不在昭示着这个看似庞大市场的相对混乱和臃肿。

如果生态改变是缓步推进的话尚可转圜,可目前中概股在海外遭遇的危机感显然容不得缓步回归。在处置风险一项上,市场所承受的压力显然是骤变式的,会带来很多可见的变量,也会有很多不可见的变量。

目前市场深水改革确实正在推进,但尚未形成新的影响力,即使没有这些回流企业扰动,整个资本市场生态仍在就新旧逻辑剧烈争议,当此时回归成风确实问题不小。

巨头企业蜂拥而归: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承王之重”?

三、高溢价和高聚焦需要回归理性

很多海外企业除了风险规避之外,融资需求恐怕也是它们蜂拥回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众所周知中国市场的上市估值几乎清一色的溢价,更不要说这些看起来非常好看的企业了,优质确实是一个非常合理的估值借口,但翻倍的高溢价和高聚焦度是否是衡量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足够砝码仍值得质疑。

这些企业确实中国市场环境下强势走出去的逻辑,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海外资本考验,其实并没有多少家受到真正的关注和认可,很多时候除了敲钟时为人所知,实则后续则陷入相对尴尬的境遇。这除了说明中国企业与国际商业逻辑的匹配度尚有距离之外,本身我们这些走出去的企业都缺乏核心技术支撑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

相对于商业模式的成功,中国企业在海外利用资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逻辑上并不擅长,加上产业模式相对技术低端,产品影响力虽然广泛但深度不足,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这些巨头在海外市场上并不受青睐的原因了。

尽管也有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腾讯这样的佼佼者,但更多得是籍籍无名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回归潮是否就真的是国人眼中的香饽饽,这仍需要理性看待!

中国资本市场确实需要大量优秀企业来彰显价值稳定和吸引外资介入,这对于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是有极大益处的,但是这些海外企业回归是否就是这里需要的好企业确实需要经过投资者市场化博弈后才能彰显,这和偏见无关是市场理性所决定的!

巨头企业蜂拥而归: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承王之重”?

四、巨头承载好标准——重塑市场良币规则

不过虽然争议颇多,但实际上这些企业的水平仍远远高于我们市场里的大多数,这些企业起码确实是依靠实力走出国门的一份子,相对于市场内的这些企业标准仍然高了不少。

特别是类似巨头企业回归,这些企业虽然在海外遭遇重大风险考验,但并不意味着本身有问题,因而从企业运营本身的角度来看,它们确实承载了符合国外市场上市的标准,而这个标准目前比我们的市场生态仍然高出许多,这中间确实有值得我们投资人揣摩的内容和标准。

多年以来中国市场炒小炒烂的风气背后,实质上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为什么无法扭转劣币泛滥的市场现状?其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确实是上述提到的好企业都走出国门而非留存国内市场的逻辑。由于良币的数量减少,而劣币留存广泛,从而形成了价值导向的逆转,这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由于缺少好企业支撑良币主流的生态,本质上也就没有什么投资价值可言了。

想要改变这种规则现状,除了继续大刀阔斧改革市场体制以填补漏洞之外,另一方面确实需要大力引进好企业标准。国内外资本联动下大量引进和留存好企业可以重塑市场规则,提高整体生态的健康度。

短时间内再造行业龙头上市是需要漫长过程的,如果中概股回归能够以纠偏市场生态的方式把国外成熟市场的标准化和成熟化市场风格带回国内,这本身可能是一件关系资本市场全局的好事情,特别是此时正值资本市场战略高度抬升持续发挥作用的时刻。

如果真能携优质内容和规则回归,强势扭转中国资本市场多年生态弊病,则险在眼前利在后市,这或许是一个中国资本良性循环的契机和窗口。

巨头企业蜂拥而归:中国资本市场能否“承王之重”?

五、各方进步方可“承王之重”

从上述逻辑看,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中概股回归,问题仍在于中国市场本身。

一个流动性活跃的、资本价值清晰的、生态均衡健康的成熟资本市场,本身就拥有极高的风险抵抗能力。作为承担金融功能的窗口本就应该吸引优质企业来实现资本运作,但是目前看我们的市场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加上过去弊端造就的生态乱象难以一时理顺,因而才会显得“承王之重”如此吃力。

针对这样的问题,其实本质上需要各方携手推动进步方可彻底解决。企业端需要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去赢得市场博弈,同时带来更好的市场化标准生态。监管端需要强化市场底线运作原则,倾向引导价值挖掘,抑制劣币驱逐良币,实现功能循环持续,供给可进可退的生态均衡底线。投资者方向上需要更加理性和积极地看待资本市场变化,不断优化投资逻辑,深入稳妥地看待企业端融资现状,尽可能的增强自身科学投资的能力。

只有各方积极努力地去改变现状,认可当下正在深入的改革开放逻辑,持续向未来优质方向前进和改善,那么这个市场一定会优秀起来。

如果市场足够优秀,我们不仅不用担心中概股回归的问题,哪怕是外国企业上市也可以照单全收,吸引优质资本完成中国市场的华丽转身。那时候相比“王冠的璀璨耀眼”,些许重量就会显得微乎其微了!

本文系小欧本人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商业转载,否则将承担一切法律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