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生民主治校:怎樣讓教師認可並推動量化考核

魏書生老師在管理學校時非常重視民主,用魏老師的話來說就是商量,校長經常跟老師商量,等於用大家的智慧做學校的事情,那麼多人的智慧肯定能超過一個人的智慧,商量習慣了,大家養成商量的習慣,就敢提意見了。


魏書生民主治校:怎樣讓教師認可並推動量化考核

對於學校評先進這件事,魏老師任校長時制度幾經變革,都是老師積極參與、積極提供改革辦法的。魏老師這樣描述老師們如何就評選的事情提意見的。


有的老師說:"校長,我提個意見。咱們校評先進不合理,一個學期都過去了,誰做多少實事也記不太清楚了,坐在那兒評先進難免評關係、評人緣的,不公平。"


魏老師說:"有道理,但是也不能因為評關係、評人緣,評先進這個事咱就不做呀!"

老師提議說:"改成算先進不行嗎?把每個老師每個學期做的實事一件一件全都記錄下來,期末時候加到一塊,誰做的實事第一多,第一先進;第二多,第二先進;不多不先進不就行了嗎?"

魏老師說:"建議倒是挺好,執行起來不好操作,事和事不好比較,第一位老師打來一桶水是一件事,第二位老師提來一壺水,也是做了一件事,第三位老師端來一杯水,也是一件事,這三件事怎麼比較啊?"

老師:"魏老師好辦,提一桶水的給一分,打一壺水的給零點一分,端一杯水的給零點零一分,這不就好辦了嗎?"


魏老師覺得這個方法有可取之處,於是就召集全校老師商量,結果大家認為可以試一試。具體實施來說,哪些事需要記呢?大家認為出勤需要記,課件、轉變後進生、班級管理、參加學習需要記,凡能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一件一件,上不封頂,下不保底。誰來記呢?黨支部記幾條,教務處記幾條,教改辦記幾條,政教處記幾條,都上牆,四張大表貼上。

這回誰做了實事,不同的部門就隨時上牆,快到期末了,老師想知道自己能不能評上先進,哪兒也不用問,往牆上一看,誰做什麼事,做了多少事一清二楚,這就是教師量化考核的萌芽。


魏書生民主治校:怎樣讓教師認可並推動量化考核

這種評比方式實行了一段時間後,又有老師給提意見,認為那考核標準有可以調整的地方,比如聽課那條,有的老師反映,一個學期多教三節課才給一分,校長聽課就給二分,權重係數太大。考慮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最後修改為校長及其他領導聽課減一半變成一分,那一分讓學生評老師,把每個學生對老師的看法,包括課堂教學、個別輔導、作業量等方面的看法,分為滿意、不滿意、基本滿意等評價,進行統計,滿意給一分,差一點的給零點九、零點八。

魏老師覺得這也是個辦法,召集老師集體討論,結果大家認為可以試試。於是校內就開始施行了,結果又出問題了,有的老師受不了了,因為考核都是上牆公開的,大家都能看到,每個班12科任課老師,排在前面的挺高興,可是排在後面的老師確實有些尷尬,也不利於管理學生。老師是要進行評比,可更是一個集體,應該儘量照顧老師的情緒和工作積極性。很多老師都提議改了這條,但魏老師覺得這是大家的事,還要大家商量討論來解決,後來集體討論商量,最終去掉了這一條。


但是兩年後又有人提意見,認為那條不該去掉。魏老師說:"那老師情緒受不了,怎麼辦?"

"可以這樣辦,也讓學生評老師,評完以後不公佈。"

"不公佈,那不白評了嗎?"

"不公佈,但是領導掌握,然後及時和這個老師溝通,讓老師們及時掌握自己在學生中的反響,經常提示老師。"


魏老師覺得這個建議有商量的餘地,就又召集大家商議,結果大家同意以後繼續讓學生評教師,但是不公佈,只由領導掌握,然後個別和學生老師溝通。這樣老師又不丟面子,又知道自己在學生中的印象,知道自己哪裡有問題,有利於老師發現自己的問題,改善教學及教務管理。於是這條也一直延續下來。


魏老師做校長時教師考核方案經常這麼修改,意見都是大家提出來的,後來又增加了發表論文給分,各級別論文具體分數也是幾經修改才最終確定。有多餘的、不足的、或是不合理的就根據原因集中公開討論。這其中,校長也要起到初步篩選和把關的作用,分辨哪些意見是公平的、可實施的,避免頻繁開會,浪費時間與精力。


最重要的,是要讓老師們感覺教師考核方案不是捆綁大家的,不是領導壓抑大家的,而是變成老師們的需求,讓老師們覺得考核方案是我們的一個發展方向,又是幫助我們成長的階梯。既能幫助咱們老師搞好教學、上好課,又能跟學生關係搞好的一個工具。所以一定要把規矩制度變成維護老師們利益、幫助老師們進步的工具和階梯。


教師評比是學校管理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事務,評比做得好老師有動力,做不好就會適得其反。以上內容在內容上是大家熟悉的,但更重要的吸收魏老師在學校管理中的民主工作方法,希望諸位校長、領導能有所啟發,運用到工作中。想要了解魏老師更多管理方法,可點擊鏈接瞭解。(附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