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是怎麼被皇帝猜忌,直至絕食而死的?

悠沐


周亞夫的悲劇正如司馬遷的評語一樣:“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七國之亂後他已官至丞相,皇帝也非常信任他。可接下來,他卻一次次觸怒漢景帝,“逼著”漢景帝將屠刀架在自己脖子上。

1、干預立儲犯了所有皇帝的大忌

因為慄姬低下的政治智商,漢景帝準備廢掉太子劉榮。這時,周亞夫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據理力爭,不可以廢長立幼。

根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景帝由此疏之。”

作為丞相,周亞夫確實有資格對此事進行爭論。畢竟,當年劉邦要廢劉盈時,群臣也是爭相勸諫。但是,對於皇帝來說,最猜忌什麼?結黨營私!周亞夫這樣維護劉榮,難道他早與太子站在一條戰線上了?雖然周亞夫不會這麼做,可漢景帝卻會這樣想。從此以後,漢景帝開始疏遠周亞夫了。

(周亞夫劇照)


2、用劉邦的話來壓漢景帝

竇太后想讓漢景帝封王皇后的兄長王信為侯,漢景帝找周亞夫來商量。從感情上來說,他是非常想封王信的。況且,還是由自己母親提出這件事。但是,周亞夫卻毫不留情的拋出一句話:“高皇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這句話確實是劉邦所說,周亞夫提出反對意見也有理,可也得運用合適的方法。他這樣做分明是拿劉邦的話來壓漢景帝,換上任何一個人都會不高興。

根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景帝默然而止。”

上一次僅僅是疏遠,這次乾脆氣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漢景帝和竇太后劇照)


3、與皇帝意見相左就稱病不上朝

匈奴王徐盧等五人來降,漢景帝想將其封侯,周亞夫再次放言:“他們這是背主求榮,如果陛下將他們封侯,以後還怎麼責備不忠不義的臣子?”

周亞夫這席話說得就太沒政治遠見了。至少在漢景帝前期,大漢還沒有對匈奴大規模作戰的資本。而且,那時舉國都在奉行與民休息的無為之政,使用這種懷柔政策有利於從內部瓦解匈奴,讓更多的匈奴投降大漢,從而避免兵革之禍。這一次漢景帝怎麼回應?

根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丞相議不可用。”

從疏遠到默然再到根本不採納他的意見,漢景帝已經將手中的“屠刀”漸漸舉起了。然而,周亞夫做得更過分。他竟然因為這件事,稱病不上朝。無論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允許臣子如此藐視自己的權威。

(周亞夫劇照)


4、漢景帝的終極試探讓周亞夫的死期即刻來臨

漢景帝與周亞夫的關係已降到了冰點,他開始了終極試探。在一次賜食中,他故意擺上了沒有切碎的肉,還不給周亞夫準備筷子。周亞夫心裡很不高興,就讓人取筷子。這時漢景帝說:“這還不能滿足你的需要嗎?”想必此時周亞夫也怒火中燒了,跪謝後竟然當著漢景帝的面揚長而去。

漢景帝的意思很明白:所有的權力、富貴都是我給你的,想讓你有你就能有。不想讓你有,擺在面前你也拿不走。不知道周亞夫有沒有讀懂這層意思,但是他拂袖而去的行為已經徹底讓漢景帝動了殺機。

周亞夫最終因為陪葬物品涉嫌謀反下了大獄,絕食五日,吐血而死。他的這個罪名不過是個藉口罷了,有沒有謀反不重要,重要的是漢景帝要通過這件事將其致死。原因就是:“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周亞夫連漢景帝都不放在眼裡,還會在乎未來的小皇帝嗎?他這樣的人必須被剷除。

(漢景帝劇照)


綜上所述:周亞夫終究是敗在自己手裡,說他武人性格也好,說他恃功而驕也罷。總之,他從沒站在漢景帝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是其最終慘死的主要原因。


亂世中的歷史


大家好,我是愛談歷史的剛哥。

司馬遷在《史記》中意味深長的記載了一個大人物, 那就是條侯周亞夫。論家世, 他出身宰相之家, 系漢高祖忠臣— — 絳侯周勃之子。 周勃官至右丞相,他還是漢文帝竇太后的親家, 漢文帝女兒嫁給周家, 他的哥哥周勝之是當朝駙馬。 周家既貴為皇親國戚, 周亞夫自是世家子弟。論身份地位, 他出將入相, 位極人臣, 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論才能, 文能治國, 武能安邦。 可是他的死, 卻是極為窩心的一件事。

