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長的還在為孩子不開竅犯愁?四步法開啟孩子智力,你做對了嗎

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很關注,當發現孩子的閱讀能力、英語能力等稍落後於同齡人時就很著急,覺得孩子不開竅,別人家的孩子就是聰明聽話,等等。其實,這樣的比較有可能會加重孩子的壓力,讓他們更加害怕面對“失敗”。家長的擔心是人之常情,但孩子不開竅,爸媽方法也用對了嗎?

  一、啟發思考

  不要全盤灌輸大道理,也不是讓孩子一個人冥思苦想。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孩子學會更加完善的思考。如果孩子不願動腦思考,那麼家長可以適當地啟發和鼓勵他們思考。例如,當孩子問為什麼白天是亮的,晚上是黑的,可以科普性的話和他說,因為白天太陽給我們提供光照和熱量,晚上它下班了,天就黑了。這樣的回答對孩子來說比較具有趣味性,可以讓孩子產生思考的樂趣。

當家長的還在為孩子不開竅犯愁?四步法開啟孩子智力,你做對了嗎

二、參與和享受與孩子的互動

  參與進來,孩子的玩法和做法可能是和爸爸媽媽不一樣的,但深入其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思考方式之間奇妙的差異。大家總是稱讚孩子的奇思妙想,但比較少人真的有認真傾聽孩子表達的觀點裡是否有一些值得留意的部分。如果能認真參與其中,和孩子進行有效的互動,那麼孩子能感受到共同思考的樂趣,就不會從內心深處排斥思考這件事。

  三、不同孩子的認知和思考時間有差異

  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表現的沒有同齡的孩子聰明就著急,生怕孩子跟不上其他人。但據相關研究顯示,不同孩子的大腦發育程度和時間存在個體性的差異,如果一味拿“別人家的孩子思維敏捷,能說會道”這樣的長處和自家孩子的短處相比,那麼自然而然對孩子是不公平的,而且這樣的比較除了增加不必要的煩惱,益處也不大。

  四、在孩子願意的情況下,對孩子的專項能力進行培訓

  如果父母確實希望孩子能從小打好基礎,以後變得更加優秀,那麼可以在嘗試與孩子溝通的情況下,在孩子喜歡的方面進行特長培訓或素質拓展。但要記得一個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讓孩子根據興趣來進行相關訓練,那麼得到的效果會更加地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