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文學探照燈 | 今日熱點(點擊查看)

《小獵犬號航海記》推出插圖全譯本 | 2019年出版上市公司營收對比 | ......

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虛擬的慾望形式不過是人性中無法迴避的魔障,王姝蘄始終沒有放棄生活本身的熱度,她固然看到了生活必將破敗,再也不會好起來的現實,但又在字裡行間裡透露出一種不屈服的熱情。

慾望的虛擬形式

文丨楊慶祥

2018年我和人大作家班的同學在歐洲訪問的時候,王姝蘄作為媒體代表一直和我們在一起。有一天同桌吃早餐,不知道怎麼就聊起了當時已經進行到第三季的“匿名作家計劃”,對了,應該是我抱怨在旅行中還要評審厚厚的來稿,然後姝蘄狡黠地問候了我一句:“唐璜,你好!”

我當時嚇出了一身冷汗,因為匿名作家計劃不僅僅參加的作家是匿名的,評委也是以匿名的身份出現,不同的是,每一個評委有一個很文學化的代號,而我的代號就是“唐璜”。

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我的第一反應當然是“你參加前面的評比了?”姝蘄點了點頭,我心中暗暗叫苦,是不是我給他打了很低的分而且“惡語加評”?否則她怎麼一眼就識破了我的偽裝?這接下來的旅行豈不是相當尷尬?就在我不知道怎麼接話之際,姝蘄說,你給我打的分還挺高的,評價也很高。

我當時禁不住長舒了一口氣,然後有點得意洋洋地說:“哪一篇作品是你的啊?”“《未來藥》!”啊,我腦子裡立即想到一箇中年婦女嘮嘮叨叨的模樣——那正是《未來藥》的主打情節。

《未來藥》的主角是一個好強的已婚女性,30多歲,在一家公司上班,因為要爭取一個出國的名額而開始瘋狂地學習英語——這大概是姝蘄從無數身邊人中隨手抓來的一個形象,如果小說僅僅就以這位女性學英語的成功或失敗為故事設置,這部作品充其量也就是一部都市輕喜劇。

但姝蘄顯然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習英語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噱頭,她要書寫的,是這位女性的精神困境——她的精神困境在於,她其實一直無法在生活中行施真正的主動權。

對心理精神創傷的揭示通過成長故事的模式得以延展,與母親的相愛相殺成為故事真正的焦點,而通過對母親的敘述,又帶出了父親、姥姥、姨姥姥等等人物的故事,於是,一部不算很長的中篇小說具有了長篇(家族)小說的容量——但萬幸,姝蘄是非常剋制和自知的人,她並沒有試圖敷衍出一部長篇大論,那結果一定是拖沓和累贅,相反,家族只是作為背景,故事的主體還是緊緊圍繞“她”。

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姝蘄嚴格使用了限制視角,並且運用得嫻熟恰當,這使得作品的敘事緊湊而富有張力,在對母女怨懟細微的刻畫上,她也許受到了張愛玲《金鎖記》的影響,但是小說最後大段的獨白,卻又跳脫了敘述上的偶爾拘謹,釋放出充沛的語言力量和情感力量,這是我最欣賞的部分,因為它幾乎反對了前面嚴格的寫實性——這種寫實性雖然在小說中必不可少,但如果僅僅侷限於寫實,則會損害小說的創造力。

發表於《人民文學》上的兩個短篇小說《比特圈》和《花前一人食》都涉及到當下最“新奇”的社會生活形式。前者的故事設置為這幾年大熱的虛擬貨幣——比特幣,後者的故事則設置為“直播”中的“吃飯主播”。在《比特圈》中,故事主要圍繞三個人展開,用礦機挖“比特幣”的礦主小溫州和礦工無名氏,小溫州偶爾來到偏僻的礦區,而礦工則必須一直生活在這個枯燥乏味的山區,並期待著像“一隻薛定諤的貓”一樣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程序化的生活因為一個美院女生的闖入而引起了波瀾,礦工的慾望被一步步喚醒,在故事最精彩的高潮部分,在礦工的敘述中,礦工和礦主小溫州的身份發生了想象性的置換——礦工陳述自己才是真正的礦主,而小溫州不過是偽裝的“暴發戶”。

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這一切和比特幣有什麼內在的關聯?在開始我聽說姝蘄要以“比特幣”為素材創作一篇小說時,曾大感興趣,我以為這會是一個以“比特幣”為核心的“硬核科技小說”,但是很顯然小說沒有往我想象的方向發展,而是回到了人物關係的書寫上。

比特幣不過是一個媒介,讓這三個人物在一個逼仄的空間裡上演赤裸裸的人性——這空間的設置和壓抑感總是讓我想起王安憶的“三戀”尤其是其中的《荒山之戀》。但與王安憶通過排除社會關係凸顯慾望不一樣,姝蘄汲汲追求的,卻是要提醒我們社會關係無所不在,即使在比特幣這樣一個虛擬的交換符號的背後,依然是極其現實的慾望邏輯和社會邏輯,比特幣的虛擬性沒有弱化而是強化了這一邏輯。

《花前一人食》與《未來藥》有類似的敘事母題,那就是關於一個女性成長中的創傷——而這創傷往往來自於原生家庭,在姝蘄這裡,尤其來自於母親。

《花前一人食》的女主角叫唐曉棠——這個名字在《比特圈》裡作為一個可能行為不端的女性出現過一次,但不構成任何內容。唐曉棠更年輕,20歲,不安分於自己的貧窮和卑微,於是將改變的希望寄託於新興的社交媒體,她試圖通過直播吃飯來獲得成功。

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這是一個雙重失敗的“反勵志故事”,通過直播獲得名利失敗了,同時試圖療愈創傷性的記憶也失敗了,理想中的生活和理想中的“白馬王子”都沒有出現。

這篇小說在敘事方式上獨樹一幟,用了一種“分身術”的對話方式,現實中的唐曉棠和虛擬中的唐曉棠對話,這對話中有質疑,有反思,有辯駁,有同情和憐憫,同時也將這無法獲救的絕望和孤獨推向了一種極致。就像比特幣一樣,直播同樣作為一種虛擬的交往模式,卻讓人更深入地陷入到生活之網中。

這篇小說裡面我對那個外賣員很感興趣,他主動的闖入和超強的行動力掀開了無數個如唐曉棠一般的“白日夢患者”,讓生活有了更新的可能。

無論是書寫《未來藥》中的神經質,《比特圈》中的壓抑還是唐曉棠的臆想,虛擬的慾望形式不過是人性中無法迴避的魔障,王姝蘄始終沒有放棄生活本身的熱度,她固然看到了生活必將破敗,再也不會好起來的現實,但又在字裡行間裡透露出一種不屈服的熱情。

這種不屈服使得她的小說充滿了元氣和生氣,雖然目前她只讓我讀到了上述三篇作品,但我總覺得她會出其不意地又遞出一篇新作,說:“唐璜,你覺得怎麼樣?”

新媒體編輯 袁歡 圖自攝圖網

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新年文創季

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文學報新年文創 已上線微店

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楊慶祥評王姝蘄:慾望的虛擬形式 | 新批評

公號:iwenxuebao

郵發:3-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