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灑汗水 圖像人生——記高邑縣萬城鄉城照村人民攝影師谷文學、王風華夫婦

在中國鄉村文化發展進程中,有許多貼近生活,反映鄉土文化、生活習俗的事件發生,而代表鄉村歷史發展,人民生活變遷的鄉村圖片攝影的記錄,成為反映生活的一種載體。

從軍入伍 接觸攝影

甘灑汗水 圖像人生——記高邑縣萬城鄉城照村人民攝影師谷文學、王風華夫婦

在冀中平原,石家莊市高邑縣,一個地處太行山脈東臨,史載漢光武帝劉秀在城南千秋臺登基稱帝的地方,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萬城鄉城照村,處於縣城以西十公里,村中一對夫婦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動人的致富之歌。他們的名字是谷文學,王風華。

谷文學出生於1951年3月,王風華出生於1951年9月。谷文學父親谷孟勤,村中大隊長,歷任大隊的文書(指村大隊中從事統計、公文、後勤、工資發放的工作人員)、隊長。在父親從小的教導下,谷文學愛好讀書、寫畫。高中畢業後,谷文學於1969年12月應徵入伍,到河南開封裝甲兵部隊服役。由於文化較高,在部隊營部從事宣傳報道等工作,業餘時間接觸到攝影,就扛起了營隊的照相機,用手中的快門記錄下了部隊戰士刻苦訓練、打拼報國的圖片,也為今後從事攝影工作打下了基礎。

退伍回鄉 攝影致富

1977年12月,谷文學退伍回鄉,分配到縣民政局基層站所工作。妻子王風華一直在農村侍奉父母,教育子女。谷文學決定利用在部隊學到的攝影技術帶領家人勤勞致富。萬事開頭難,買攝像機需要資金,由於當時高級器械少,洗相技術要求過高,把一項新鮮技術轉化為自己能掌握的本領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他們多方借來1000多元,購置了照相機,洗相工具、基礎相紙等。除了工作、農忙的時間,埋頭研究,鑽研和掌握了照相、取景、洗相、烘乾、裁剪等整套技術。

技術掌握後,尋找商機成為日常的工作,他們從學校開始著手,每逢各個中學、小學畢業的日期,就深入各個鄉中、小學與教導處對接,詢問並簡介自己的照相工作,力爭把同學們畢業照、師生合影照作為體現鄉村教育的一個縮影表達出來,力求用七寸照片展現濃濃的師生友誼。如此以來,只要哪個學校有畢業照需求,王風華總是在第一時間趕到,為全體班級師生排好隊伍,架起照相機,用沉穩的快門把師生青春相聚的時刻定格下來,同學們、師生之間一張張燦爛笑臉構成了一幅幅美麗青春中的動人畫面。當時由於受科學技術的限制,只能拍攝四寸、二寸、七寸等有限幾個黑白照片,谷文學經過鑽研,成功在一次曝光的底片上用鋼筆、毛筆寫上文字說明,形成了獨特的鄉村畢業照圖片(附圖),深受廣大師生歡迎。十年來,王風華足跡踏遍了高邑九個鄉中的每個角落,坊冊鄉中,萬城鄉中,王同莊鄉中,營兒小學,北焦小學,高邑鎮中學等等都成為她工作的地方,她深深地愛上了攝影工作,為大家照出最美麗的相片成為她生活中難得的樂趣。據不完全統計,她共為全縣鄉中、小學、畢業班照相600多期,寒暑交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樂此不疲。

甘灑汗水 圖像人生——記高邑縣萬城鄉城照村人民攝影師谷文學、王風華夫婦

甘灑汗水 圖像人生——記高邑縣萬城鄉城照村人民攝影師谷文學、王風華夫婦

在深入鄉村照相中,她發現群眾有追求更美想法,萌發了製作相片背景的念頭,經過與丈夫谷文學商量,設計,由谷文學用彩畫筆精心繪製了兩幅相片背景布料,一幅長3米,高2.8米,圖案是北京的頤和園,有風景亭、假山、湖水、石橋,遠處有高塔瞭望,鮮花點綴;一幅是2米長,2米高,竹梅花圖案。有了兩幅新圖的點綴和吸引,鄉村群眾紛紛趕來照相,照相的收入也日益水漲船高。

在為大家照相收費上,他們夫婦倆價格公道,只賺取合理的部分,每張七寸的合影相片只收七毛錢,加洗一張只收一毛五;四寸的只收四毛,加洗一張只收一毛,有時候加洗相片實行贈送一張,貼心的服務,低廉的收費,贏得了全縣鄉村人民的一片叫好,收入也每年攀升。

適應發展 拓展業務

在照畢業照、群眾生活照的同時,也推出了生日照、家庭聚會套餐、結婚照等喜慶照片系列。在提前預約的同時,專門為家庭提供服務,並製作整理出一套紀念圖片,並且還可根據大家的要求,在圖片上用彩筆畫出彩色背景,加寫字體等,多方位的服務贏得了大家的讚譽。

甘灑汗水 圖像人生——記高邑縣萬城鄉城照村人民攝影師谷文學、王風華夫婦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現代攝影技術得到飛躍提升。彩色相機和高智能手機的出現,更使得原來的相機基本退出了照相市場,但是在那個物質和娛樂缺乏的時代,相機洗片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縮影,是歷史長河裡泛起的朵朵浪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