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開始辟穀、不食葷物,傳奇女道士65歲在眾人面前“飛昇”?

14歲開始辟穀、不食葷物,傳奇女道士65歲在眾人面前“飛昇”?

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麼?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時刻的合理的內在聯繫,相信生活作為整體將永遠繼續下去,相信最近的東西和最遠的東西。——卡夫卡

獨特信仰

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每個人的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信仰。或是對美好未來的期望,或是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又或者是對於成長經歷的思考……到了思想開放繁榮的現代,人們說信仰變得多種多樣,但無論怎樣信仰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都是十分常見的。

在西方,有對於各種宗教的信仰,信仰宗教儼然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而在中國的古代,也流傳下來諸如道教、儒教這樣的信仰,也不缺乏從西方傳入的佛教。在幾千年的歷史流傳與輾轉當中,宗教信仰存在著的積極方面也激勵著人們前進的步伐,至今都仍然影響著人們的思想。

14歲開始辟穀、不食葷物,傳奇女道士65歲在眾人面前“飛昇”?

在中國的本土宗教當中,道教在最具有影響力的信仰之一,其間精髓的特質幾千年來已經轉變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特質。文學大家林語堂就曾經這樣描述到中國的宗教信仰:"中國人得意時信儒教,失意時信道教、佛教。"可見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信仰也使得我們活得更加自在而又瀟灑,在人們失意的時候,道教幫助我們走出窘境,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道教常常留給世人的印象便是一種仙風道骨,瀟灑迷幻而又自由灑脫。而且在道教的傳說也常常存在著得道成仙的說法,在歷史上引發了無數人的追捧與遐想。在中國歷史上就存在著這樣一個女道士,在傳說中她也曾經得道成了仙:她是道教的忠實信仰者,14歲開始辟穀,一生不食葷腥,65歲飛昇,引數千百姓圍觀。這究竟是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14歲開始辟穀、不食葷物,傳奇女道士65歲在眾人面前“飛昇”?

傳奇女子

這個傳奇的女道士叫做謝自然,從她的名字當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這必定是一個氣質不凡的女子。生於自然又從自然當中歸去,一身仙風道骨留給後人無限的遐想,而這樣的故事在中華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卻是少有的。在歷史的傳說當中,一般得道昇仙的大多數都是男子,像我們大家都熟悉的太上老君就是如此,在這樣特殊的歷史環境與時代背景當中,女子昇仙的故事自然是具有傳奇色彩的。

謝自然出生於唐朝的一個官宦之家,她的父親是朝廷當中的大官,而他的母親又是出生高貴的大小姐,而這樣的家庭背景對於謝自然的一生都是有著重要的影響的。大家都知道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歷程當中,一直是男尊女卑的社會,只有在唐朝時期女子的地位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因此謝自然也得以從小受到了很好的教化。

14歲開始辟穀、不食葷物,傳奇女道士65歲在眾人面前“飛昇”?

在唐朝時期,道教也是主流的宗教信仰之一,尤其是在民間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在家庭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謝自然從小就聰慧過人,對於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著獨特的領悟能力。而且謝自然小時候還是一個"挑食"的孩子,她從來不吃帶著任何葷腥的食物,每天依靠著瓜果蔬菜以及五穀雜糧充飢。俗話說無肉不歡,但謝自然從小就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卻是難以做到的,而這樣奇特的飲食習慣或許更多的便是出於天性。

開化辟穀,虔誠信道

在謝自然七歲的時候,母親便看出了她的天資不凡,再加上謝自然對於道的喜愛,於是開明的母親就將她送入了道觀當中。在道觀當中,謝自然便加深了對於道教的理解,心中追求道教的願望也變得更加強烈。在師父的帶領之下,謝自然成為了道教的忠實信徒。但沒有多久,體弱多病的謝自然因為再生重病而不得不中斷了她的修道旅途,在母親的安排之下被接回了家裡。

14歲開始辟穀、不食葷物,傳奇女道士65歲在眾人面前“飛昇”?

在歸家之後,謝自然對於窗外之事也絲毫不關心,她的心已經被道教填滿了。謝自然開始了她對於道教理論的學習,可見她對於道教信仰的強烈與深刻。本來就不吃葷腥就罷了,在她十四歲的時候,她連五穀雜糧也不吃,開始了她的辟穀生涯。大家可能對於辟穀的詞義有些陌生,但事實上正如它的字面意思一樣,辟穀便是避開糧食。意思就是

謝自然不吃五穀雜糧,正只是依靠瓜果以及山間泉水之類的充飢,這樣的生活對於常人來說自然是難以達到的,但謝自然卻在其中自得其樂。

除了辟穀之外,謝自然更多的就是潛心修道了,為了提升自己的道行,她還特意拜師修道。到山野之間遊山玩水也是常有的時期,正所謂道法自然或許便是說的如此吧。在與自然的接觸當中,謝自然更加領悟了大自然的靈氣,而她常常修道的山洞也被人們稱為"仙女洞",這樣的名稱當然極具神秘色彩,為謝自然留給後人的印象又蒙上了一層面紗。

14歲開始辟穀、不食葷物,傳奇女道士65歲在眾人面前“飛昇”?

神秘傳說,得道飛昇

根據傳說記載,在謝自然修道的途中曾經就有人看上了她的天賦與才華,並且對她從中指點,還認為她終究有一天能夠得道昇仙。其實在在對於我們今天來說,這樣的事情的確是虛無縹緲的,但在當時人類對於自然的認知還沒有如今這樣全面的時候,不少人也對此深信不疑。說白了,或許就是因為各個時代的認知不同,所以人們的信仰也存在差異吧。總之,能夠得道飛昇的話語更加堅定了謝自然對於修道的追求,而她的願望也終於實現了。

在謝自然六十五歲的時候,她與白晝昇天,吸引了幾千個百姓圍觀。在史料當中就這樣描述了當時的盛況:"貞元十年,謝自然於縣界金泉紫極宮白日上升。郡郭是夕有虹霓雲氣,萬目共睹"。這樣的記載無疑上具有神秘色彩的,而謝自然的故事也因此得以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了道教當中的一個傳奇。

14歲開始辟穀、不食葷物,傳奇女道士65歲在眾人面前“飛昇”?

無論怎樣,謝自然的故事已經永遠地留在了歷史當中,至於事實究竟如何我們已經難以考證。即使在其中諸多的事情已經難辨真偽,但不可否認的是她對於信仰的虔誠的確影響著後世。

冒險救四十餘人,德國尋找了他四十年,才聽說他在中國

我國境內有個“古羅馬村”,村民棕發藍眼,卻被歸為漢族,為何?

李大釗38歲去世,留下了5個後人,現在的英雄兒女過得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