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能力究竟取決於哪些因素?兼論寫作過程的本體論意義

枯燥長文,還可能引起持不同觀點人的感覺不適,慎入!


怎樣提高寫作能力?這是許多人困惑的問題。大家希望有快捷的方法,或者抓住關鍵因素迅速提高。

我看到了許多這方面的經驗之談,甚至苦口婆心的文章。但,都無法讓我認同。我甚至認為,他們連最基本的事實都視而不見,卻開始發表高論。

很多人深入論述寫作能力和專業背景、思維水平、工作能力等等因素之間的關係,得出貌似正確的結論,例如:理工專業出身更能寫好文章,因為邏輯思維能力高於文科生。思維能力決定寫作水平,要想提高寫作能力首先要提高思維能力。工作能力決定寫作水平,唯有豐富的工作經驗、人生閱歷、思想境界才能讓文章出神入化。等等。

只需要看看基本的事實,就能立刻明白,這些論述和結論多麼荒謬。

首先說專業背景和寫作能力。

事實是,很多文科生寫不好文章,同時也有很多文科生寫的很好。很多理科生寫不好,同時也有很多理科生寫的很好。每種專業中,寫得好與不好的人數比例根本是無法統計,也無法判斷概率。從這一簡單事實和數據空白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專業背景和寫作能力沒有任何必然性的聯繫。

這個結論同時適用於兩種專業。很多人在理解和應用這個結論時,往往出現選擇性偏差。例如,出身於兩種專業寫作水平較低的人同時會認為這個結論解釋了自己寫不好的原因。寫作水平不錯的人會因為這個結論沾沾自喜,陷入到專業榮譽感之中。其實,這個結論並沒有為任何專業出身的人寫的水平高超與否提供任何依據,只是說明了一個事實而已。

第二種經常和寫作能力發生糾結的因素就是思維能力。

常見的結論是,思維能力是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從一般角度看,這個結論不算錯誤。但事實是,思維能力強的人,有很多寫作能力優秀,也有很多寫作能力低下。所以結論很簡單,思維能力並不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充要條件。

第三中因素,工作能力和寫作能力。基本事實是,工作能力強的人中,寫得好和寫不好同時大量存在。結論,工作能力和寫作能力也不構成充要條件。

總之,專業背景,思維能力,工作能力等等因素,都不是提高寫作能力充要條件。這些因素和寫作能力之間只有相關性,並無因果性、充要性。甚至,相關性也只是弱相關性。

花費大量筆墨,論證這些因素和寫作能力之間的必然性關係,不是浪費時間是什麼?既浪費自己時間,也浪費讀者時間,更浪費學習者的時間,甚至誤導學習者。

你可以說,做饅頭離不開面粉,也離不開水,更離不開酵母。問題是,你有了這三樣東西就會做饅頭了?

你會開玩笑,你會撩妹,你會寫段子,難道你自然而然就能說相聲、演小品、表演脫口秀了?

你看到風景了,你感情激盪了,你詩興大發了,難道你就能賦詩一首而不是說“我靠”了?

讓我們回到基本事實:寫作終歸是“寫”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會調用自己的知識儲備、人生經驗、工作體會、思維能力。這些因素對提高寫作能力的作用,只有在寫作過程中才能得以發揮。離開寫作過程,孤立地強調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沒有什麼意義。

寫作水平高的人,只有一個共同點:按照寫作規律進行大量重複的寫作實踐。通過寫作過程,倒逼思維能力提高,倒逼對工作經驗的萃取,倒逼專業知識深化,而不是相反。

很多問題只有在寫作過程中才能暴露出來。只有開始寫作才能發現,原來自己對某個問題理解如此膚淺,原來自己並沒有想明白想清楚,原來自己的經驗存在很大不足。為了使寫作過程順利進行、圓滿自洽,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就像我寫這篇文章,寫之前以為自己已經把問題思考清楚了,觀點也明確了。可是寫作過程中卻發現,很多自以為明確的東西恰恰是朦朧模糊的。本來只想表達一個觀點,本來也沒有這麼多小觀點,誰知道越寫越長,觀點越來越多。事先的設想構思和寫作展現的實際結果之間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是相反的。這種情況不正說明思考並不能單方面決定寫作麼?

只有開始寫作過程,你的知識、經驗、思維能力等等因素才有意義,才能獲得現實的轉化。如果硬要排序,那麼寫作實踐應當排在第一位。事實上,這裡也不存在排序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寫作過程具有本體論意義。寫作就是寫作,而不是什麼其他東西藉助語言的展現。甚至,寫作過程會彌補進而創造新的經驗,補足知識和思維短板。

如果講不清楚寫的過程中有哪些規律,在寫作過程中也體會不到這些規律,不能自覺掌握運用這些規律,不能理解把握到知識經驗如何編碼,不能借助文字將思維邏輯展現展開,那麼寫作就是夢遊式寫作,只能在低水平重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