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別 | 41歲!師院年輕教授的身影永遠定格在“疫”線教學

淚別 | 41歲!這位年輕教授的身影永遠定格在“疫”線教學

——信陽師範學院許軍旗教授心中有愛傾心事業追訪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

而且是模範。

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

在於教師的德和才。

——題記


淚別 | 41歲!師院年輕教授的身影永遠定格在“疫”線教學


淚別 | 41歲!師院年輕教授的身影永遠定格在“疫”線教學


他有一雙堅定執著的眼睛,嚴謹治學,認真做事,總是細緻地指導學生做學問;他有一顆無私奉獻的心,立足三尺講臺,播撒知識的火種;他有一張溫暖的笑臉,總是熱情地幫助同事們搞科研,帶領團隊共同進步;他有一副寬厚的肩膀,努力挑起家庭的重擔。他就是信陽師範學院物理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許軍旗,但是現在這雙堅定的眼睛永遠的閉上了,這顆無私奉獻的心停止了跳動,這張溫暖的笑臉定格在了記憶中,這副寬厚的肩膀倒下了。許軍旗老師因勞累過度,3月16日零點左右突發腦幹出血,3月27日5點59分,經搶救無效逝世,生命永遠的停留在了年輕的41歲。在他發病的前一天還在指導同事們修改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申報書,在他發病前半小時還在備本科生的《熱學》課,還在給學生準備網上學習資料……

許軍旗,博士,信陽師範學院物理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歷任凝聚態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物理系副主任,微納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所所長。2008年7月參加工作,從教12年,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深得學生、領導和同事的喜愛。12年來,他把青春與智慧都揮灑在教學和科研的工作崗位上,無怨無悔。他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對工作任勞任怨,勇於擔當;業務上更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在學生眼中他是嚴師摯友,在領導眼中他是全能型教師,在同事眼中他是工作狂,在親人眼中他是頂樑柱。


在學生眼中,他是嚴師摯友,以自身嚴謹的治學態度引導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許軍旗從教12年來,認真教學,一絲不苟,嚴謹治學,求真務實,以自己的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成長成才,被學生視為嚴師摯友。

就在2020年,新型冠狀肺炎席捲全國之際,雖然學校規定開學延遲了,學生不能返校,但是按照“延遲開學,不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要求和信陽師範學院的一系列網上教學通知,許軍旗依然認真緊張地準備著本科生《熱學》和研究生《現代分析測試技術》的相關教學工作,備課、上傳學習資料、發起討論、解惑答疑、佈置作業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為督促學生學習,他不時查看學生簽到率和完成章節統計圖等,及時瞭解他們的學習情況,碰到上傳視頻順序不能調整、發起不了討論、個別學生不能簽到等問題他會第一時間向超星工作人員詢問,不斷進行調整。從2月24日開始,許軍旗一直認真開展網上教學,經常忙到深夜十一二點,3月15日晚上11點25分,發病之前他還在忙著準備《玻爾茲曼分佈》等八節課程的講解音頻。


許軍旗不僅在教學上嚴格認真,在指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上更是細緻入微,精益求精。

2010年,先進微納功能材料實驗室正處於建設時期,每次安裝新儀器,許軍旗都會帶上學生向調試儀器的師傅學習儀器的用法,大到程序的調試、設備的抽真空,小到真空儀表的量程、儀器溫度的設定,許軍旗都會一邊虛心請教師傅親自調試,一邊教導學生認真觀察學習。剛開始做試驗時許軍旗無論教學任務有多繁重,總是親自給學生演示,將試驗方法和技巧總結傳授給學生,指導他們不斷調整試驗過程中的一些思路直到學生畢業。現工作在黔南民族師範學院的2009級碩士研究生董寶平回憶起許軍旗充滿了感激:“許老師總是悉心指導我和學弟們認真試驗,不斷嘗試,經過不懈努力終於製備出一系列硼化物材料,其中有相當部分材料經過分析後性能良好,相關成果還發表在國際知名刊物上。在碩士畢業論文撰寫期間,許老師更是嚴格要求,要求我每天及時把論文草稿發給他,許老師從論文總體框架、試驗結果的物理分析以及語言的凝練等各方面進行反覆修改打磨。”


