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過渡時期,也是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周天子的權威已經沒落,諸侯爭奪不斷,英雄豪傑層出不窮,思想領域百家爭鳴,社會動盪不安。所有人都渴望統一卻不知道誰是那個一統天下的人。
公元前259年趙國邯鄲,秦始皇出生了。他13歲即位,22歲親政,39歲完成了統一大業。其中,公元前222年,也就是秦始皇28歲那年趙國被滅,是五國真正崩潰的開始,決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必然。
戰國七雄秦國後來居上
其實在春秋時期,實力最強的不是秦國而是齊國,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國勢日益強盛,齊桓公成為諸侯盟主,開始稱霸中原。
秦國的實力是一直到戰國時期才漸漸增強的。戰國時期,由於土地私有制的產生和發展,階級關係急劇變化,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繁。為了讓自己更有實力,各個國家對本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及社會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秦國也加入了這次改革,雖然不是最早的,但是改革的最徹底的。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支持的商鞅變法最為徹底也最是成效卓著,讓秦國成為一匹黑馬後來居上,給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秦滅趙國
和韓國不一樣,趙國擁有非常強大的軍事實力,一直是可以與秦國鼎力的存在,所以趙國輸給了秦國才至關重要。那麼趙國是如何輸給了秦國呢?這就要從秦國和趙國兩方面分別分析了。
一是趙國內部混亂,秦國卻分得清什麼是主要矛盾,什麼是次要矛盾,在對外方面一致團結。趙國政變頻繁,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謀劃,沒有全局觀念,甚至因為內部紛爭對非常重要的臣子產生猜忌。
趙王在局勢緊張的時候猜忌可以與秦軍抗衡的大將李牧,聽信讒言換掉了趙軍的統兵將領,這是導致戰爭失敗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秦國呢,他們上上下下一致對外。一邊是一盤散沙,一邊是聚心凝力,哪邊更有優勢不用想也能明白。秦國朝臣在對抗外敵方面是非常團結的,顯然是一個相對於趙國而言的巨大的優勢。
二是秦國變法更為徹底。戰國時期,鑑於變法能夠增強實力這個明顯事實,各國都相繼開始變法。與趙國則選擇了單純的軍事發展。
雖然趙國也順應潮流進行了變法,但是變法卻比較侷限。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後,趙國的軍事力量雖得到大大提升,但這個改革並不徹底,比如糧食方面就沒有多大改變,這就埋線了巨大的隱患。
秦王政十七年,還在秦軍滅韓國的時候,趙國就遭遇到了嚴重的旱災,國內糧食緊缺。秦國佔領韓地後,改設潁川郡,秉著"趁他病要他命"的原則,攻打趙國。
三是秦國人才輩出,善於謀略。秦國的名將層出不窮,耳熟能詳的就有司馬錯、白起、王翦、蒙恬等等。在滅掉趙國這件事情上,大將王翦擔當了主力,做出了主要貢獻。
大將軍王翦利用了趙國君王寵幸佞臣,貪財好利,目光短淺,短視,嫉賢妒能的弱點,針對趙國的大將李牧,使用了反間計。他一方面停止了對趙國的進攻營造出一個雙方短暫和平的局面,然後派使者去趙營見李牧談和,引發趙王猜忌。
一方面派間諜,帶著黃金潛入趙國都城收買寵臣,散佈李牧私自與秦講和的謠言。將強則主弱,趙王本身忌憚李牧,又有身邊人說李牧不臣之心,更是猜忌,遂命其他將領代替李牧、司馬尚為將。李牧拒不受命,被趙王殺死,李牧死後軍心渙散,軍事力量一落千丈。
之後秦軍勢如破竹,在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之子名將王賁率軍在攻滅燕趙殘餘勢力後,破代,俘代趙嘉。趙國徹底滅亡。
秦統一六國
趙國並不是戰國末期被秦國所消滅的第一個諸侯國,但是戰國時代完全終結的結局,是從趙國滅亡註定的。
第一個被秦國滅亡的諸侯國韓國,被滅的時候本來就已經是支離破碎了,秦國攻破韓國勢如破竹。所以雖然在時間線上,韓國是秦國第一個消滅的國家,但是因為韓國對於秦國來說並不是強大的敵人,而趙國才是,趙國被滅後其他五個國家對於秦國就沒什麼威脅,秦國統一六國就成為了無法阻擋的趨勢。
趙國在當時是抗秦主力,趙國被滅亡之後,其他國家的抵抗能力就非常弱了。在秦國掃清六國的時候,採取的是遠交近攻的手段,當秦國一個個掃清周圍的障礙,把佔領的土地變為自己的土地,剩下的國家又成了秦國的"鄰國"。
在對抗秦國的力量和其他的國家的聯合上,韓國對整體格局影響十分有限,但是趙國不一樣,軍事力量和整個戰國七雄中的地位都大不相同,此外,地理位置更具有戰略意義,國家面積也更大,能夠為秦國補充更大的力量。
秦國滅掉韓國和趙國又重重地打擊了燕國以後,大部分的北方地區已經被秦國收入囊中,剩下的魏國也就孤立無援了。公元前225年,秦魏都大梁被大將王賁的軍隊包圍。其實趙國滅亡後還給其他國家帶來了心理上的壓力,這麼厲害的趙國都被秦國消滅了,那我們還能夠有反抗的力量嗎?
於是當魏都被秦軍包圍,秦軍又引黃河灌入城中,就造成了魏國的人心惶惶,而魏國因為對秦國的恐懼,面對水攻固城不出。沒過多久,
魏國上下再無抵抗之力,大梁淪陷也就是意料之中了,果然魏王投降,魏國滅亡。再說楚國,楚國其實在滅亡之前還曾打敗過秦國將領李信帶領的20萬秦軍。但是楚國的能力也僅限於此,後來在面對王翦的時候也畏於秦國的力量,最終不堪一擊。
趙國的滅亡除了給各個國家帶來心理上的壓力,也為秦國攻打更多國家提供地理上的條件,避免了秦軍長途作戰,左右受困。趙國滅亡之後,秦國就有了一個與燕國相鄰又可關注齊國動態的極佳的位置。所以說橫亙在中原地區的趙國被掃清,並不相鄰的燕國和齊國就成為了囊中之物。
之後不久,我們都能夠耳熟能詳的荊軻刺秦發生了,在極度恐懼下,太子丹派遣刺客荊軻刺秦,拱手讓給了秦國一個攻打燕國的藉口,事情敗露後,秦王嬴政大怒,燕王割下太子丹的頭顱也無法熄滅這天子一怒,秦王立刻派遣王翦北上滅燕,燕國只能後退,把大片領土"讓"給秦國。
於是,秦國挨個滅掉了魏國、楚國、燕國,而最後僅剩下的齊國面對這樣的局面也只好投降了。所以,雖然韓國是第一個被秦國滅掉的國家,但卻說趙國滅亡,才是五國真正崩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