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關注我,我來給你講故事,我是會講故事的奶爸空桑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春天,劉備帶領黃忠等將,在定軍山一舉襲殺曹操在西北地區的總司令夏侯淵,完成了歷時三年的漢中攻略戰。劉備藉此戰之威,進位漢中王,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三足鼎立的格局就此形成。
處在鄙視鏈頂端的曹操,在得到喪師失地的消息之後,甩了一句酸酸的話:吾故知玄德不辨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而這個隱藏在劉備背後出謀劃策的人就是法正,他連續攻取成都、漢中,為劉備攢下了半壁江山,甚至超越了諸葛亮成為最強大腦,擔當了劉備集團的"謀主"的重要角色。
先主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01 逃饑荒的青年時代
法正的祖父法真,是個追逐自由的名士,終身都在逃避做官的桎梏。這樣一個清心寡慾的老頭,居然活到了89歲。即便放在今天,也可以算得是高壽老人了,而在天災人禍橫行的東漢末年,更不可不謂是一個小小的奇蹟。
法正的父親法衍倒是出仕皇家,擔任過司徒掾、廷尉左監,屬於佐官一類的部門內設幹部,品級在六百石左右,只能算漢王朝的基層官員。
這樣的家世並沒有給法正帶來什麼具體的實惠和好處。
東漢末年地方武裝割據,天災頻現,饑荒遍地。朝堂早就被董卓那個西涼鬍子攪得稀巴爛,老家關中也是殘破不堪,所謂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就是那個時代的現實寫照。
當時,地處西南的益州因為地理位置的關係,尚未受到戰亂和饑荒的波及,於是便出現了一波移民潮。
先是,南陽、三輔人流入益州數萬家,收以為兵,名曰東州兵。在這樣的情況下,建安初年,才二十出頭的青年法正不得不背井離鄉,為了一口吃的背起包袱,加入這股移民潮逃往蜀地投靠劉璋,希望在那裡找到一片平安樂土。
和法正結伴的還有他的同鄉,一個叫孟達的人,若干年後成了魏蜀之間的一根攪屎棍。
這些因為逃難,或者其他什麼原因紮根蜀地的人,被稱之為東州人、東州兵,包括劉焉劉璋父子也屬於東州派。日後這些東洲人和蜀地的原住民、劉備帶來的荊州派,共同構成了蜀漢政權的政治派別。
逃難不是什麼美好的人生體驗,從日後法正表現出對過往恩怨極強的報復行為來看,估計在逃難期間也是沒見過什麼好臉色,看多了世態炎涼,飽嘗了人情冷暖。
劉璋闇弱,對法正的態度也比較佛系,能官之而不能用之,甚至是一些一同逃難而來的人也趁機踩他。客居蜀地的東州人法正,度過了鬱郁不得志的前半世,也就自然萌發出另覓高枝的念頭。
02 一見劉備便傾心
法正和劉備的君臣之誼並不算長,可能只有區區的十年光景。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大戰後的不久,張松向劉璋推薦法正出使結好劉備。
這裡有個小彩蛋,三國演義上說張松是在赤壁大戰之後跑去許昌見曹操,還和楊修打了一場口水仗。其實歷史的真相是,張松見曹操是在赤壁大戰前夕,地點就在荊州。彼時的曹操剛剛掠定荊襄,正志滿意得頭腦發昏,忽視了這位可能給他送來大禮包的張松。而之前的數位西川使者都在曹操這裡得到了豐厚的賞賜,唯獨張松空空而回,因此懷恨在心,才轉投劉備。
面對張松的任務推薦,法正起初是推辭的,不願意去見劉備,最後還是奉劉璋之命,不得已而往。不過這極有可能是張松和法正在劉璋面前演的一出雙簧,畢竟兩個人私底下是好基友,對劉璋無能的看法是一致的,而暗結劉備這麼重大事項不可能不事先通氣。至於這出雙簧,不過是假意撇清洗白,向劉璋表忠心的政治姿態。
法正和劉備的這次外交見面,表面上是禮節程序,內裡更像是一次勞資雙方的相互面試,而劉備拉人頭的功力真的是非同一般。
備前見張松,後得法正,皆厚以恩德接納,盡其殷勤之歡。僅僅一次見面,法正已經為劉備雄主的氣度所感染,覺得劉備是一個可以依靠和託付的對象,情感的天平開始向劉備傾斜。
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再度奉命結好劉備,這次法正已經是鐵了心要跟著劉備走了,他的見面禮就是建議劉備攻取益州。
03 為劉備打下半壁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建安十三年到十六年期間,劉備把荊南四郡收入囊中,粗粗在荊州站穩腳跟,漂泊半生的劉備總算是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根據地。法正進入劉備集團之後,開始擔任謀主的角色,三國志稱其為著見成敗,有奇謀策算。在法正的精心謀劃下,通過三步走的節奏,輔助劉備成功打下了成都和漢中兩座重要城池,擁有了益州全境,完成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一體兩翼的戰略佈局。
規劃進取益州(建安十六年到建安十九年)
法正不但建議劉備攻取益州,還為劉備提供了大量第一手的內部資料。法正擔任過劉璋手下的軍議校尉議職,對益州方面的地理地貌,物資裝備、兵員分佈、險關要害等軍事機密都有所掌握。有了法正這部行走的入川活指南,可以說還沒有開打,劉備已經贏了一半。終於在建安十九年,攻下了成都。
