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幾歲想換工作,對工作不滿意,這個時候你該反思的事情

父親心臟病過逝的那年,納薩尼爾才12 歲,他不得不快快長大。當年他沒料到的是,自己將來會選擇和父親一樣的工作── 指導年輕人找到他們重視的工作:

40幾歲想換工作,對工作不滿意,這個時候你該反思的事情

「我大學時選修過一門談永續概念的課,當時艾爾.高爾(Al Gore)的那本書都還沒出版呢。我對那門課像著了魔般的入迷,選修許多其他系的課程,打造了自己的主修學位,我替它命名為『全球人類衝擊研究』(global human impact studies)。

「大學畢業之後,我到一家全公司只有一個人的永續顧問公司上班。後來才發現我錯了,因為它經營不到6 個月就倒閉。我喪失衝勁,一切又回到原點。」

從零開始比納薩尼爾預期的更困難。接下來的兩年,他的求職路途相當曲折:

「我像機器一樣拼命工作,白天我找得到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晚上則寫獎學金申請書。我記得有次應徵賣保險的工作,面談時我告訴主考官,自己對永續概念十分有興趣,對方說:『那你到我的辦公室做什麼?』我大聲回答:『我不曉得。』於是便站起來走掉。真慘!」

40幾歲想換工作,對工作不滿意,這個時候你該反思的事情

「最低潮的時候,我面臨的是所謂的『荒原期』(the wilderness)。夜裡只有我獨自一人和一臺筆記型電腦,不清楚付不付得起房租,也懷疑自己究竟在做什麼。我覺得自己瘋了,心想:『到底要怎樣才能賺錢?』沒有信心、口袋空空,萬一發生最壞的情況,日子真的過不下去時,我還能厚著臉皮開口向母親要錢,可是這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這時候我發現,其實最壞的情況已經發生,我已經偏離軌道。既然如此,乾脆什麼也不要顧慮,然後去做件大事情。」

「沒有錢的窘況幫助我做好準備,使我意志堅韌,這些好處日後逐漸顯現出來,因為我最突出的強項是尋找出路、隨遇而安的能力。」

接下來的兩年,納薩尼爾學習如何成為創業家,他也弄清楚自己熱愛創業:

「我邀兩個朋友一起加入創辦人的行列,有個能加速創業(accelerator)的組織接受我們,那裡有導師協助塑造願景。我們成立的新公司是任務導向的招聘公司,可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看能否成為負有相同任務的軟體公司。在新創公司上班,有高潮也有低潮,壓力很大,永遠都在競爭,和其他工作都不一樣。

「4 年之後,有人打電話來邀請我加入大型的政治選舉活動,我也接受了。原先的一個共同創辦人離開公司,去實現那個軟體公司的點子。於是,公司只剩下一位共同創辦人,他留下來擔任執行長。在未來,我希望有一份感覺不像工作的工作。」

那場選舉結束之後,納薩尼爾加入一家規模更大的新創公司,任務是為自己的夢想添加柴火,激發人們的潛力。

40幾歲想換工作,對工作不滿意,這個時候你該反思的事情

我想像5 年後的樣子,然後呢?

脫離傳統的路固然引你朝自己的志向邁進,然而誠如納薩尼爾指出,這麼做也會讓你踏進荒原,展開冒險。如果你才剛出社會,風險不算太大,可是萬一你已經處於事業生涯的中期?這會不會太晚了?

其實永遠不嫌晚,一小步、一小步循序漸進的走,不但能滿足你的好奇心,同時也能降低風險。

好奇心促使你提出問題,而宏觀的問題則會激起反思,使你更接近自己的志向。納薩尼爾所提的問題是:「我想要做的是什麼?或者,想要擁有更多的什麼?願不願意為了那個東西去冒險?拖累我腳步的是什麼?是不明白自己要什麼,還是鼓不起勇氣放手去做?」相信這些問題肯定都讓你不自在。

不然,來想想替代選擇。假如你對工作不太滿意,那麼危險的不是離職後將何去何從,而是如果繼續待在原地5年甚或更久,到時候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想像中的情景很不錯,那目前你還滿意你的工作內容;萬一想像後情景不妙,那就該開始探索了。納薩尼爾說:「如果你要進入荒原旅行,就必須接納風險。面臨一些危險是OK的。」出外露營時你會做好準備,以應付意外事件;工作也不例外。

設法發揮你的力量、嘗試新的事物,這樣才能更瞭解自己。

你舉手發問或作答,不表示你是野心勃勃、不計任何代價爭先出頭的討厭鬼;這表示你迫切想要學習與貢獻自我。

即使你最後決定還是留在這家公司上班,特別是繼續待在原先的工作崗位,新的挑戰也會點燃你的興趣。

重新將工作設定為冒險,透過不同視角去想像,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你今天冒過什麼小風險?你學到了什麼?如果答案是「沒有」和「什麼都沒學到」,那代表你已經錯過一些機會了。

並非人人都渴望身歷奇險,不過那些更接近個人志向的冒險活動,會使你的人生更值得回憶,並且值得津津樂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