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原創首發,抄襲必究)

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菲律賓凱央根湖

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大溪地波拉波拉島

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菲律賓科隆島

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大溪地

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大溪地水下

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大溪地波拉波拉水域

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大溪地水下

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菲律賓科隆島

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大溪地水下

幾年前就看到過這樣的論調:“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代表了現下一部分人的心聲。“小孩子不管到哪,最想去的還是遊樂場玩,那麼多名勝古蹟她不感興趣……”“一個孩子,也許樂意對著馬路牙子發呆一上午,而不在意是中國的馬路牙子還是外國的”。“不管走到哪,我們住的是標準化的酒店,看得是大門票套著小門票的景點,甚至吃喝,都是在各地都有的連鎖快餐店裡解決。”……言之鑿鑿,看上去好有道理!

試問,你真的瞭解孩子嗎?一個孩子最想去的是遊樂場玩,不代表所有孩子都最喜歡遊樂場。這種以偏概全的論調,哪來的依據?如果旅行地的玩樂度、新鮮感、吸引力遠大於遊樂場,我相信所有孩子都會喜歡旅行。

是中國還是外國的馬路牙子,只能說將國內遊和出國遊的概念偷換成了要不要帶孩子旅行的概念!

至於住標準化酒店,看套票景點,以及連鎖快餐店,你確定這是大部分人的旅行方式?這說的是跟團遊吧!如果你對旅行的概念還僅僅停留在這個層面,你就OUT了!

讓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根據《2017 年中國出境旅遊大數據報告》,跟團遊佔比44%,而42%的自由行+14%的定製遊/私家團總計佔比56%!前者既然本來就沒有好的旅行規劃,沒有好的旅行體驗,當然帶著孩子也是受罪,就不要奢望有好的效果,這跟要不要帶孩子旅行完全兩碼事!相信後面這兩組數據中帶孩子出遊的家庭,效果會截然不同。

帶孩子旅行是否長見識,一直存在著爭論,也沒有一份科學的調查研究給出答案。他/她那麼小,能記住什麼?說得對,什麼都記不住。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記住什麼,而是作為家長的你,給了他怎樣的影響與印記。孩子是人,不是物品,他有感覺,有認知,也有自己的觀察與體驗。再小的孩子,看到美景也會高興,見到美食也會想吃,有玩樂場所也願意享受。

見識是什麼?見識是一種長期潛移默化的東西,不是說你帶孩子旅行幾次,就立竿見影,孩子就有見識了。見識是一種底蘊,是骨子裡透出的自信。這種自信在面臨重大場合時鎮定自若,侃侃而談,不怵場。這種自信不會因面對的人是達官顯貴就卑躬屈膝,趨炎附勢;也不會因對方身份地位低微而高高在上,瞧不起人。這種自信體現在能夠堅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活出自我,活得精彩,不會動不動就跟人攀比,不會妄自尊大,也不會妄自菲薄,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痛批“不要帶著孩子去旅行”

千島湖

帶孩子旅行長了見識,也不是為了孩子的競爭力更強,然後找個好工作,過上一定意義上家長認為的好生活。長見識沒有那麼功利,人是享樂的高級動物,享樂沒有什麼不對。難道我們絕大部分人小的時候,父母不曾把他們認為最好的東西給你?現在為人父母了,帶孩子旅行也是一樣的。

孩子住過、吃過、見過、玩過了,以後面對各種誘惑就有了抵抗力,尤其女孩子,不會因為一件漂亮衣服、一次旅行、一份好吃的,就輕易把自己交給別人。

所謂思考人生的意義,也不是大多數帶孩子旅行的父母的意願。帶孩子旅行不過是走走看看,多體驗,多觀察,給孩子多一些機會接觸不同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與生活方式,開闊眼界,愉悅身心。至於孩子的視角能吸收什麼,是他自己的事。

帶孩子旅行有諸多好處,下面以一個帶孩子十年,每年1——3次旅行(別人稱為度假)的孩子媽媽,來一一列舉:

首先,培養孩子的家庭觀念。

我們帶著孩子的旅行大多數也是帶著老人的,旅行計劃首要考慮孩子和老人的需求。在多年旅行中,一家三代其樂融融,夫妻、婆媳、親子關係融洽,家庭和睦。這樣長大的孩子,不會不重視親情。

其次,對孩子語言文學方面的影響。

我女兒兩歲去三亞,第一次見到大海時,興奮無比,賦詩一首表達了自己的感受:

藍天

白雲

綠樹

白沙

草和花

大海天涯

女兒9歲時開始學習寫古體詩,每到一處旅行地,有感而發,隨手記錄寫下的詩至今有十幾首。不僅如此,孩子從上學開始,寫作文從未犯過愁,題材新穎,用詞豐富,語句生動,多次被選為範文,且從未抄過所謂好詞好句的書。

再次,對於學習外語的影響。

因為聽過了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人講英語,對於學校的外教課,在上過補習班且聽慣了“標準”英語的同學們都聽不懂的情況下,她能明白外教在講什麼,還能將大概意思翻譯給大家(女兒沒有上過一天補習班)。每次旅行,我們都會交給她一些小任務,讓她自己去和服務人員溝通,不管用什麼方法包括肢體語言,讓對方能明白達到目的即可。遇有遊樂項目,她也都會用有限的英語和服務人員簡單交流,遠遠看上去一副說說笑笑的畫面。

然後,對於孩子的好奇心學習慾望的影響。

孩子去的地方多,不斷有新鮮感,對萬事萬物都充滿了好奇,有強烈的求知慾,她在學校有“小十萬個為什麼”的稱號,養成了勤學好問的習慣,還能觸類旁通。孩子的班主任、大隊輔導員都評價她是個陽光、快樂的孩子,學習起來不累,各方面全面發展的學霸。

還有,對於掌握技能的影響。

上天(高空跳傘)、入海(最小的OW證書持有者)、叢林飛索,海上摩托艇、攀巖……女兒喜歡冒險運動,心智成熟,在飛機上跳傘前曾很平靜地問教練出艙門的姿勢,一點都不緊張、不害怕。

最後,對於課業管理的影響。

每次放寒暑假,我不用問孩子的作業做得怎麼樣,因為她知道,作業沒有計劃,按照計劃完不成是沒資格去旅行的,所以她早早計劃,該完成的絕不拖延,效率、質量都高。

有些什麼好玩的,需要或者想去哪裡旅行,孩子並沒有那麼多認知,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查找旅行目的地,需要家長不斷介紹和引導。等到孩子自己想去了,時間上、經濟條件上、安全條件上不允許了。這不是強加,也並非為了實現家長的夙願。有些人主張什麼吃苦教育,挫折教育,孩子的人生還長,即便不進行上述教育,每次出行遇到的問題、困難,家長對待困難的態度,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我們數次出行遇到過航班延誤、行李丟失、轉機未辦理過境簽證、出行受傷、購物住宿挨坑……最後都得以妥善解決。

還是那句話,孩子是人不是物品,再小的孩子也有感受、觀察和思考。雖然她現在不懂旅行的意義,也不會去思考人生,但是,見識確實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要到了某一天,孩子成年的時候,對於陌生恐懼,對於困難畏懼,對於生活沒有情趣!

所以,帶孩子旅行要趁早,趁著孩子功課不緊,趁著老人身體尚好,敞開了去玩吧,越玩的孩子越聰明。與其把錢花在給孩子報補習班上,不如帶孩子多旅行開闊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