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迅:其實我們每個人骨子裡都有一點阿Q

文|驛路奇奇

魯迅先生,大家都不陌生。他的很多作品,直到今天仍不過時,讀後依舊能對人產生警醒和激勵作用。回想從小到大我們學過的課文,不少都出自魯迅先生之手,而且不乏經典之作。《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故鄉》主要側重回憶,《藥》《記念劉和珍君》《狂人日記》意在折射人性和批判現實。

他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態度面對著敵人和民眾,他從不懼怕任何詆譭和封殺,他認為在這世上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價值,一旦不能再為大家服務,他則希望自己和自己的文字能夠“速朽”。

然而,大浪淘沙,時代畢竟有自己的選擇,能夠長盛不衰的作品畢竟有其獨特的魅力。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阿Q正傳》就是一部跨越時代變革、堪稱經典的優秀作品,很多朋友在中學時代還有幸學習過。

讀魯迅:其實我們每個人骨子裡都有一點阿Q

時代造就了阿Q

作品中,魯迅先生用類似素描的筆觸書寫了一個又一個看似獨立、實則充滿關聯的小故事,使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阿Q的形象活靈活現、躍然紙上。

作為魯迅先生唯一一部中篇小說和他的早期作品之一,《阿Q正傳》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最早發表於上世紀20年代初的北京《晨報副刊》,後來又收入魯迅先生的小說集《吶喊》,陸續被翻譯成四十多種不同的語言,流傳海外。1981年,該作又被上海電影製片廠改編成電影搬上熒幕。可見,其藝術魅力非同一般。

魯迅先生用其獨特的“解剖”精神,使讀者對這部發人深省的作品印象深刻。自作品發表後,“阿Q精神”便作為一個專有名詞,迅速紅遍大江南北,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那麼,大家一定很好奇,到底什麼是“阿Q精神”呢?怎樣做才算是“阿Q精神”的踐行者呢?“阿Q精神”,簡單來說就是精神勝利法,遇事不願解決,不願面對,只一味地用一些自我迷醉、自我安慰的說辭和做法來尋求解脫和自我療愈。好讓自己在遇到艱難困苦時不那麼難過,在自己為自己搭建的避難所中平安喜樂,進而實現樂而忘憂。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阿Q正是如此,欺軟怕硬不說,被比自己強勢的一方侵害,也找各種理由為自己打圓場,甚至於有時候自己打自己也能想象成自己打別人,從而在精神上獲得滿足。今天,我們不妨一起再來回顧一下這個故事。

讀魯迅:其實我們每個人骨子裡都有一點阿Q

作品中的其他人又何嘗沒有一點“阿Q精神”

作品採用相對傳統的“章回體”寫法和類似寓言故事的講述方式,共分九章。講述了阿Q從卑微到中興再到衰敗的全過程。故事的情節線並不複雜,所有的章節都圍繞阿Q展開。主要人物,除了阿Q,還包括趙老太爺、假洋鬼子、趙秀才、吳媽、小D等。

作品發生的時代背景是辛亥革命時期的未莊,歷史掌故、風土人情都是魯迅先生熟知的,所以,通讀全書,你會發覺這部分的描述反而比革命本身佔得比例還要重,而文中的革命,沒有大場面的植入,而是通過人物語言和行為的變化,來展現革命帶給人們的變化。以揭露為目的,作品中故事只是手段,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說理不那麼枯燥。

阿Q,孤身一人,靠給富人家做活維持生計。生活雖不富裕,但勉強可以過活。雖然他也常常受到欺負,但偶爾喝喝小酒,欺負一下比自己還弱小的同胞,日子過得倒也還算愜意。事情的轉折發生在他生出戀愛念頭的時候,在吳媽面前的表白示好沒有讓他得到幸福,反而使其成為了人人喊打、被迫離開家鄉的流氓。要不是後來去了城裡,又趕上革命,依靠倒賣些來路不明的稀奇玩意兒掙了些錢,他大概這輩子都沒有機會翻身了。

翻身之後,阿Q不僅比先前闊,可以用現錢打酒,竟然還獲得了與其身份地位懸殊的趙老太爺的尊重。儘管那段日子很短暫,但對他來說,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生命歷程中光輝燦爛的一頁,值得好好炫耀一番。

讀魯迅:其實我們每個人骨子裡都有一點阿Q

然而,冒充革命者未能持久,去寺廟施行破壞行動遲了一步,阿Q的把戲終歸露了餡,人們不僅越發瞧不起他,他的身份地位也大不如前,先是鋃鐺入獄,而後則被遊街示眾,被槍斃。他的美夢終於到頭了,徹底被粉碎了。