周亞夫生活在文帝、景帝統治之時,他是靠襲父爵而被文帝封為條侯的,他因治軍嚴明深得文帝賞識。他用心治軍,不久便提拔他為中尉。以至於“文帝且崩時,戒太子曰:'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景帝繼位之初,確也按照其父親的遺囑,對周亞夫敬重有加。文帝去世後,景帝馬上任他為車騎將軍。三年後,吳楚叛亂,景帝又使“亞夫以中尉為太尉,東擊吳楚”,表現出對周亞夫的極大的信任。

作為平定吳楚之亂的中央軍統帥,周亞夫在平叛中表現出了高超的軍事才幹。他避開吳楚軍隊的鋒芒,以梁國吸引住叛軍主力,另派輕騎兵斷敵後勤補給之道。自己則率主力部隊走便道直插洛陽,有如神兵天降,打亂了吳軍的部署。會兵滎陽後他又率兵東北走昌邑,並任憑叛軍如何挑釁,始終堅壁不出,甚至也不理睬景帝救梁的詔命。待叛軍糧草不繼、飢餓交加之時,他率精兵出擊,一舉破敵,徹底平定了吳楚之亂。

吳楚七國之亂是西漢初期最嚴重的政治軍事危機,景帝政權面臨著巨大的危險,周亞夫以其非凡的勇氣和過人的謀略一舉平叛,使景帝為首的中央政權轉危為安,雖然由於不去救梁而得罪了梁孝王,但贏得了景帝的高度信任。周亞夫達到了人生和事業的頂峰。如果不出意外,周亞夫的人生應該是幸福完美的。但接下來發生的幾件事,使得周亞夫的命運急轉其下。

一是景帝廢慄太子劉榮時,周亞夫以丞相身份據理力爭。此事深深激怒了景帝,本傳說“上由此疏之”。

二是周亞夫堅決不同意封景帝夫人的哥哥王信為侯,使得景帝記恨在心。景帝母親竇太后提出應該封王信為侯,而且催得很急。景帝說此事要與丞相周亞夫商量。誰知周亞夫堅決不肯通融,他說:“高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叩徳硬邦邦的幾句話,弄得“上默然而沮”。從司馬遷、班固的記載中,我們可以想見當時的漢景帝是多麼的尷尬和窘迫。

三是周亞夫不同意封匈奴降人徐盧等人為列侯,又一次激怒了漢景帝。漢景帝本想通過封賞這些投降者以鼓勵更多的匈奴人投降漢朝。但周亞夫卻認為這些人背叛其主,非忠信之輩。如果封他們為候,那就是鼓勵臣下背信棄義,這樣一來,“即何以責人臣不守責者乎? ”應該說周亞夫的意見並無過錯。但這次景帝幾乎是鐵了心不再聽取周亞夫的意見,因而直言:“丞相議不可用”。'‘乃悉封徐盧等為列侯氣周亞夫也不示弱,一氣之下“因謝病免相”。

周亞夫連續三次頂撞景帝,一次又一次冒犯皇帝的龍威。

從第一次抗爭廢慄太子開始,景帝就開始疏遠他。可週亞夫並不因此改變直言的本性。第二次當面拒絕給王信封侯,使景帝在母親面前大失顏面。第三次又直接頂撞景帝,致使景帝終於忍無可忍,龍顏大怒。我們可以想見景帝當時心裡是何等的不快,也許他將先前的幾件事情聯想起來,覺得是周亞夫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裡,一直是存心在與他作對。這樣,他對周亞夫的厭惡感肯定會迅速上升,他覺得他必須拿出皇帝的威風,決不能再讓這位強硬的元老重臣屢屢損害自己的威信。而周亞夫的“謝病免相”,顯然是在向景帝發洩不滿,挑戰天

威。

至此君臣矛盾已不可調和,景帝肯定在考慮怎樣收拾這位不識趣的老傢伙了。

果然沒過多久,景帝就設局給周亞夫難堪。他在自己的住處召亞夫賜食,單單給了一大塊肉,既不切開,也不給筷子,這顯然是有意侮辱他。周亞夫當然心中不快,便回過頭到主桌上去拿筷子。景帝立即語帶譏諷地說:難道你對所坐的地方不滿足了嗎?言外之意是你想坐主桌位嗎。嚇得周亞夫馬上“免冠謝上”,並馬上快步走出去。景帝目送著這位大臣喃喃自語:“此鞅鞅,非少主臣也,'此時的景帝心裡已沒有了周亞夫的位置。

此後不久,周亞夫的兒子為其父親到工官尚方購買了五百套軍裝,作為其父百年之後殉葬之用。後被搬運工告以盜買皇帝器具,此事牽連到周亞夫。景帝一接到告狀信,立即將周亞夫交給有關官員審問。周亞夫不對一詞。景帝得知後大罵:“吾不用也”,下令將他交給廷尉審理。廷尉的責問之辭顯然是欲加之罪,“君侯欲反何?”周亞夫說我買的是葬器,怎麼說造反呢? “吏曰:'君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這顯然是故意羅織罪名要置其於死地。

