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開二路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

撒開二路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

高手確實是存在的,樁功到一定程度,皮下筋膜騰起,摸上去和牛皮一樣,很堅韌,骨骼很硬, 而且會起稜,衣服脫下來,大筋可以自由操控,一根根崩起,出拳的時候穿透力極大,而且可以不需要距離發勁,寸勁的一寸也不需要。在內家拳而言,這是修為, 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就指這個,但也需要承認的,修為不一定等於實力,一些傳統武術家也許修為很深,但打的少,臨敵不行,這也無需諱言,但作為一 種體系,對於功力的鍛鍊,這是很好的,據我所知,極真空手道日本總部就有意拳的高手,好像是姓孫,專門教他們這個,還被授予榮譽段位。

撒開二路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

嗯,也可以這麼說,內家叫筋膜,但筋膜騰起的前提是骨關節打開。這是練功到一定程度後出現的,也就是一些資料上所謂的開肋,開肩,開胸,開胯……頸椎七 節,胸椎十二節,腰椎五節,共二十四節,道家稱二十四樓,也稱十二對連環鎖,故形意拳有打開二六連環鎖的說法。開鎖後,肩背形成熊膀,腰胯形成虎髖。其中 腰胯關節是最後開的,也被稱為丹田,孫祿堂先生所謂的內家就是周身散亂之氣匯聚丹田,其實是在這之後的自發過程,而非現在很多人有意的守單田。
關節開了,筋才能騰起來。所以說形意拳模仿動物,並非單純的形態,而是連骨骼都鬆開的。

其實傳統的說法中將筋和肉分開,不是現在這樣混談為肌肉,是有原因的。樁功得到的功夫,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練不退,類似上面那個照片,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他 的小腹,筋膜顧不到的小腹顯得很鬆弛,是沒什麼肌肉的,許多記載中,一些年紀大的老拳師,哪怕臥病在床,依然能夠打出很大的勁力,因為筋這個東西,不練, 他不會和肌肉那樣衰退,而打開的關節,也不會因為不練而閉合上。而這點,大家應該清楚,依靠肌肉訓練出來的功夫,一週不練,力量和柔韌就都會減退的很明 顯,所以才會有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說法,所以我國古代會把筋和肉分開。

撒開二路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

泰拳的抗打,其實我不認為是單純的硬打出來的。同樣有筋膜鍛鍊的因素,不過他和樁功又不同,是用外形的形變來帶動筋膜的拉伸,具體的可見泰拳在比賽前的那 段舞蹈,我沒練過泰拳,但我覺得那段舞蹈很獨特,他把關節緩慢的伸向一些怪異的角度,這其實正是鍛鍊筋膜的好方法。同樣,空手道和南拳的三戰,詠春的小念 頭,其實目的也都不是練氣的,而是使用和,緩,勻的動作,配合一定的呼吸,促使筋膜更好的生長,典型的就是筋膜發達後,人會變得抗打。這點上,散打的訓練 方法有缺失。

我個人認為,典型的內家拳,和外家拳,其中一大區別,就在筋膜鍛鍊上,外家通過身體的形變來帶動,是外動,而內家通過氣血的運動而催動,是內動,都會對筋膜產生變化。這裡有兩個詞,外壯和內壯。

撒開二路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

但是內家拳的優勢在哪兒呢?在於開鎖,這是南拳,泰拳一類武術都達不到的,筋膜極度伸展後,會對關節產生一個質變,開鎖之後,人的發力結構會發生變化,之後才會有明勁,暗勁的分水。至於化勁,說實話我沒見過,所以也不敢說。

撒開二路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前者說的就是開鎖,後者,其實說的是一個氣血極度充實後的內景變化,在丹道中,被稱為性光,也被稱為虛室生白。胸背 開後,任督通暢,氣血流轉自如,閉眼後經常會發覺眉間彷彿有光明亮,因為是自性生起,所以被稱為性光。當然,如果是純正的丹道,性光的解釋還要複雜的多, 這裡僅僅就現象討論,這是個氣血充實後的現象。

我記得看電視曾經看到師寶龍的一支紅拳,很被當地推崇,原因就是他練拳類似南拳那樣依照呼吸緩緩的推出,而不是以下打出去,其實正符合鍛鍊筋膜之道,長久如此,拳勁自然也會高人一籌。

嗯,這就是現在許多太極的路子,當年吳鑑泉曾經說,太極的鍛鍊要每個動作都停一停,這就是樁。當然,這麼練比單純的站樁難度更高,因為對力量的把握更難, 所以太極的書籍經常可以看到他們始終在找“松”,從手指道腳腕,每個步驟怎麼做都有要領,因為練習的時候一旦維持不了那個獨特的模式,就不出功夫了,所以 太極高手比形意少的多,從這方面來講,樁功更高效。
不過,太極的這個東西其實也有取巧的地方,就是他們未必會等到如同站樁那樣筋膜伸張到極限後自然鬆開關節,在太極的資料中,他們總結了許多辦法,用內氣和 內動來提前打開關節,我把這種叫做撐開,雖然都是開,但和鬆開其實是不同的,表現在外形上,樁功鬆開後,骨節入位是不響的,而這類撐開的,內氣一撐,骨節 會如爆竹一般響,被稱為骨響齊鳴。

撒開二路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

​所以說,開鎖,其實也並不是只有一種辦法。

筋膜騰起這個東西,一般練拳的下的功夫多,都能騰幾條,但難的是騰起所有的,還有一點,大筋的騰起,肌肉是不能用力的,就是說你自如的控制那條大筋騰起, 落下。我記得以前某個形意流派的前輩哄小孫子,就是讓小孫子指他身上的筋,小孫子一指大腿,腿上的筋就起來了。這裡的關節還是開鎖的難度。

所以,看以前的武術歷史,內家外家高手的特點,外家高手通常表現在技巧上的高超,而內家高手通常表現在功力上奇大。以至於一些現在看來都懷疑他們是吹牛的,其實那種關於功力的優勢,才是內家最終要尋找的。所謂練成千斤力,四兩撥千斤。後人只記得後半句,前半句忽略掉了。

撒開二路連環鎖,一點靈光吊在眉

​外家高手也有練到開鎖的,由外入內,但通常是曇花一現,不可複製,那是下了極度的苦功,還要加上運氣。


骨節響的過程,通常有鍛鍊到筋膜,他就會響,其實響代表的就是原本關節的固定開始變得松活了,我上面說過,這是一個量變的過程,但最後那一刻的鬆開入位,才是質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