許軍旗說,科研是老實人的事業,來不得半點虛假,摻不得任何水分,做科研的要懂得“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道理,許老師如此嚴格要求自己,同樣也以這種嚴謹的學術標準來要求學生。

許軍旗先後指導了10餘名碩士研究生,每次幫學生修改論文,論文上都會被他寫上滿滿的批註。2018級碩士研究生王文傑說:“許老師工作認真,治學嚴謹,對我的要求很嚴格,在樹立學術目標、夯實專業基礎、提高科研能力等方面都給予我耐心指導,沒有絲毫鬆懈,尤其是在我銻碳複合電極材料的實驗探究和論文修改中,許老師更是傾注了大量心血。”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許軍旗獲得了河南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許軍旗嚴謹的作風不僅體現在學術上,也體現在關心學生上。兢兢業業,愛生如子,是許軍旗從教多年來的真實寫照。

2018級碩士研究生徐子君動情地說:“作為我的研究生導師,許老師不僅在學習科研上給我極大的指導和鼓勵,在生活上也給予關心和照顧。為師表,筆端心熱,付與芳草!四季辛勞暮與早,蠟炬成灰光多少?”許軍旗常常會像兄長一樣關心地詢問學生學習和生活,學業上有什麼疑問?實驗上有什麼困難?論文撰寫上有什麼障礙?生活上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只要學生向他求教,無論多晚多忙他都會用心指導,給予最大的幫助。2019級碩士研究生鄭文瑞說:“他經常主動詢問我在實驗上是否有困難,耐心給我講解實驗原理,和我一起討論方案。‘言傳身教’是他一貫的工作作風。在生活中,他平易近人,時常關心學生的生活情況。”


在領導的眼中,他是一名“全能型教師”,教學、科研樣樣出彩!

在領導眼中,許軍旗是一個“全能型教師”,教學、科研樣樣在行。物理電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柳士剛談到許軍旗,忍不住稱讚:“作為老師,他愛崗敬業、忠於職守、教書育人,一片丹心為學子,勤勤懇懇育英才,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不愧為一名辛勤的園丁、不愧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同事,他為人謙和,熱情友善,助人為樂,熱心幫助其他老師,尤其在積極指導其他教師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方面辛勤付出,取得了很大成效,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物理電子工程學院院長塗友超評價許軍旗:

“許老師是一位可遇難求的好老師,質樸、敬業、潛心做事、為人正派,深受同事的好評和學生的愛戴。他把忠心獻給了國家,把熱心獻給了事業,把愛心獻給了學生。”

莊子曰:"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許軍旗知道,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紮實的學識,努力提升自身的學識魅力,這樣才能滿足學生綿延不絕的求知慾,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專業成長。為此,許軍旗不斷地進修,不停地充電,2009年至2010年到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做訪問學者, 2013年至2016年到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做在職博士後研究。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以淵博的學識去培育學生,就必須使自己的學識如潺潺流水,永不枯竭。在做好日常教學的同時,許軍旗也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斷攀登,並取得了不菲的成績。許軍旗先後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SCI一區11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項目1項、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1項、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1項、河南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1項,榮獲河南省首屆、第二屆自然科學學術獎4項、信陽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1項,申請國家專利13項,發明專利授權7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項。2016年11月,37歲的許軍旗憑著優秀的成績晉升為教授,成為了信陽師範學院最年輕的教授之一。

在同事的眼中,他是“工作狂”,有才華,樂於助人,不拘小節!

