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二一)

(明)王陽明 撰

註釋:於自力 孔薇 楊驊驍

出版:中州古籍出版社

陸澄錄

二七

澄在鴻臚寺倉居,忽家信至,言兒病危,澄心甚憂悶,不能堪。

先生曰:“此時正宜用功,若此時放過,閒時講學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時磨鍊。父之愛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個中和處,過即是私意。人於此處多認做天理當憂,則一向憂苦,不知已是‘有所憂患不得其正‘。大抵七情所感,多隻是過,少不及者。才過,便非心之本體,必須調停適中始得。就如父母之喪,人子豈不欲一哭便死,方快於心?然卻曰‘毀不滅性‘。非聖人強制之也,天理本體自有分限,不可過也。人但要識得心體,自然增減分毫不得。”

譯文:陸澄跟隨先生在南京鴻臚寺居住,突然收到家信,說兒子病危。陸澄心裡又急又憂,難以承受這個打擊。

先生說:“這時正應該在身心修養上下功夫,如果放過這個機會,平時講學又有什麼用?人就是要在關鍵時刻磨鍊身心。父親愛兒子是最深切的感情,但是天理也要中正適度,超過這個度就是私慾。人在這時多認為按照天理就該憂慮,於是就一味愁苦,不明白自己已經‘過度愁苦以至於不能保持心態中正平和‘。一般來說,七情六慾一旦發作,往往過分的多,不足的少。然而,有一點過分就不是本心,必須進行調節使之適中。比如父母過世,兒子哪有不想一下子哭死才能化解心中痛苦的?然而聖人說過‘孝子哀傷不能傷害生命‘。這不是聖人要強人所難,天理本身就有限度,凡事不可太過分。人一旦認識了心體,自然就會明白絲毫不能增減。”

二八

“不可謂‘未發之中‘常人俱有。蓋‘體用一源‘,有是體即有是用。有‘未發之中‘,即有‘發而皆中節之和‘。今人未能有‘發而皆中節之和‘,須知是他‘未發之中’亦未能全得。”

譯文:先生說:“不能說常人都能保持‘情感未發時的中正狀態‘。因為‘本體和應用是統一的’,有什麼樣的體就有什麼樣的用。有‘情感未發時的中正’,就有‘情感發出來符合分寸的平和’。現在的人沒能做到‘情感發出來符合分寸的平和’,可知是因為他‘情感未發時的中正’還沒有完全做到。”

二九

“《易》之辭是‘初九,潛龍勿用‘六字,《易》之象是初畫,《易》之變是值其畫,《易》之佔是用其辭。”

譯文:先生說:“《易經》乾卦的初九爻爻辭是‘初九,潛龍勿用‘,其卦象是指初九爻,其變化是出現新爻,《易經》的占卜用的是卦辭和爻辭。”

三十

“‘夜氣‘是就常人說。學者能用功,則日間有事無事,皆是此氣翕聚發生處。聖人則不消說‘夜氣‘。”

譯文:先生說:“存養‘夜氣‘是對普通人而言。學者能在本身修養上下功夫,不管白天有事還是無事,心中都有清明平和之氣聚合散發。聖人則根本不用講究‘夜氣‘。”

《傳習錄》(二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