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種植紅薯,起壟種和不起壟種植有什麼區別?哪個產量高?

常德農村老趙


毫無疑問,種植紅薯起壟種植比不壟種植的產量要高,而且品質還要更好一些。

在小時候,大概六七歲的時候吧,那時候農村裡面的經濟條件都是很差,糧食產量低,但是卻有不少的荒地。所以很多人都自己會開一些地出來種植紅薯。因為紅薯被人們稱為“懶人作物”,插上苗後基本上不用過多的操心,到了秋天就可以挖到紅薯了。而在缺少糧食的那個年代紅薯就是最好的補充口糧。

不過那時候種植紅薯非常簡單,就是將地整出來後直接插上紅薯苗澆水就可以了。根本就沒有搞什麼起壟之類的。因為那時候都是粗獷式的種植方式,而且不少人是用荒地種植的,人們沒有想著它的品相,也沒有想著要多高的產量去賣錢,種的都是為了自己吃。

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紅薯成了很多年輕人喜歡吃的小零了,而種植紅薯也成了一個技術活,起壟種植紅薯就流行開了。

起壟種植紅薯的產量和品質要比不起壟更高,主要原因有幾點:

一,有利於排水。不起壟的土塊最容易積水。特別是大暴雨,並且 是連續性的大暴雨的時候,積水對紅薯非常不利,嚴重影響紅薯正常的生長。

二,有利於通氣。起壟的地塊紅薯更有利於通氣,有利於根系進行充分的呼吸作用,這樣對營養的吸收和膨大更有利。

三,有利於膨大。如果土壤板結或者土壤緊緻,紅薯膨大的時候就會受到很大的阻力。而起壟種植的紅薯相對要好很多,土壤更疏鬆,膨大更順利。

所以,現在種植紅薯,特別是規模化種植紅薯的都是採用起壟種植。這樣有利於產量的提高和提高紅薯的品質。


洞庭清水塘


種植紅薯,因土壤不同,需要選擇起壟或者不起壟種植。如果該起壟的土壤不起壟,而不該起壟的土壤而起壟,都會造成減產。只有因地制宜,合理起壟,才能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需要起壟種植,紅薯才能高產的土壤

【1】黏土地紅薯的莖塊生長在土壤之內,需要較強的通透性。而黏土地通透性差,特別在紅薯莖塊膨大期,秧蔓稠密,並且前期為雨季,粘土在雨水沖刷、浸泡後會更加沉實,很容易造成土壤淤積。所以只有利用起壟的辦法,把紅薯莖塊生長的土壤全部裸露在外面,才能適宜紅薯莖塊的生長、膨大。

【2】低窪地低窪地塊,易發生澇災,而紅薯耐旱怕澇。一旦溼度過大,前期容易造成根莖腐爛;後期會造成“跑根”而形不成莖塊,或者莖塊不易膨大;同時造成秧蔓旺長。所以只有高起壟後,才能適宜紅薯的正常生長。

種植紅薯,不宜起壟的土壤

沙土地:含沙量較多的地塊,既不保肥又不保水,如果起壟後,不管是旱時澆水,還是雨水較多時,都會把施用的肥料衝失;同時水分蒸發快、流失快。從而造成水、肥缺失。所以這種地塊不宜起壟,而適宜平地種植:因為雨水多時也不怕澇,同時可達到抗旱的目的。

總之,種植紅薯,起壟與不起壟沒有固定的格式,需要根據土壤、地勢而定;同時,也沒有起壟就增產或平地栽植就豐收的說法。這或許就是“因地制宜”的最好詮釋。


泰山農家人


問:農村種植紅薯,起壟種和不起壟種植有什麼區別?哪個產量高?

紅薯是喜溫怕澇的作物,有這喜溫怕澇的習性,就決定了它起壟種植要強於不起壟種植。

春天,土壤溫度是慢慢回升的,土壤溫度低於二十度薯苗就停止生長,起壟就是打埂,埂高出溝底二十公分,能充分吸收陽光熱量,埂上的溫度就會比埂底高出三到四度,秧苗獲得溫度就能快速生長,快速生長植株發達就會早結薯塊,結壯薯塊,從而達到高產。

紅薯耐旱怕澇,稍旱些薯塊尚可生長,澇了薯塊就停止生長,土裡生長的薯塊被水長期泡過會煮不爛。如果起埂種,紅薯長在埂上,遇大雨時水從埂底溝裡流走了,紅薯照常生長,還煮得爛,從而達到豐收。

還有,種植紅薯起埂,埂上的土壤疏鬆,有利於薯塊生長,平地種植土壤容易板結,不利於薯塊生長,會降低產量。

再就是,收穫紅薯還要的是品相,光滑長勻塊就是上品,長成狗頭,七裂八瓣,大小塊不勻就是次品。人人都喜歡光滑長勻薯塊而不喜歡七裂八瓣的。起埂種植這長勻塊較七裂八瓣的比例就高,不起埂,品相不好的紅薯比例就會大大增加,不但不高產還產品不優質,所以起埂種植要比不起埂的好。

紅薯起埂種植,比不起埂種植的,從產量到質量,前者都要強於後者,這就是區別。

凡是種過紅薯的人,幾乎沒有不起埂平地種植的,因為他們都懂得起埂比不起埂要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