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運武,動身不動心,聽少林寺釋永信方丈講少林功夫

人們通常稱少林武術是“禪武合一”,

我則稱之為“武術禪”。

少林武術是少林寺的傳家寶,它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財富,人類文化的財富,當然更是佛門的財富。

我是少林寺僧人,平時也演習少林武術,所以用少林武術接引人們,實是少林寺僧人的方便。

接引講究對機,既然現代武術作為人們日常健身運動而被人們普遍喜愛,那麼用少林武術接引人們起信,自然是有效的。

人們為什麼要健身?

是因為身體不好,或者怕身體不好。所以才健身。人的日常煩惱不止於身體還有其他問題。普通體育項目也能健身,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更不能解決其他問題。我們向人們傳習少林武術,除了健身外,同時把人們接引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使人們感到自己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人生一切煩惱問題。少林武術俗稱少林功夫,實際上也是修證功夫。人們在學習少林武術的過程中,更加堅定了對佛教的信仰。

禪心運武,動身不動心,聽少林寺釋永信方丈講少林功夫

練功是一個修行過程。武為基礎,功在自身。

練功要實在,基本功、套路、技擊,功夫要一步一個腳印。

有序練習,才能無序變化。禪為根本,功在自心。要從自心參悟。

明心見性,功夫才能出神。

僧人們應該首先按照拳理進行嚴格訓練,最後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與禪宗的無我境界融會貫通。

我們的練功也是修行,武術也是修行的一種法門,追求的不完全是技術方面的事情,主要是追求的是境界。

佛教修行講究個體實證。

少林功夫作為少林寺僧人個體修行方式的一種,同樣要達到這個基本要求。

少林功夫的最高境界是“禪武合一”。

當少林功夫成為少林寺僧人們學佛修禪的方式後,

僧人們將出家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與修習少林功夫緊密相連,

也進而使少林功夫的內涵和品質得以提升,達到“禪武合一”的最高境界。

僧人習武首先要按照拳理進行嚴格訓練,理解、掌握動作的含義。

當動作技能內化之後,在實戰中就可以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

禪心運武,動身不動心,聽少林寺釋永信方丈講少林功夫

在少林功夫中,禪是靈魂,武是禪的表現形式,以禪心運武。

少林功夫是中國傳統佛教文化最通俗、傳播最廣的表現形式之一,

中國傳統佛教文化不僅具有一般宗教所具有的揚善棄惡的建設社會道德作用,

同時更具有提升人類精神品質的作用。

少林功夫是嵩山少林寺在佛教歷史文化特定的環境中形成的,以緊那羅王信仰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練的武術為表現形式,並充分體現禪宗智慧的傳統佛教文化體系。

其建立在護法神那羅延王信仰基礎上,無常無我的教義所表現出來的大智大勇的精神,已經成為人類精神文明體系最具價值的組成部分,

且為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所理解敬仰,

為不同文化之間相互親善的橋樑,並做為促進人類和平友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少林武功有著不同於其它拳種門派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禪與武的結合:以參禪之心習武、以習武作參禪手段之一。“禪武結合”,是為少林武之精華所在。

達摩祖師告示徒眾:“欲見性,必先強身”。指明瞭“禪拳合一”是少林武功與其他武功的區別所在。那麼,什麼是“禪”?禪是寧神守志、靜心思慮,讓自己全身心完全放鬆,忘卻塵世一切騷擾、一切煩惱及千頭萬緒的念頭、事物;變雜亂為系統、有序、有節,進而逐步感悟出一種新的理念與哲理。神秀大師說:“身是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慧能大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更顯禪宗境界。達到這一境界“行住坐臥,道法流動”。事事時時隨緣任選,心注一境,一動一靜皆修禪,一言一語念埂。練拳也是修禪,是為“禪拳”。樹樹皆菩提,聲聲蘊佛理,在“拳禪”中則是“招招皆絕招”。

禪心運武,動身不動心,聽少林寺釋永信方丈講少林功夫

禪宗的創立,本就是佛教進入中國後,

充分融入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再揉進了道儒兩家長處,

從而形成了中國式的佛教。

在它的“禪拳”部分,

同樣堅持了這種廣收博納的新感悟、新創造。

禪宗講究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實現學佛的目標。

修習少林功夫的主體是禪者,禪心運武,透徹人生,

內心無礙無畏,表現出大智大勇的氣概。

禪,賦予少林功夫更為豐富的內容。

少林寺僧人將禪宗般若性空精神貫徹到少林功夫演練過程中,

使少林功夫達到一種中國武術其他流派難以企及的境界,

從而形成少林功夫特有且有益於提升人類精神境界的宗教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