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二三)

(明)王陽明 撰

註釋:於自力 孔薇 楊驊驍

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

陸澄錄

三五

惟乾問孟子言“執中無權猶執一”。

先生曰:“中只是天理,只是易。隨時變易,如何執得?須是因時制宜,難預先定一個規矩在。如後世儒者,要將道理一一說得無罅漏,立定個格式,此正是執一。”

譯文:惟乾請教孟子說的“執中無權猶執一”的含義。

先生說:“中庸就是天理,就是易。要因時而變,怎麼能固執不變呢?必須因時制宜,很難事先確定一個標準。後世的儒生,想把各種道理闡述得完美,確定個固定的模式,這恰恰是一種偏執。”

三六

唐詡問:“立志是常存個善念,要為善去惡否?”

曰:“善念存時,即是天理。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惡,更去何惡?此念如樹之根芽。立志者長立此善念而已。‘從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處。”

譯文:唐詡問:“立志就是在心中長存善念,就是要行善去惡嗎?”

先生說:“善念存在心中時,就是天理。這個念頭就是善,還想什麼善呢?既然這個念頭不是惡,還要去什麼惡呢?這個念頭像樹的根和芽,立志的人,永遠確立這個善念就是了。孔子說‘從心所欲不逾矩‘,只因為立志修行已十分純熟。”

三七

“精神、道德、言動,大率收斂為主,發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譯文:先生說:“精神、道德、語言、行動,一般以內斂為主,向外發散是非常情況下的表現。天、地、人、物都是這樣。”

三八

問:“文中子是如何人?”

先生曰:“文中子‘具體而微‘,惜其早死。”

問:“如何卻有續經之非?”

曰:“續經亦未可盡非。”

請問。

良久曰:“更覺‘良工心獨苦’。”

譯文:陸澄問:“文中子是什麼樣的人?”

先生說:“文中子幾乎‘已具備聖人的許多素質,只是氣度規模還有所欠缺‘,可惜死得太早。”

問:“可是他怎麼會做出偽造經典這種不妥的事呢?”

先生說:“他這樣做也不全是錯。”

陸澄問先生原因。

先生過了一會兒才說:“我更體會到‘良工心獨苦‘這句話的意思了。”

三九

“許魯齋謂儒者以治生為先之說亦誤人。”

譯文:先生說:“許魯齋認為儒生以謀生為第一要務的說法誤人子弟。”

四十

問仙家元氣、元神、元精。

先生曰:“只是一件,流行為氣,凝聚為精,妙用為神。”

譯文:陸澄請教道家所說的元氣、元神、元精。

先生說:“這三者是同一個事物,其運行則為元氣,聚集起來則為元精,精妙運用則為元神。”

四一

“喜、怒、哀、樂本體是中和的,才自家著些意思,便過不及,便是私。”

譯文:先生說:“喜怒哀樂的情感,就生髮它們的本體來說是中正平和的。只是人本身有別的意念,才會過度或不足,就成私慾了。”

四二

問“哭則不歌”。

先生曰:“聖人心體自然如此。”

譯文:陸澄問“哭過就不再歌”的含義。

先生說:“聖人本心就是這樣。”

四三

“克己必須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譯文:“剋制自己的私慾一定要完全徹底,一絲不留才對;有一點私念在,眾多的惡行就會跟著而來。”

《傳習錄》(二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