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能力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兼论写作过程的本体论意义

枯燥长文,还可能引起持不同观点人的感觉不适,慎入!


怎样提高写作能力?这是许多人困惑的问题。大家希望有快捷的方法,或者抓住关键因素迅速提高。

我看到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之谈,甚至苦口婆心的文章。但,都无法让我认同。我甚至认为,他们连最基本的事实都视而不见,却开始发表高论。

很多人深入论述写作能力和专业背景、思维水平、工作能力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貌似正确的结论,例如:理工专业出身更能写好文章,因为逻辑思维能力高于文科生。思维能力决定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写作能力首先要提高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决定写作水平,唯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人生阅历、思想境界才能让文章出神入化。等等。

只需要看看基本的事实,就能立刻明白,这些论述和结论多么荒谬。

首先说专业背景和写作能力。

事实是,很多文科生写不好文章,同时也有很多文科生写的很好。很多理科生写不好,同时也有很多理科生写的很好。每种专业中,写得好与不好的人数比例根本是无法统计,也无法判断概率。从这一简单事实和数据空白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专业背景和写作能力没有任何必然性的联系。

这个结论同时适用于两种专业。很多人在理解和应用这个结论时,往往出现选择性偏差。例如,出身于两种专业写作水平较低的人同时会认为这个结论解释了自己写不好的原因。写作水平不错的人会因为这个结论沾沾自喜,陷入到专业荣誉感之中。其实,这个结论并没有为任何专业出身的人写的水平高超与否提供任何依据,只是说明了一个事实而已。

第二种经常和写作能力发生纠结的因素就是思维能力。

常见的结论是,思维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从一般角度看,这个结论不算错误。但事实是,思维能力强的人,有很多写作能力优秀,也有很多写作能力低下。所以结论很简单,思维能力并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充要条件。

第三中因素,工作能力和写作能力。基本事实是,工作能力强的人中,写得好和写不好同时大量存在。结论,工作能力和写作能力也不构成充要条件。

总之,专业背景,思维能力,工作能力等等因素,都不是提高写作能力充要条件。这些因素和写作能力之间只有相关性,并无因果性、充要性。甚至,相关性也只是弱相关性。

花费大量笔墨,论证这些因素和写作能力之间的必然性关系,不是浪费时间是什么?既浪费自己时间,也浪费读者时间,更浪费学习者的时间,甚至误导学习者。

你可以说,做馒头离不开面粉,也离不开水,更离不开酵母。问题是,你有了这三样东西就会做馒头了?

你会开玩笑,你会撩妹,你会写段子,难道你自然而然就能说相声、演小品、表演脱口秀了?

你看到风景了,你感情激荡了,你诗兴大发了,难道你就能赋诗一首而不是说“我靠”了?

让我们回到基本事实:写作终归是“写”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人生经验、工作体会、思维能力。这些因素对提高写作能力的作用,只有在写作过程中才能得以发挥。离开写作过程,孤立地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没有什么意义。

写作水平高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点:按照写作规律进行大量重复的写作实践。通过写作过程,倒逼思维能力提高,倒逼对工作经验的萃取,倒逼专业知识深化,而不是相反。

很多问题只有在写作过程中才能暴露出来。只有开始写作才能发现,原来自己对某个问题理解如此肤浅,原来自己并没有想明白想清楚,原来自己的经验存在很大不足。为了使写作过程顺利进行、圆满自洽,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就像我写这篇文章,写之前以为自己已经把问题思考清楚了,观点也明确了。可是写作过程中却发现,很多自以为明确的东西恰恰是朦胧模糊的。本来只想表达一个观点,本来也没有这么多小观点,谁知道越写越长,观点越来越多。事先的设想构思和写作展现的实际结果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是相反的。这种情况不正说明思考并不能单方面决定写作么?

只有开始写作过程,你的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等等因素才有意义,才能获得现实的转化。如果硬要排序,那么写作实践应当排在第一位。事实上,这里也不存在排序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写作过程具有本体论意义。写作就是写作,而不是什么其他东西借助语言的展现。甚至,写作过程会弥补进而创造新的经验,补足知识和思维短板。

如果讲不清楚写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在写作过程中也体会不到这些规律,不能自觉掌握运用这些规律,不能理解把握到知识经验如何编码,不能借助文字将思维逻辑展现展开,那么写作就是梦游式写作,只能在低水平重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