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1955年,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中央軍委為了表彰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幾大時期戰場上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們,決定進行授銜授勳工作,而這一次工作的開展,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1955年授銜儀式現場

一、左右權衡,核評軍銜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共患難易,共享福難,的確,能夠合理的滿足所有人的意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蘇聯在衛國戰爭結束後的授銜活動時,甚至還鬧出了兩位將軍因對評銜不滿意而大打出手的糗事,但是中國的授銜工作開始之後,在彭德懷和羅榮恆的主持下,評定工作雖然有部分波折,但最後還是圓滿的完成了。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授銜儀式現場

根據授銜的實際結果來看,絕大部分幹部評銜都以參評本人1952年評定的軍級來作為實際參考。但由於中央嚴格的把關了銜稱的名額限制,所以還是有部分幹部的評定是進行過軍委統一討論決定的。

1955年下發關於授銜議案的最終稿明確規定名額,其中,元帥10名、大將10名、上將55名、中將175名,中將以上皆算為高級將領,其總計共250名;而設置少將800名左右,以確保將軍的總數控制在1000人左右。以這個名額來看,軍級的幹部也會有一小部分落選。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這些提名都是由政治幹部管理部負責的,雖然設置了1000多個名額,但是經過層層篩選,仍有共計1,400餘人的候選提名,所以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要落選的。

可是這些被提名的人,絕大部分都入伍於紅軍時代,少部分人在抗日戰爭時期入伍,另外還包含一些少數民族幹部以及地方起義將領。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在戰爭時期,他們隸屬於不同的作戰區,幾乎都立下了赫赫戰功,為革命事業和軍隊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是隨著新中國成立,他們的任職和級別參差不齊,德才表現也良莠不均。

大家在電視劇《亮劍》裡看到的,李雲龍以軍長級別卻被評為了少將時憤憤不平的狀態,就可以知道,當時評定軍銜工作之中的眾口難調,究竟給軍委帶來了多少壓力,而這1,000多個名額,如何能做到公平合理,從而成功通過授銜工作調動廣大幹部積極性的同時,又不影響黨內和軍內的團結,成為了軍委領導班子最頭疼的問題。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二、實事求是,秉正如一

毛主席選定彭德懷、羅榮桓牽頭評銜工作,一是看中了他倆在軍中的影響力,二是兩人參與了1952年的評級工作,最終圓滿的完成沒有留下任何糾紛。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毛主席在授銜儀式上

評銜工作開始後,作為主導者,彭、羅二帥始終堅持著公道合理、實事求是的原則,對參評者應授什麼軍銜,主要是通過現任職務,軍隊貢獻、戰功和實際德才表現四個方面來作為抓手,並非完全依照紙面上的個人資歷。

羅榮桓首先組織了幹部管理部門依照上述的四個原則,將總參選人員大致按軍銜類別分入大致的檔中,然後再依照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反覆進行衡量和比較,最後才提出評定軍銜的意見。其中,元帥職務以上由中央軍委和政治局共同探討,上將、中將,由羅榮桓主持親自研究討論。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毛主席給羅榮桓授銜授勳

少將及以下的評定,羅榮桓委託賴傳珠、徐立清和蕭華、王宗槐等人牽頭進行,如果遇到難以確定的問題,再由羅榮桓主持會商解決。

評銜時會參考的因素非常多,他既不是"論資排輩",也不是"論功行賞",它主要考量的還是幹部的綜合能力。當然,在評銜工作也會有側重,最主要的還是當時的級別和職務。因為級別和職務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幹部的資歷和功績。一般情況來看,資歷和功績都是成正比的,不過,也有一些資歷深,功績小的個別情況。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同樣,級別與職務大都能配套,所以這兩項為主,基本上就是在參照1952年的評級結果,但是由於時間也已經過去了幾年,因此也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保留一定的伸縮性。

例如一些將領雖然參加革命軍隊較晚,但他們在戰爭年代,特別是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時貢獻很大,職務提的快,但級別沒有跟上,只要達到了評銜所規定的級別標準,那麼在評銜時也會適當放寬條件。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所以,可能都是少將,但有正師級的,有軍級的,還有準兵團級的。另外,對於一些將領的級別高、職務高、資格老但沒有突出貢獻的;立有重大戰功,但歷史上又屢犯錯誤,政治覺悟不高的,評銜也會受到影響。

三、風紀嚴正,力保公平

根據中央軍委的《軍銜指示》規定,對於部分政治品質、行為風評不好的幹部,其軍銜等級可降低評定;個別幹部在革命鬥爭中曾建有特殊功績或有特殊代表性者,亦可根據其現有級別酌情評為高一級軍銜。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在結果評定時期,有部分鬼迷心竅的幹部也想要通過個人感情去影響銜職評定,但由於羅榮桓對於評定小組組織的嚴密,以及同期跟進的風紀調查小組,就去掉了幾名原本提名但想要耍聰明的幹部。

最終,除了1000多名將軍被授銜外,另有1300名左右的師級幹部被評定為大校。其中大部分為正師級和副師級,也有一些為準師級的。在之後的二十年中,他們之中有500多人被晉升為少將。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銜職的提升,一部分也是出於對於軍隊領導執行力的考慮,因為當時的許多幹部擔任師、團級單位的主官領導幹部,如果給出的銜位不合理,比如司令員和底下的某一級幹部銜位相同或甚至更低,那麼將會造成領導權不力的次生問題,為此,擔任軍中現任主要領導幹部的同志,只要在政治評審上沒有問題,基本上能確保銜位在軍中的信服力。

為了認真執行規定,羅榮桓還親自找一些幹部談話,做好說服解釋工作,說明原委,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照顧大局,以個人利益服從革命利益。

開國授銜,3000多名紅軍沒資格評定,主席知道後指示:一律評少校

值得一提的是,有3000名左右的老紅軍按照評銜規定沒有資格參選校官。但是毛澤東、周恩來知道後,立即指示總政治部、總幹部部將這些老紅軍一律授予少校軍銜,其中之真意,足可見我軍評銜時"軍由人生,人由軍成"的高尚情懷。

文/張同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