鎮撫蜀地(建安十九年到建安二十二年)
攻下成都之後,劉備以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主要完成了戰後的一系列安定團結工作,修復戰爭瘡疤。法正統戰了以前蜀郡太守許靖為首的一批原劉璋手下官員,團結了幹部隊伍,穩定了劉備入川后的局面。
為整頓劉焉劉璋父子留下來不良社會風氣,法正同諸葛亮、劉巴、李嚴、伊籍五人一同受命編制法律條文《蜀科》。法正相當於立法委員會的委員,主張寬鬆的法律環境,而另一委員諸葛亮則主張從嚴。兩人雖然政治理念有所不同,但都能夠秉持公心,為劉備盡心竭力。不過此時法正也露出了眥睚必報,快意恩仇的個人舉動,為後世所詬病。
規劃攻取漢中(建安二十二年到建安二十四年)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提議攻取漢中,並清楚地為劉備分析時局,論證了項目可行性。法正認為:
一、曹操之所以在平定張魯奪取漢中之後不能趁勝伐蜀,不是因為能力不足,而是因為有不得不回去的內憂;
二、漢中對劉備方面意義重大,奪取漢中之後,可攻可守;
三、目前鎮守漢中的是夏侯淵和張郃,這兩個人都不是帥才,機不可失。
法正有一個明顯不同於蜀地那些嘴炮的特點,就是不光能耍嘴皮子,還具有軍事指揮能力,不但具有戰略眼光,實操能力也非常強,在定軍山成功指揮黃忠對夏侯淵實施了斬首行動,一舉攻下漢中。
04 勸說劉備娶了一個寡婦當皇后
三國演義上劉備有一句名言: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衣服破,尤可補,手足斷,安可續。婚姻對於劉備來說,可能真的不算什麼。
縱觀劉備一生,也算的戎馬倥傯,顛沛流離。三國志記載劉備數喪嫡室,就是說劉備前後有過幾任正妻,但都先他而去。
攻下益州之後,孫劉聯盟的犧牲品孫夫人,也就是俗稱的孫尚香也被孫權接回了東吳孃家。此時劉備在個人問題上算得是孤家寡人。於是,臣子們又開始忙碌起來,這次物色的對象是寡婦吳氏。
當然吳氏也不是一個一般的寡婦,而是個深有背景的女人,她是前益州牧劉焉的兒媳婦,剛剛被趕下臺的劉璋的嫂子。
據說曾經有人給吳氏看過相,說這個女子的命格貴不可言,心懷異志的劉焉便給兒子劉瑁娶了吳氏。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吳氏的哥哥是吳壹。
吳家從父輩開始就和劉璋的父親劉焉有深有交情,以至於跟著劉焉來到益州闖天下,說起來也都是僑居蜀地的外來戶。雖然寡婦吳氏早就過了最佳賞味期,但這樁政治聯姻,對於同樣是外來戶,急需籠絡人心的劉備,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但是劉備也有顧慮,畢竟之前一直標榜自己和劉璋是同族兄弟。吳氏的亡夫是劉瑁,是劉璋的親兄弟,說起來大家都是姓劉的,這麼做似乎不合規矩。
在劉備猶豫不定的時候,法正站出來了:
論其親疏,何與晉文之於子圉乎?
這裡又引出一段公案。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在秦國逃難期間,取了親侄子晉懷公子圉的棄妻、秦穆公的女兒懷嬴,這就是所謂的秦晉之好。晉文公那還是親叔叔取了親侄子的媳婦,何況你劉備和劉璋是不是一個劉,只有你自己清楚。
吳氏是要感謝法正的。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位漢中王,相應的吳氏被立為漢中王后,之後隨著劉備的升價進一步提高而被冊封為皇后。劉禪即位後,尊為皇太后,完成了一個寡婦的逆襲。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法正則深得信任,成為劉備政權的首位尚書令、兼護國將軍。此時三省六部制雖然還未完全形成,但是尚書令已經是朝堂重臣,負責處理重要文書,參與討論重大政治事務。當初那個逃荒青年,現在已經坐穩了劉備集團中東州派系大佬的位置。
可惜天不假年,法正並沒有遺傳到老祖父法真高壽的基因。這樣一個內能安邦,外能打仗的複合型人才,在第二年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就過世了,時年45。諸葛亮尚且活到54歲,只能說,法正可惜了。
時隔兩年,章武二年,222年,劉備為報關羽失荊州之仇,起兵攻伐東吳,最終導致夷陵之敗,也就是三國演義中的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
經歷了關羽失荊州,劉備夷陵之敗,原本弱小的蜀漢政權開始走下坡路。而諸葛亮則感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住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諸葛亮作為當世之人,也佐證了劉備對法正的器重和信任。
還是那句老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找對老闆固然重要,但歷史上許多牛人卻都在臨門一腳時意外下線,令後人生出無限遐想。比如曹操最信任的郭嘉,孫權最信任的魯肅。所以,還請各位看官都請保重身體,早睡早起,不要熬夜。
參考:資治通鑑、三國志
喜歡別忘點贊,喜歡就來關注,我是會講故事的奶爸空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