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父母都要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


《少年的你》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父母都要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

最近有一部電影《少年的你》突然爆紅。

故事講述了陳念(周冬雨飾)因為給自殺的同學蓋上衣服,成為了被霸凌的目標,後來班級都孤立了她,而霸凌她的人開始變本加厲地使用暴力。迫不得已,陳念向小混混小北(易烊千璽飾)尋求保護。之後發生的一連串起伏,深刻地影響了他們未來的人生。

校園霸凌這種事情,在我們很多人看來,似乎很遙遠,和自家孩子沒有關係。後來看到一個記者寫的調查報告,才知道校園霸凌如此常見。男生之間的打架鬥毆甚至群毆,女生聚眾打人、扒衣服、拍裸照,甚至還有喪心病狂的人往被欺凌者身上撒尿……

我們以為的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在這些事實面前,就是個笑話,誰家的“孩子”幹得出這種喪心病狂的事情?

相對於身體上的傷害,冷暴力是校園裡更為常見的一種霸凌。兒童教育專家臨界冰在文章裡提到:

我記得上中學時班裡也有這樣一個同學M,學習成績很差,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單獨一個位置,所有的人都不跟她說話,也不跟她玩兒,還有調皮的男生給她取侮辱性的外號。M就像一個影子飄在我們中間,課間同學在一起聊天打鬧的時候,她就在一旁怯生生地看著,有時被男生吼一句,她就會驚恐地縮回自己的位置。

初中三年,我幾乎沒有看過她笑。初中畢業後,我們再也沒有她的消息,以前小時候沒有感覺,現在想來那個時候的M已經自卑到極點,恐怕這種自卑感會伴隨她的一生。

根據中國應急管理學會校專委發佈的《中國校園欺凌調查報告》顯示,語言欺凌行為發生率明顯高於關係、身體以及網絡欺凌行為,佔23.3%;中部地區校園欺凌行為所佔比例最高,達到了46.23%。

影片有一個很殘忍的開場,那個跟陳念一起拎班級酸奶的胡小蝶跳樓自殺了。自殺前,她跟陳念說:你們看不見嗎?你們為什麼沒有人幫我?

當陳念成為了下一個被欺凌者後,她不是沒有求助過。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鏡頭,是陳念給媽媽打電話,幾次想要哭卻又忍住了眼淚,幾次想要求助卻沒能開口。

作為一個母親,我不能理解,當一個孩子遭遇那麼大的痛苦和恐懼,到底是什麼讓她無法開口求助?在校園霸凌中,父母的養育方式到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少年的你》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父母都要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


1.缺位的父母

上學時候被欺負了,我們會找誰求助?按說一定會找父母吧。但是在陳念被霸凌的時候,她的父母呢?

影片裡只出現了陳唸的母親周蕾,但幾乎永遠活在電話那頭。她生意不靠譜,跑出去躲債,聲稱小孩子在家債主沒辦法;就算知道自己的面膜不合法,還是堅持做,解釋說這樣才能掙陳念讀大學的錢;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陳念身上,說等陳念考上大學就熬出頭了……

陳念被霸凌的那個晚上,她哭著給母親打電話,眼淚決堤,最終也沒把事情告訴周蕾。因為就算告訴了周蕾,又能怎樣?她都自顧不暇,哪有力氣來顧陳念?

影片中的霸凌者魏萊,因為高考的失利,父親已經一年沒有和她說過話。當陳念報警後,警察找到魏萊的母親時,她矢口否認自家的孩子會做這樣的事情,也為後面更嚴重的霸凌埋下了伏筆。

電影裡的警官說過一段話:

校園霸凌這件事不好辦,你找校長,校長就讓你找老師,老師讓你找家長,找家長,他跟你說“我在深圳打工,一年才見一次孩子”。

校園暴力的背後,是許多方面的缺位。一個個不同施暴者和被施暴者的背後,往往是父母教育的錯位、缺位。

身為父母,如果連保護孩子、教育孩子的責任都盡不到,有什麼資格為人父母?


