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無效 不如言傳身教

“國際不打小孩日”(每年4月30日),由美國反體罰組織“有效管教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Discipline)”1998年發起的。

節日通過各種活動,宣導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全世界已有上百個國家及民間組織參與此盛事。

目的

設立這一“節日”的目的是為了宣傳反體罰的兒童人權觀念,引起社會的重視。 [1]

口號

請來試試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將會發現,今天過後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打罵無效 不如言傳身教

恕我孤陋寡聞,今天之前我並不知道這個節日,也許也是因為這是我做媽媽以來的一個“國際不打小孩日”。

關於打孩子我是這樣理解的:小小孩,打罵訓斥不明顯,輕一些他以為你在和他玩,重一些一則可能打壞後悔莫及,二則可能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打罵無效 不如言傳身教

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沒有權利動不動就打孩子,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絕不是父母發洩情緒的出口。言傳身教更有效。

1.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故意調皮任性,可能只是好奇

2歲以下的小朋友如果去摸熱水,在地上爬行。他們不是想故意去被燙,也不是想故意增加媽媽的家務負擔,他只是好奇。

那這個時候就需要親子更多的互動,比如跟寶寶做更多感官遊戲。使之瞭解不同的體感並在遊戲過程中多傳遞常識,慢慢的寶寶就會有分寸。

對於一些無關緊要的“不太正確”的行為,比如在地上爬行,只要沒有危險就可以隨便他,因為每一個孩子成長要經歷很多個時期。比如口預期,不要過多的干預控制,否則你一通痛打之後孩子變成三歲以後去幼兒園各種啃、各種吃就不好了。如果在書寫敏感期,因為其“亂寫亂畫”而進行打罵,那麼你可能錯過一個藝術家。

打罵無效 不如言傳身教

2.孩子不知道太多的對錯,有時候你打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孩子在公共場合尤其是熟人在的時候大哭大鬧,表現的脾氣暴躁。你感覺很沒有面子將娃一通打罵,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這樣,是不是模仿的是你某一瞬間的模樣。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什麼樣的人,不要“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打罵無效 不如言傳身教

“世界不打小孩日”試著不打孩子,沒有體罰更能教育好孩子。

我是高興媽媽,一個熱衷於繪本閱讀和親子游戲的媽媽,歡迎私信及留言我們討論育娃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