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稅收降幅遠超GDP,經濟晴雨表失靈?

稅收是經濟晴雨表,一般來說稅收增速與經濟增速相匹配,趨向基本一致,但今年一季度稅收收入降幅卻遠超經濟降幅。

官方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下降6.8%,但稅收收入卻同比下降16.4%。

遼寧大學地方財政研究院院長王振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為GDP增速是按不變價計算,而稅收增速按現價計算,兩者口徑不同,不能直接對比,需要將GDP不變價格增速轉換成現價增速,即以今年一季度GDP總值直接與去年同期總值對比。

據此測算,一季度現價GDP增速約為-3.3%,高出一季度稅收收入增速約13.1個百分點,差距仍然很大,不同尋常。

一季度稅收降幅遠超GDP,經濟晴雨表失靈?

從過去十年全年數據來看,現價GDP增速與稅收增速相差最小隻有0.3個百分點,最大也不超過7個百分點(2019年現價GDP增速高出稅收增速6.8個百分點),去年一季度現價GDP增速僅高出稅收增速約2個百分點。那為何今年一季度兩者相差如此之大,稅收增速遠低於經濟增速?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般來說,稅收增速與經濟增速相匹配,趨向基本一致。因為中國稅制是以間接稅為主,間接稅跟經濟增長十分密切。通常情況下,經濟高速發展,稅收收入也會大幅增長,反之則下滑。

“所以今年一季度稅收收入大幅下滑首要原因還是經濟下滑。但稅收下滑幅度遠高於經濟下滑程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受政策性減稅影響。”施正文說。王振宇也持相同觀點。

去年史無前例的2萬億元減稅降費政策中,包括第一大稅種增值稅降低稅率等舉措在當年4月1日之後實施,這就導致去年增值稅減稅等政策在今年一季度也會產生影響,造成減收。

而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今年2月份以來國家出臺了一攬子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包括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給予稅費優惠,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給予稅費減免,加大鼓勵社會捐贈的稅收優惠力度,加大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稅收優惠力度等。

新舊減稅降費政策直接導致財政減收。國家稅務總局總審計師王道樹曾公開表示,今年1~2月份,全國減稅降費共計4027億元。隨著4月按季申報大徵期的到來,今年出臺的減稅降費新政策都會納入統計核算範圍,企業享受減稅降費的統計規模也會進一步擴大。

財政部數據顯示,一季度,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同比下降23.6%,第二大稅種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12.8%。

“增值稅收入大幅下滑,除了受經濟影響外,新舊減稅主要政策都涉及增值稅,因此政策性減收也很明顯。而企業所得稅下滑除了受企業利潤下滑之外,減稅也是原因之一。”施正文說。

按照國務院預計,今年新出臺減稅降費政策,加上去年減稅降費政策翹尾,可為企業減負1.6萬億元。這是連續第四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1萬億元,而且今年力度僅次於去年。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又提出“推進減稅降費”。施正文認為,這意味著除了落實好現有減稅降費政策,未來還可能會有新的針對性的減稅降費舉措出臺。

除了減稅之外,為了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紓困解難,稅務總局發文稱,對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的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稅務機關要依法及時核准其延期繳納稅款申請,積極幫助企業緩解資金壓力。

延期繳納稅款需要經過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批准,但最長不超過3個月。各地積極依法幫助經營困難企業延期納稅,也導致一季度稅收減收。

比如,深圳稅務局已經為3000多戶企業辦理了延期繳納稅款,涉及稅款接近17億元;青島二、三月份為439戶納稅人辦理了延期繳納稅款25.35億元;北京已批准延期繳納稅款7.31億元。

財政部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劉金雲近日表示,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稅基減少,以及為支持疫情防控保供、企業紓困和復工復產採取減免稅、緩稅等措施,拉低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約10個百分點。鞏固減稅降費成效,增值稅翹尾減收效果持續釋放,拉低全國財政收入增幅約5個百分點。

此外,他表示,導致一季度稅收收入下降還有一個原因,即上年末延至今年初繳納入庫的稅收收入同比減少。

施正文也表示:“像緩稅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上年末稅收延至今年初繳納,這是個臨時性因素,每年都有,情況也不一樣。”

王振宇認為,一季度稅收增速明顯低於經濟增速,說明了減稅政策真正落地,在疫情當前政府將更多的收入讓渡給企業等市場主體,幫助企業等渡過難關。

劉金雲表示,展望二季度,受國際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發展變化影響,財政收入仍呈下降態勢。但隨著我國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財政收入降幅會逐步收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