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健康美麗教育根源,都將歸於身心本源,中華文明的迴歸

隨著疫情在國內及全球一波三折的反覆變化,所有人都開始關注起健康,孩子的教育性根本問題。在未來的教育中,我們將會越來越關注如何保護好孩子的天性發展,又順應當今的社會實情政治生活環境,讓孩子們的慧根得到保護,免受疾病的侵擾,茁壯成長。#疫情下的教育迴歸#

疫情下,健康美麗教育根源,都將歸於身心本源,中華文明的迴歸


人生一世,接受教育的根本原因,終不過是想健康美麗地生存下來。在孩子的家庭教育及父母的共同成長中,為人父母者,除了想把孩子養育得健康漂亮,更有著重大的“德”與“行”的認識養育工作,而這一切都和我們的情緒等密切相關。#教育根本#

看下面的五官圖,我們會知道人的五臟六腑的晴雨,原來都在個人臉部與手部有所反映。我們要讓個人身體內部得到健康循環,就要學會正確控制個人情緒。在進入家庭教育的實質中時,我們會發現教育實際與醫同源,與個人身體、食物、宇宙自然環境緊密相關。

疫情下,健康美麗教育根源,都將歸於身心本源,中華文明的迴歸


關注身心五臟六腑健康,迴歸健康與身心本源

儘管,我們生來知道自己有身體,但有多少人整天忙碌學習著,也一直想讓自己看起來美麗,被人喜愛。但卻很少真正放慢腳步,關注自己的身心,五臟六腑......原來,他們才是主導了我們身體健康的循環系統。

疫情下,健康美麗教育根源,都將歸於身心本源,中華文明的迴歸


五臟: 肝 心 脾 肺 腎

五臟相生:肝生心 心生脾 脾生肺 肺生腎 腎生肝

五臟相剋:肝克脾 脾克腎 腎克心 心克肺 肺克肝

六腑: 膽 小腸 胃 大腸 膀胱 三焦

《素問 宣明五氣篇》,提到“肝藏魂、心藏神明、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五臟又產生五志,形成喜、怒、悲、思、憂、恐、驚七情。

人的心經通達,對事便慈悲喜悅具智慧,不通時,容易對人事記仇。肝經不通,容易發怒;脾代表思慮,不通時容易抱怨;肺經不通時容易悲傷憂慮;腎經不通時容易恐懼有壓力;心包經不通,容易感到被壓抑;膽經不通,容易焦慮;胃經不通容易急躁;小腸經不通,容易哀愁;大腸經不通,容易懊惱;三焦經不通容易緊張。

因此,要讓我們迴歸健康,減少疾病的發生。最終需要我們學會面對每一件人生事物時,不被事物的表面,他人因利益時的言行所迷惑,順著歸於向善覺醒時的本心而行。

疫情下,健康美麗教育根源,都將歸於身心本源,中華文明的迴歸


每當面對人生困惑時,很多朋友們習慣去算命,看風水,希望藉此改變命運。其實,所有命運的改變,都和我們當下的意識行為緊密相關。五行五氣中的金木水火土,和我們身體五臟大自然的季節緊密相關。我們可以通過認識到身體部位因為情緒認知而產生的障礙,通過食物或與自然之氣的調適,以及個人正確行為的把握,而讓事物順利發展。#臟腑理論#

疫情下,健康美麗教育根源,都將歸於身心本源,中華文明的迴歸

臟腑五行理論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行相生: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五行相剋: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五氣:風 熱 溼 燥 寒

五情:怒 喜 思 憂 恐

大怒傷肝 大喜傷心 大思傷脾 過憂傷肺 過恐傷腎

怒則氣上 喜則氣緩 悲則氣消 恐則氣下 寒則氣收 炅則氣洩 驚則氣亂 勞則氣耗 思則氣結;喜勝悲 悲勝怒 怒勝思 思勝恐 恐勝喜;久視傷血(心) 久臥傷氣(腎) 久坐上肉(脾) 久立傷骨(肺) 久行傷筋(肝);

瞭解五行五氣五情對身體五臟的對應關係後,讓我們再多瞭解些中華傳統文化中有關“五”的文化。

疫情下,健康美麗教育根源,都將歸於身心本源,中華文明的迴歸


五華:爪 面 嘴唇 皮毛 頭髮

五體:筋 脈 肉 皮毛 骨

五色:青 赤 黃 白 黑

五位:東 南 中 西 北

五聲:呼 笑 歌 哭 呻

五神:魂 神明 意 魄 志

五竅:目 舌 口 鼻 耳

五嗅:臊、焦、香、腥、腐 源於《 皇帝內經》、

五味:酸 苦 甘 辛 鹹

五液:淚、汗、涎、涕、唾 《素問 宣明五氣篇》


疫情下,健康美麗教育根源,都將歸於身心本源,中華文明的迴歸


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謂五液。

膽:叫做中正之官、決斷;胃叫做倉廩(lin)之官,胃火盛,飢餓快,上牙痛為胃經,內廷穴;小腸為受盛之官,收取精華;腎主管小腸收來的精華。大腸為傳道之官,排除糟粕,下牙痛為大腸經,合谷穴 頰車穴。三焦為孤俯,決瀆之官,通調水道,為總領五臟六腑和內條外;膀胱為州都之官,主氣化。

我們經常習慣說,某人做事不開竅。那麼,這竅門和身體五臟又有什麼關係?#五行風水與五臟#

五臟五竅:肝開竅於目 ,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 肺開竅於鼻, 腎開竅於耳。

五臟五味:肝—酸 (走筋) 心—苦(走血) 脾—甘(走肉) 肺—辛(走氣) 腎—鹹(走骨)

五癆七傷:太飽傷脾, 大怒氣逆傷肝, 房勞過度,久坐溼地傷腎,過食冷飲傷肺 ,憂愁思慮傷心 ,風雨寒暑傷形, 恐懼不節傷志。

那麼知道了以上知識,知道我們的思慮飲食不當,都容易傷及身體五臟。那麼,從此刻起,你一定要學會好好愛惜身體,飲食,根據時令生活哦。

文章素材來源:《黃帝內經》、《素問》等。

作者:沁心明蕊

如果覺得本文對自己或他人有幫助,歡迎轉發分享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