周亞夫當然也心知肚明,因絕食而死。

從事件的整個過程來看,周亞夫的死顯然與景帝的主導密切相關。因為購買葬器者是他的兒子,搬運工告的也是他兒子。只不過是買的葬品將來給周亞夫殉葬用,與他根本沒有什麼關係。但景帝卻立即將周亞夫下吏。爾後又因周亞夫不回答而大發雷霆,並直接將他交給廷尉。廷尉及屬吏的責辭更是讓人覺得是往死裡整。審訊這樣一位元老重臣,又沒有什麼嚴重的犯罪事實和具體證據,如果沒有皇帝的授意,廷尉及屬吏是決不敢如此恣意罔為而無限上綱的。

那麼景帝為何如此忌恨周亞夫而要置其於死地呢?從前面所述的事件來看,主要是因為周亞夫多次直接頂撞景帝而冒犯皇威。享有至高無上地位的皇帝只允許萬民俯首貼耳,不允許有人反對或不執行皇帝的旨意,更不允許有接二連三地損害皇帝威信的行為。皇帝垂詢,那是表明皇帝寬宏大量,但並不意味著你可以放言高論,與皇帝平起平坐。所以儘管周亞夫的三次抗爭都是有理在手,忠心可鑑,爭廢慄太子是為了繼承傳統,保證政權平穩交接。拒絕封王信為侯,是遵守高祖遺約,保證政策的嚴肅性和連續性,利於國家穩定。不同意封降人,也是為了防止臣有二心,鞏固君臣團結。

總之,都是為了國家安寧,社稷長保,周亞夫的確是一片赤膽忠心。但最真誠的心意、最正確的主張,一旦與皇權皇威發生衝突,其悲劇就在所難免。


心心的剛哥


周亞夫是西漢開國功勳周勃的次子,漢文帝對周亞夫非常信任,任命他為中尉,掌握京城長安的兵權,負責京師的警衛工作。漢文帝臨終前,對太子劉啟囑咐道:“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也就是說,周亞夫是一個可以在關鍵時刻放心使用的人。

漢景帝即位後,封周亞夫為車騎將軍,一時間君臣和睦,如魚得水。後來,漢景帝因推行削藩策,引發了七國之亂,周亞夫臨危受命,率軍出征,以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平定了叛亂。這樣一來,景帝對周亞夫的軍事才能更加肯定,先後封他為太尉和丞相之職。

然而周亞夫為什麼會被以謀反罪下獄,並死在了獄中?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1、立儲問題上的爭執

景帝的太子劉榮雖是長子,但並非嫡出。特別是劉榮的生母慄氏,在內宮爭鬥中遭人誣陷,逐漸失寵。景帝想要廢掉劉榮,改立膠東王劉徹為太子。

景帝與周亞夫商量,結果剛一開口,就遭到周亞夫的反對。周亞夫反對景帝廢長立幼,並且態度強硬,鬧得不歡而散。後來,景帝乾脆繞開周亞夫,直接宣佈了太子的廢立之事。

2、無視皇帝的權威

匈奴方有五個將領投降漢朝,景帝非常高興,想要封他們為候。景帝又找丞相周亞夫商量,卻又遭到周亞夫的極力反對。周亞夫說道:“如果把這些叛臣封侯,陛下又何以令天下臣民來忠於自己呢?”。

景帝大怒,又一次乾綱獨斷,把這五個人都封了侯。周亞夫也犯起了倔脾氣,乾脆提出辭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果一個皇帝連給人封官的權利都沒有,那他做這個皇帝還有什麼意思?這就相當於給漢景帝也種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3、過於持功自傲

周亞夫被罷官後,陪太子劉徹去軍營視察。到了軍營後,周亞夫只顧著和自己的老部下進行敘舊,冷落了太子。怪不得漢景帝曾這樣評價周亞夫:“此鞅鞅者,非少主臣”意思是:這位憤憤不平的人,是不能做少主的臣子的。

周亞夫被廷尉汙陷其私藏甲盾,意欲謀反,打入大牢。他曾是指揮過百萬大軍的上將,臨老雖一介布衣,但仍傲骨錚錚,面對刀筆之吏的侮辱,周亞夫拒絕回答廷尉的任何問題。在獄中絕食五日,吐血而亡。

半閒認為:

1、周亞夫骨子裡是一個軍人,軍事實力出眾,但政治智商低下。對皇權缺少最起碼的敬畏之心。

2、老皇帝要在時日無多的時候扶持新皇帝,就好比把自己的兒子放進荊棘叢中。為了皇權的穩定,老皇帝能不為繼任者拔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