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年輕的黃忠沒什麼突出表現,是懷才不遇嗎?

凝沙學史


未必是懷才不遇,而是沒多少仗可打吧。

根據黃忠傳的記載,他是南陽人,和劉表侄子劉磐一起守長沙攸縣。曹操來了之後,長沙一帶是自動投降的,黃忠成為韓玄手下一員將領。劉備奪取南方四郡的時候,黃忠又投靠了劉備。

整個長沙城能有多少兵,坐守長沙,遠離政治中心,自然也沒有太多的政治立場,沒必要反對曹操,也沒必要反對劉備。

大約在建安二、三年,長沙有一場仗。當時的長沙太守張羨聽桓階的建議,投效曹操,反抗劉表,但不久後被平定,應該是平定之後,劉磐、黃忠守長沙攸縣。黃忠是否參與了平定張羨的戰爭,亦或是張羨的部眾,投靠了劉表?記載不全。

就算黃忠參加了上述所有的戰爭,那戰爭規模也不大,烈度也不高,黃忠當時沒有表現的機會。


入蜀之後,表現機會多。

自從加入蜀漢集團,黃忠表現機會確實多了,歷史記載:

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


黃忠這樣有能力的人,加入蜀漢集團,應該有一定的歸屬感,畢竟自己最大的成就在這個集團完成。尤其是斬殺夏侯淵的功績,使他與關、張、馬、趙並列寫入三國志。

黃忠不是個例,或許真是劉表的領導方式有問題

劉表主政襄陽的時候,重用的大將只有黃祖。孫堅攻襄陽的時候,是黃祖帶兵抵抗,併成功擊殺孫堅。孫家在東吳興起之後,江夏成為抵抗孫家的戰略要地,襄陽一帶已經比較穩定,所以劉表又派黃祖到江夏鎮守。黃祖是劉表治下第一大將,表現也還行,畢竟面對一幫東吳猛將,成功抵擋孫家大約十年的進攻,很不容易。

但是劉表治下還有很多猛將,當時都不顯眼,如文聘、甘寧、魏延等。

甘寧的故事網上講的比較多,他從蜀地流落到荊州,不得重用,到了東吳方展現自己的實力。演義中他帶領一百多人偷襲敵營,在歷史上確實有記載。

文聘歸曹操後,駐守江夏數十年,“有威恩,名震敵國,賊不敢侵”,其能力當在黃祖之上。

魏延到了劉備麾下,也是非常勇猛,算是關羽、張飛去世後,最會帶兵打仗的武將(丞相算文官)。

劉表治下確實有些人才,用這些人才謀取北方固然是很難,但是要謀取江東,只怕不難,尤其是孫家在江東立足不穩的時候,更有機會。可惜了,劉表本人胸無大志,自然沒興趣甄別人才,這些人也就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襄陽賈芸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黃忠沒有突出表現,主要是劉表的原因。

黃忠在劉表麾下服役了超過16年,也就是青壯年都是劉表的部將。

黃忠也是劉表心腹,在192年,荊州刺史劉表出任荊州牧時,黃忠就被任命為中郎將,輔佐劉表侄子駐軍長沙。

但是,直到208年,劉表去世,曹軍南下,黃忠仍然在長沙擔任裨將軍,歸長沙太守韓玄統屬。

可見,這16年內,黃忠似乎沒有什麼功勞,幾乎是打醬油的,其實完全不是這樣。


漢代的國家情況不同,地方豪強門閥才是實際的控制者。

當時表面上劉表是荊州牧,其實荊州的軍政大權控制在張家、蔡家、蒯家等幾大門閥家族手中。

比如荊州的軍隊,完全是張家、蔡家控制,大家都聽過蔡瑁張允的名字。

而劉表其實只是朝廷派來的大管家,並無實權,還需要同蔡家的女孩結婚,才能獲得當地門閥的信任,得以在荊州長期執政。

等劉表也不是泛泛之輩,不可能願意永遠做一個管家。


而黃忠就是劉表奪取軍權的一個手段。黃忠和韓玄都是劉表心腹,被派到當時並不發達的長沙地區,其實是為劉表建立自己的實力,尤其是軍隊。

黃忠就是劉表建立嫡系軍隊的關鍵人物,後來也拉起了數千到近萬武裝力量。

然而,黃忠的行為顯然大大得罪了門閥家族。

這些家族雖然不敢公開和劉表作對,卻事事針對黃忠和韓玄等人。

黃忠常年受他們的打壓,根本不讓他領兵作戰。


因為黃忠只要領兵,就會實際上控制更多的軍隊。

所以,黃忠之所以16年似乎沒有戰功,卻有很高的名氣,也就是這個原因。

後來黃忠攻打四川、擊敗夏侯淵,足可以證明他能力超群,只是常年被壓制而已。


薩沙


黃忠沒突出的表現一是因為沒有表現機會,二是沒有遇到合適的上司。

在演義中黃忠雖然出場時已經年近六旬,不過還是頂尖級別的高手之一,後來和關羽、張飛、趙雲、馬超並列五虎上將。

而正史中黃忠也非常了得,在劉備手下“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屢建戰功。劉備手下的關羽、張飛有萬人敵的美名,趙雲也“強摯壯猛”,武力出眾。黃忠能勝任先登一職,可見他的武藝應當非常出色。

後來漢中之戰也是黃忠在定軍山下率軍殺死了夏侯淵,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首功。因為這個功勞,黃忠被劉備封為後將軍,成為四方將軍之一,和關羽、張飛、馬超並列,還超過了跟隨劉備多年的趙雲。

然而黃忠當初在劉表手下時,卻只是區區一箇中郎將,和劉表從子劉磐一起鎮守長沙郡的攸縣。中郎將是中低級軍官職位,還在裨將軍之下,上面是偏將軍、雜號將軍,然後才是包括四方將軍在內的重號將軍。

黃忠在劉表手下一直沒有得到重用,首先是因為沒有什麼表現機會。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要升官快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軍功。但是軍閥混戰主要是在長江以北,荊州相對比較太平。也就是和江東有一些戰事,但是規模都不太大。沒有戰爭就沒有軍功,沒軍功自然也就沒什麼升遷機會,黃忠長期只能在低級軍官的位子上徘徊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一方面,黃忠在劉備手下也是以驍勇出名,並非統兵打仗。這種人適合為將,遇上一個優秀的統帥才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而根據《三國志·太史慈傳》記載,劉磐同樣以驍勇出名,經常進攻江東。後來太史慈坐鎮海昬、建昌等地,擊敗劉磐,劉磐才不敢再來。

由此來看,劉磐和黃忠一樣以驍勇出名,兩人能力有些重疊,而指揮能力一般,黃忠在他手下難以建功立業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黃忠後來能被載入史冊,還是要感謝遇到了劉備,有了發揮能力的舞臺,才脫穎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