在同事們的眼中,許軍旗是一個“工作狂”,也是一個“能人”,他是博士、年輕的教授、碩士生導師,他身兼數職,歷任凝聚態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物理系副主任、微納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所所長,總是在不停的忙碌著。資產管理處副處長白獻林,是許軍旗的同學兼同事,回憶起許軍旗說他是個“怪人”:“上學期間大家都覺得書生氣濃郁的軍旗有點‘怪’,穿著廉價不失板正的西裝斜挎著一個格格不入的書包,包裡永遠都是英語和專業課書,甚至連約會的時候也揹著,學習永遠是他的第一要務。工作期間也是不停的學學學,寫文章、學習、科研依然是他生活的主題,和周圍的年輕人相比還是有點‘怪’。記得一個暑假下午四點左右,我開車去學校加班,途中遇到他一扭一扭地往小區方向走,我問他幹啥,他說回家吃飯。我開玩笑說,你媳婦會說你神經病的,這個點回家吃飯,午飯還是晚飯?軍旗憨憨一笑,說:‘在實驗室呆一會兒,不小心過點了,老婆已經習慣了’。”

除了潛心搞研究,許軍旗也願盡己所能幫助他人,希望與同事們共同進步。

許軍旗曾於2010年、2016年先後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1項、面上基金項目1項,在項目申請書撰寫、項目選題與實施、科學研究方法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16年晉升教授職稱後,他積極投身到學院青年教師培養工作中來,尤其是在青年教師高層次項目申報指導方面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近三年,他參與指導的青年教師有王春雷、孫海斌、張新偉、馮明海、謝文合、武旭、張超、劉福偉、張天富、高莎莎等數十名。年均指導6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對每份申請書的項目選題、科學問題聚焦、研究方法設計、特色與創新凝練、邏輯結構梳理,以及語言文字的準確性、格式的規範性等方面開展深入指導,很多時候每份申請書都需要反覆指導修改3次以上。辛勤的付出也收穫了豐富的回報,青年教師孫海斌先後獲批河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也正是一年一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撰寫修改的關鍵期。從1月15日開始到3月15日,許軍旗一直在忙著指導王春雷、張新偉、馮明海、謝文合、張超、劉福偉、張天富、高莎莎等8位青年教師修改項目申請書,就在自己住進醫院的前一天,他還在通過網絡視頻電話會議開展基金項目申請書的研討指導工作。


在親人的眼中,他是“頂樑柱”,撐起了家庭的天空!

在親人眼中,他是慈祥的父親、體貼的丈夫、孝順的兒子和寬厚的兄長,他是家裡的頂樑柱。許軍旗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因為摔傷過,身體一直不好,他把老人接到身邊一直悉心照顧,從沒對母親說過重話,經常為她洗腳,並形成了習慣。他還對經濟條件困難的弟弟妹妹給予多方面的幫助。許軍旗有兩個兒子,一個9歲,一個2歲,他總是儘可能抽時間陪他們玩,把小兒子高高舉過頭頂“騎大馬”,每週六陪大兒子去少年宮打乒乓球、練書法,作為父親,他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陪伴著他們成長。作為丈夫,他對妻子恩愛體貼、關心倍至。現在許軍旗倒下了,也許令他不捨和遺憾的是不能為母親盡孝,不可以繼續照拂弟弟妹妹,更無法陪伴妻子、稚子左右。他走了,這麼年輕的生命,如此優秀的老師,讓人忍不住悲嘆惋惜,心痛不已,聽聞噩耗的師生紛紛在微信上留言,懷念許老師的無私幫助,讚頌他的不凡成績!

許老師一路走好!

淚別 | 41歲!師院年輕教授的身影永遠定格在“疫”線教學


淚別 | 41歲!師院年輕教授的身影永遠定格在“疫”線教學

許軍旗,男,漢族,1979年12月生,漢族,河南南陽人,博士學位,信陽師範學院物理電子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信陽師範學院物理系物理專業學習,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2003年9月至2008年7月,在華南理工大學物理學院學習,獲得工學博士學位; 2013年4月至2016年2月,在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做在職博士後研究; 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在日本國立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做訪問學者。2008年7月起在信陽師範學院物理電子工程學院任教,2016年11月晉升教授。

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等國際知名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其中SCI一區11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資助項目1項、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支持計劃項目1項、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1項、河南省教育廳科技計劃項目1項。榮獲河南省首屆、第二屆自然科學學術獎4項、信陽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1項。申請國家專利13項,發明專利授權7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項。

來源:信陽師範學院新媒體運營團隊

作者:張肖肖,曹琪

編輯:陳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