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不是孤軍奮戰,嚮往它,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它

“自力更生”不是孤軍奮戰,嚮往它,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它

今天我們聊得話題是“自力更生,”自力更生是什麼意思?

有趣的是,沒有哪句話能完美的詮釋自力更生的所有方面,《漢語詞典》將自力更生簡單地定義為“靠自己的力量從事建設或解決問題”,這一定義也不太恰當。為了更好地理解自力更生,我們來看看心理學上提到的自力更生。

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可以用心理測量學來衡量,而操作性的定義比比皆是,所以沒有一個定義是關於自力更生的,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所知道的是,至少幾十年來,這個概念一直與“自我”聯繫在一起,更具體地說,自力更生總是與自我定義的討論一起被提及,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所包含的社會自力更生的方法 “對內在資源的依賴,為生活提供連貫性意義和成就感”。

“自力更生”不是孤軍奮戰,嚮往它,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它

自力更生的三個例子

1. 獨立思考

自主思考的能力與相信自己的直覺是相輔相成的。圍繞著人們如何傾向於“隱藏”他們從社會或社會中的重要人物那裡學到的東西。這只是模仿,與缺乏對自己直覺和理性能力的信心有關。

基本上,如果你或我或任何人相信某件事,並認為它具有價值,經過思考後,應該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們表達它的信心。如果不這樣做,就是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地順從社會的期望。

2. 擁抱你的個性

舉一個更實際的例子,我們可以想象你的父母都是律師。他們想讓你跟隨他們的腳步,並被你在學校的優異成績所鼓舞。

然而,在家裡,你會把每一分鐘的空閒時間都花在寫詩上。你想通過詩歌改變世界,感動人們的生活。在這裡,你找到了自己最大的幸福,決定改行做一名詩人。

“自力更生”不是孤軍奮戰,嚮往它,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它

3.勇敢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奮鬥

在上述的延伸,你尋求採取步驟,以實現你自己的目標成為一名詩人。你知道追隨父母的夢想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情感和經濟上的支持,但你願意冒險。因為你相信“因果關係”,而有目的的行動會讓你達到目標。你不太擔心被父母拒絕,因為你只想做你自己。

這三個例子代表了與個人主義最密切相關的三個概念。重要的是要記住自力更生不是把自己和所有人隔絕開來。也就是說,做真實的自己,能夠獨立思考,知道自己的愛,能夠獨立於他人的判斷去追求愛,並不等同於把自己孤立於社會之外。

無論你是想培養自己的自立能力,還是想幫助孩子走上自己的發展之路,這裡有一些建議。

“自力更生”不是孤軍奮戰,嚮往它,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它

1. 接受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

學習和欣賞自己的性格優勢對於你在生活中支持自己非常重要。你的性格優勢是什麼?你善良嗎?好奇嗎?勇敢嗎?不要忘記回顧你的成就和你完成的讓你感到驕傲的事情。重要的是不要貶低自己或破壞自己的努力。

2. 內心的自信。

在社會中,當我們受到別人的讚美、讚揚和安慰時,我們習慣於感到快樂。如果不這樣做,我們會感到不安全或脆弱,有時甚至無助。自力更生包括當這些東西不在身邊時對自己感到自信的能力——因為它們可能並不總是在身邊。不確定該對什麼充滿信心?嘗試其中一項活動來增加你的自我價值感。

“自力更生”不是孤軍奮戰,嚮往它,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它

3.自己做決定。

不要總是從外部尋求安全感,不要依賴他人接受我們的本來面目。當我們能接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並實踐非判斷,我們就能從內在的源頭找到安全感。

我們已經接觸過這種理性的、獨立的思考。作為孩子,我們學會了在解決問題或做決定時向他人尋求指導。這種傾向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作為成年人,我們並不總是能夠以我們確信的方式處理逆境。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你就會更容易在其中找到安全感。

4. 認識並管理依賴關係。

意識到自己什麼時候傾向於求助於他人是自我認知的一部分。我們可能知道為了某些事情我們會向他人求助,但有時這意味著我們錯過了一個建立自信的機會。設定目標並以自己的方式實現它們,不僅會給你成就感和成就感,還會讓你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斷。

“自力更生”不是孤軍奮戰,嚮往它,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它

5. 接受真實的自己。

自我接納是件大事。與其向別人尋求認可,不如自己去認可別人。尋求他人的接受是我們依賴他人的另一種方式,這可能是一種普遍的、難以擺脫的習慣。為了發展自力更生,我們需要在改變這些趨勢之前注意到它們。但這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