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逍:《天脊》,海拔最高的剧组

赵鹏逍,上海戏剧学院1997届戏剧文学系本科学士毕业,北京电影学院2003届导演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至今,任35mm电影《葵花子》编剧、导演、制片人,该片为第二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展映影片、第一届华语导演处女作电影展展映影片。独立制作的纪录片《春之影——造梦者》获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三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最佳摄影奖。《天脊》是赵鹏逍自编自导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实景拍摄,历时四年,影片面世后引起各方关注。


赵鹏逍:《天脊》,海拔最高的剧组


《天脊》的故事围绕着残酷的“高山法则”展开。所谓“高山法则”指一旦登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山,面对失事的队友或亲人,登山人为确保自身安全,只能“见死不救”。8000米,这个高度是人心理的临界点,也是道德的临界点,由此产生的人性碰撞与伦理矛盾发人深省。

在西藏登山队征服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活动中,高山摄影师仁青困在了珠峰上的冰裂缝中,妻子德吉和生死兄弟登山队队长巴桑无奈放弃了营救,但下山后他们却又陷入了忏悔与纠结之中,他们无法面对仁青的儿子岗热。岗热是新一代登山人,他一直在追查父亲的死因,当得知父亲的尸体在珠峰上重现的时候,他决定冒险登珠峰,但母亲德吉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登山。岗热的女友卓嘎卖掉了甜茶馆,与岗热一起参与了一次商业性登山,在珠峰上,他们同样也遭遇了高山法则,两难的处境同样也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赵鹏逍:《天脊》,海拔最高的剧组


赵鹏逍这样解释拍摄《天脊》的初衷:“西藏登山队用14年的时间攀登了全世界8000米以上所有14座高峰,这是国际上仅有的一支以团体形式完成这个盛举的登山队,这期间的死伤与悲喜深深震撼了我,在与队长桑珠、‘登山第一人’次仁多吉及登山烈士仁那的遗孀、北京奥运珠峰首棒火炬手吉吉等登山家的家人般的真诚相处中,我反复在探究一个问题:登山的意义究竟何在?登山家们也无法一语道明自己冒死用生命登山的意义,剔除了口号式的拔高,一句著名的‘山在那里’也绝非真正的答案,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个宿命般的追问正是制作《天脊》这部电影的缘起,当时我给它起的名字是《离天最近的地方》。”

“登山”、“西藏”无疑是《天脊》的两个关键词,这样题材的电影很容易落入体育励志和奇观展示的窠臼。拍摄之初,赵鹏逍即对影片的风格做了严格的限定:“不对西藏文化做任何奇观展示,而是选用一种最为客观的零度介入的视点,拍摄现场全部采用藏语,所有演员均为藏族,剧组在自然灾害、车祸、暴乱等非常态创作境遇下,从原生态牧区到纳木错秘境,从卡若拉冰川到珠峰冰塔林,从拉萨布达拉宫到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用极大的诚意与坚韧,完成一次体魄与灵魂的双重涅。壮观的高原奇景对于我们无疑是致命的诱惑,但《天脊》恪守的却是自然与素朴,放弃了华丽花哨的运镜方式,用诚挚的笔触去复原雪域的真容,用虔诚的心态去参悟佛国的启示,这才是我们始终如一的坚持。”


赵鹏逍:《天脊》,海拔最高的剧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