《少年的你》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父母都要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


2. 無助的孩子

知乎上有讀者留言:

事情過去十年了,每晚還會做噩夢。

那時候,那幾個人把我校服扒下來,再用校服把我綁在學校後院的鐵絲網上,用籃球砸我,砸頭,砸身體,甚至砸那個部位……

那幾個人個子很高,拿籃球砸我的時候還穿著籃球服和那種厚腳底的籃球鞋,以至於我現在看見有人在操場打籃球,看見電視上的籃球比賽,甚至聽見拍籃球的聲音,我的心跳就會加速,像透不過氣一樣,就想馬上找個地方躲起來。

當時第一次,我向老師反應,老師對我說了一句我這輩子永遠不會忘的一句話:“一個巴掌拍不響,你不去惹他們,他們怎麼會去打你?”

而且,我爸媽也對我這麼說。這十年來,一直到現在,這句話和籃球一樣,聽見之後我整個人就不好了。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認為我真的錯了,錯的原因是存在這個世界上。還好我現在不會這麼想了。

很多父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起居,對孩子的內心世界卻很少去關注。孩子不想上學,頂多認為這是逃避學習的壓力,沒有往孩子的精神心理層面去考慮;孩子回家時,父母多半隻是過問一下在學校學到什麼,卻極少問近來心情如何,有沒有什麼不開心與煩惱?孩子有心事,就會認為純屬個人情緒,過一陣就好了,沒有去了解是否有什麼特殊的事情發生?

孩子遇到傷害或不好的事情,想到的是可能遇到的父母的責罰,於是選擇隱忍,而不是第一時間向父母求助……

回顧那些自殺的孩子,哪個不是以為自己無路可走才作出選擇的,在他們那裡,父母扮演的角色早已不是一個避風港,而是壓到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實際上,避免孩子受到傷害的重點在於事前的保護防禦,父母和孩子之間,要有長期累積下來相互信任和彼此尊重,才能讓孩子有給父母講述的勇氣,有了溝通,才會有及時發現、挽救,把後果降到最低。

如果有了父母的支持,就算孩子本身並不勇敢,也不至於一個人忍氣吞聲,獨自孤單和害怕。


《少年的你》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父母都要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

3.父母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無論如何你都是他的靠山,你要有堅定的、信任的姿態,讓孩子有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有一位媽媽,突然接到老師電話,說是女兒在學校毆打同學,當她匆匆趕到學校,校長、教導主任,那個臉上帶血的被打男生還有他的父母,已經擺出三堂會審的姿態。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這個男生彈了她女兒的內衣,然後女兒就朝男生臉上打了兩拳。在他們的描述過程中,重點都是在女兒把男生打傷了,是她女兒太過分。在和女兒確認時,她得到了更重要的訊息:這個男生一直在彈女兒的內衣,女兒讓他停止,但是他不,女兒告訴了老師,男老師認為這是有趣,讓她不用理會,結果那個男生又開始彈,還把女兒內衣釦子都彈開了。直到女兒打了他,他才不彈了。

這位媽媽頓覺三觀被顛覆,反問道:“所以你們叫我過來,是想要知道我是否要以性騷擾罪起訴這個男同學,並且以管理失當的原因起訴學校嗎?”

“你們沒有意見的話,我要把她帶回家了。如果換成是男孩彈女教師的內衣,被女教師教訓了,你們還會認為錯在女教師嗎?你們不允許他對女教師做同樣的事情,為什麼就可以允許他對一個 15 歲的女孩做這種事,我實在難以理解。”

“我希望這種事再也不要發生了。不僅是不要發生在我女兒身上,也不要發生在任何一個女生身上。我會把這件事上報給校董事會。如果這個男生敢再碰我女兒一下,我會立即讓警察以性騷擾的罪名逮捕他。你們聽懂了嗎?”

不傷人是一種教養,但不被別人傷害是一種氣場。我們不可能時刻守護在孩子身邊,那就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面對這個並不完美的世界。

所以,身為父母,當你的孩子被欺負了,請記住你是她的依靠,是最堅固的堡壘。你站在她身後,她才有勇氣去反抗所有不公正的待遇。當然,也別忘了告訴孩子,最好的辦法是尋求老師和家長的幫助,尤其當他沒有足夠強大的力量去抗爭時。

不管發生了什麼,太陽每天還會照常升起,生活還要繼續,唯願所有的孩子不再受到傷害,願孩子的世界裡只有美!


《少年的你》告訴我們:任何時候,父母都要成為孩子堅強的後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