趙老太爺與阿Q的關係,有點複雜。最初他們應該算主僕,阿Q還可以算是趙老太爺嘲笑和發洩的工具。後來阿Q返鄉,二人的階級屬性雖本質上並未發生變化。但對趙老太爺來說,阿Q卻因為有了可利用之處,瞬間變得“可愛”起來,對其態度發生一百八十度轉變,甚至趨炎附勢都是情理之中的事。畢竟,“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假洋鬼子和趙秀才,應該算是讀過些書的。一個留過洋,一個固守著正統教育。看似有所區別,但殊途同歸,階級觀念佔了上風,除了欺辱像阿Q這樣的可憐人,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爭取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甚至他們所謂“革命”也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爭取利益的一個幌子。二人的勢力和根基雖不及趙老太爺,但對付下層民眾還是綽綽有餘的。

比如:表白事件之後,趙秀才成了正義的化身,控訴阿Q欺辱寡婦吳媽,用竹竿打他,還讓他花錢賠償,一下子賠了個底掉。阿Q不僅從此徹底丟了顏面,還失了混口飯吃的本錢。此事一出,阿Q再也無法在莊子裡待下去,只好另謀出路。

讀魯迅:其實我們每個人骨子裡都有一點阿Q

吳媽是作品中除了小尼姑之外,唯一一個女性形象。作為阿Q在失意時的性幻想對象,她未必美豔動人,只是因為觸手可及、便於下手才落入阿Q的視線而已。他沒有料到,吳媽這樣一個沒事跟他扯閒篇、同樣是下等人的寡婦,竟然用一聲慘叫,輕而易舉地改變了他的命運。

可以說,表白事件後,阿Q很受傷,身體和心靈都很受傷。不僅捱了打,還賠了錢,最後落得沒人肯僱他做活,只得離開家鄉的地步。其實,這一次不同於觸摸小尼姑事件,他並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如果一定要說便宜,也只是嘴上痛快了一點而已。“我要和你睏覺”,僅僅這麼一句話,還未來得及實施,那些想法和念頭就被扼殺在了搖籃裡。

至於小D,阿Q一向是不放在眼裡的。他認為小D比自己地位還卑微,更是隻有自輕自賤的份,對其大罵特罵極大地滿足了阿Q的虛榮心,地位上彷彿也高了一級。小D未必不想反抗,可恰如阿Q面對趙老太爺等人的無奈,他同樣也是無力去爭取自己權益的。直到後來阿Q因為表白,愈發不受人待見,小D才敢站出來,與阿Q互拔辮子。雖然阿Q心裡不爽,但生計都成問題了,哪還有時間論及其他?

讀魯迅:其實我們每個人骨子裡都有一點阿Q

阿Q選擇了時代,我們又當如何自處?

很多人讀過這部作品後,會產生一種優越感和平衡感,因為無論如何自己都沒有阿Q慘。的確,似乎大部分人混得都比他好多了,生活溫飽,家庭和樂,雖然還是會有些不如意,但起碼能夠維持基本的體面。

從中興到末路,從冒充革命黨到不允許他革命,阿Q每一段人生歷程的轉換,間隔時間都不長。也就是說,他的人生,大部分的時光是灰暗的,沒有親人子女,沒有愛情溫情,既無身份地位,也無一技之長,即使偶爾能看到星星點點的光,也不足以把他的內心照亮。

說到底,阿Q算是一個反面教材。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在某個時刻成為阿Q,他的出現,對我們來說也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雖然很多時候,“阿Q精神”也能夠化解尷尬,消解苦悶。但更多的時候,它則可能是有害的。

讀魯迅:其實我們每個人骨子裡都有一點阿Q

所謂:凡事都講究度,過分依賴“阿Q精神”,是不求上進、自甘墮落的表現。而在深陷困境的時候,適當地用精神勝利法安慰一下自己,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

魯迅先生借阿Q的殘酷局面,告訴我們:如果想擺脫困境,光是精神勝利,恐怕遠遠不夠。任何時候,自我提升才是關鍵。只有全方位地自我塑造,提升自我修養,才不至於招人嫌棄,最終走向末路。

作者:驛路奇奇,珍愛寫作,堅持原創,專注書影評,偶寫散文遊記,樂交同好,願筆下的文字開出花來,為你種下一個溫暖的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