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妙在執筆

書法妙在執筆

作者:吉峰

衛夫人說:“凡學書,先學執筆”;張旭也說:“書法妙在執筆”;梁讞說:“張瑞圖執筆得法,用為勁健”;五鴻緒說:“得執筆法,腴潤有丰姿”;汪士宏說:“得執筆法,書極瘦硬”;程偉華也說:“得執筆法,空靈瘦健”……。反之則如蘇虛谷所說:“不得執筆法,其字初看體貌甚蒼勁,及細審,則轉折牽強,殊欠自然”。也如王澍所說:“書學歐,未得執筆法,匾嫩不圓勁”,還說“程紹棟、黃道周、劉世治、張世澤,或學懷索,或學王鐸,看去似蒼瘦,似縱逸,然不得法,總是隔膜,愈學愈不是耳”。再說,臨摹學習,不得執筆法,以指運筆,方法與前人不相一致,自然車轍不合,精微難會,也就難以逼真,也就不得入其門徑,由此可見,得法與不得法,迥然不同。

張懷灌說:“執筆有法”,法在擫、押、鉤、格、抵 五字,即“五指執筆法”。(見圖示)。

書法妙在執筆

攝影:吉峰

五指執筆法,又叫“撥鐙法”。李煜說:“書有七字法(原為五字法,李煜加上’導’、’送’二字成七字法),謂之’撥鐙’。”自衛夫人並鐘王傳授於歐陽詢、顏真卿、陸希聲流於此日。非天賦其性,口授要訣,然後研功覃思,則不能窮其奧妙,安能不密而寶之?顏真卿也說:“自鐘王至虞褚,皆口訣手授,以至吳郡張旭長史”。由此可見,五指執筆法,傳自鐘王。再就是古人口傳手授,家傳或親友相傳,一般人得之不易,自然也就要“密而寶之”。

執筆在指,指欲死;運筆在腕,腕要活。運筆用力,以指實為要。指實掌虞,掌虛才能使腕的運用輕鬆自如。執筆不要太用力。太用力,就會執得過緊。執筆過緊,力在指上。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中記載“盧肇曾經對林韞說:’你學我的字,知道用筆要有力,但你可知道,用筆有力不在於執筆要用多大的力,用筆有力在於得筆勢。用筆得筆勢,點畫自然有為。若執筆時,過分地用力,筆也就被執死了’。虛掌實指,說的是手指不要向掌心彎曲,手指不向掌心彎曲,掌心就是空的,手指執筆位置固定,力量均衡,手腕也就自然輕便靈活”。這是經驗之談。

清代書畫家鄭績說:“用筆貴不動指,以運腕引氣。蓋指一動則腕松而弗能引丹田之氣矣,是以有輕佻浮躁之弊。可知有力由於有氣,有氣由於能運脆,則不動指是為秘訣”。說的是以指執筆,以腕運筆,不僅可以練丹田之氣,運筆用力,還可以“引”丹田之氣。說寫字能使人靜心,能使人定氣安神,也就是這個道理。

執筆寫字要練懸肘的功夫。開始的時候,手有些顫,力不從心,自是又苦又惱。但只要練上一段時間,動作逐漸熟練了,也就不覺得有什麼困難了。懸腕懸肘寫字,一是便於使轉縱橫,八面用鋒皆能如意;二是使全身的氣力直達毫端,鐵畫銀鉤,入木三分。

學書先學執筆,學會了執筆,也只是學書過程中的開始。清代書法家翁振翼說:“學問無止境,工夫淺薄,得半為足,能執筆便謂過人,終身無益”。又如梁讞所說,“學習書法並不是能執筆,就已登峰造極,能執筆還要能用筆,能用筆還要能’入帖’,能’入帖’,還要能’出帖’……”。由此可見,學習書法要下深功夫。要持之以恆,循序漸進,自信而不自滿,這樣才能步步為進而登堂入室。


書法妙在執筆

吉峰設計

書法妙在執筆


書法妙在執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