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江蘇"超牛"高校:研發出可水洗、可重複使用的KN95口罩!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口罩需求量與日俱增,作為口罩過濾環節的關鍵材料,纖維直徑只有頭髮絲三十分之一的熔噴布堪稱醫用外科口罩和KN95口罩的"心臟",供應十分緊張,市場價格翻了十幾倍,可以說是"一布難求"。為緩解此局面,

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膜科學技術研究所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開發了一種新型過濾材料——納米蛛網仿生膜,並應用到高性能膜法口罩的生產中,用膜技術成果扛起戰"疫"使命擔當。

最新消息!江蘇

無需加靜電,過濾精度高

納米蛛網仿生膜纖維直徑在100-200nm範圍內,纖維之間相互交錯,形成三維蛛網狀結構,形成的微孔尺寸可控制在0.1到0.5μm範圍內。"相比於纖維無序堆積、直徑1000nm以上的熔噴材料,納米蛛網仿生膜具有孔隙率高孔徑小過濾阻力低過濾精度高等優勢。"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膜科學技術研究所仲兆祥教授介紹道。

通常空氣中含有大量帶有正電荷與負電荷的細顆粒汙染物,當空氣中的這些帶電粒子經過駐極體附近時,會被強烈地吸附在駐極纖維上,同時不帶電的粒子會在駐極體形成的電場中因感應而極化,也會被吸附在纖維上。傳統熔噴材料本身孔徑較大,需要採用添加靜電的方式提高過濾效率,而靜電受環境中溫度溼度等影響,

在短時間內就會失效,因而過濾效率急速降低,所以市場上用傳統熔噴布生產的醫用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膜科學技術研究所開發的新型過濾材料納米蛛網仿生膜因其孔隙率高、孔徑小、過濾阻力低、過濾精度高的特點,無需加靜電,通過篩分作用截留汙染物,能有效過濾99%以上的非油性顆粒,有效攔截各種固體氣溶膠、飛沫和病毒,無需擔心遇液體過濾效率降低的問題,同時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不會產生呼吸的不適感。

最新消息!江蘇

口罩"可水洗",使用壽命長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醫用外科口罩都是一次性的,最長使用時間為4小時,KN95口罩雖然使用時間長一些,但也不能長期反覆使用。這是因為通過荷電作用吸附汙染物的熔噴材料一旦遇水容易發生靜電中和現象會導致口罩過濾效率降低,因此用熔噴布生產的口罩在普通清洗後就無法重複利用。

"納米蛛網仿生膜材料孔徑小,主要通過物理作用截留汙染物,無需擔心遇液體效率降低的問題。"仲兆祥教授團隊的博士生武軍偉介紹說,"我們團隊研究人員將膜材料在水中和75%酒精中浸泡多次後,過濾效率不受影響,均保持在99%以上,說明膜材料口罩可以用水清洗或者酒精消毒後重復使用,這樣大大增加了口罩的利用率。"

武軍偉說,"我們從使用壽命重複使用性透氣性等方面進行的多次對比實驗結果表明,納米蛛網仿生膜材料作為一種新型過濾材料,與傳統熔噴材料對比,具有更加優異的截留及透氣性能,因而能夠重複使用,壽命更長。"

最新消息!江蘇

可用於醫療防護服,孔隙率達90%以上

除了可用於製作口罩外,納米蛛網仿生膜材料還可以用於醫療防護服空氣淨化器等領域。據仲兆祥教授介紹,基於納米蛛網仿生膜材料製作的防護服,具有良好的抗菌拒水性能,是醫療防護中等級最高的醫用防護服,它的特點是人體的汗氣可以向外散發,而外面的水和細菌病毒等不能進入。"納米蛛網仿生膜材料每平方釐米約有10億個孔,孔隙率高達90%以上,孔徑為0.2μm左右,是水滴直徑的萬分之一,但比水汽分子的尺寸大700倍左右,液態水進不來,汗氣可以透出,從而能達到優異的防水透溼性。"

在工業領域,經過雙疏改性的空氣淨化膜用於煙塵的超低排放控制,已經推廣應用了上百套工程裝備,產生經濟效益20多億元,先後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

一等獎、中國膜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青年獎等獎勵。

目前,空氣淨化膜材料膜法口罩已經在上百家單位使用,為堅持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提供了有力保障。近期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膜科學技術研究所也陸續收到南京市浦口區慈善總會、意大利國家研究院、美國過濾與分離協會等國內外機構的感謝信,感謝膜科所捐贈膜技術防疫口罩物資。在南京市政府召開的防疫物資主題會議上,空氣淨化膜技術受到了南京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幫助聯繫落實了多家企業進行空氣淨化膜口罩的生產對接,為戰勝疫情作出了貢獻。

最新消息!江蘇

南京工業大學膜科學技術研究所成立於1994年,主要從事無機陶瓷膜研製、膜應用及膜集成技術開發、膜催化反應以及無機多孔材料開發等研究工作,在膜製備、表徵、汙染與清洗及膜組件和應用設備研製等各個方面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多項成果通過省部級組織的專家鑑定,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填補了國內商品無機膜的空白。同時取得我國無機膜領域的五個第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無機膜工業產品生產基地;推廣我國第一臺工業無機膜成套設備;完成我國第一個無機陶瓷分離膜研究項目並通過部級鑑定;獲得我國無機膜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我國無機膜第一個國家技術發明獎。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南京工業大學招生辦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南京工業大學新聞網、交匯點、南京日報、南京工業大學膜科學技術研究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