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蔣勳先生曾經在一個講座上說過,如果你到別人家吃飯,牆壁上掛著的畫作基本是印象派的畫作,因為印象派的畫作永遠風輕雲淡,永遠風和日麗,給人一種愉悅的感覺。

而掛著的印象派畫作大都屬於莫奈或是雷諾瓦。

雷諾瓦以畫人物出名,擅於描繪甜美,悠閒的氣氛還有豐滿,明亮的臉和手。他的特色在於描繪一種迷人的朦朧感覺,以松節油渲染出一種明麗。他的畫作中充滿家庭的溫暖,女性的優雅,最重要的是對美的追求。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雷諾瓦認為繪畫中的光線不能單純的從物理角度出發,即所謂繪畫中的光線應該帶有作者的主觀意識,光是來自大自然的饋贈,其本身就帶有美感,但繪畫中的光線要使人得到美的享受,使人得以共情。

藝術的形態千變萬化,但唯獨美與情是無法模仿的,不只藝術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獨一份的美與情,因為這份美與情,藝術才得以永生。

而美有千萬種形態,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曾說過:“世界上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

1841年,雷諾瓦生於法國Haute-Vienne的小鎮裡蒙,出生在窮裁縫的家裡,所以他的性格氣質帶著平民的親和,卻也沉默寡言。

1850年代因為在瓷器工廠學畫瓷器,從事瓷器彩釉學徒工作。

1862年正式去巴黎Charles Gleyre畫室學習繪畫,這個畫室在當時的巴黎是非常著名的,雷諾瓦在這裡結交了不少後來出名的畫家。雖然他們在Charles Gleyre畫室師承古典技法,但是許多畫家卻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藝術風格,這其中有就有被稱為印象派繪畫創始人莫奈,雷諾瓦更是與他成為了好友。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上圖是雷諾瓦1864年的畫作,是他進入Charles Gleyre畫室兩年後的一幅畫作,描畫的是一位端莊的女性,受古典主義畫派的影響,畫中運用了大量的黑色線條和黑色陰影,女性的輪廓十分端正,符合當時的主流審美。

當時法國巴黎是歐洲油畫的中心,風格是以學院派的新古典主義為主導。每年官方都會舉辦一個展覽,很多出自皇家美術學院的年輕畫家們來到這個展覽一展風采。他們深受古典主義的影響,筆下的人物端莊自持,多用黑色線條勾勒,整個畫面陰影較多。

但同時,還有另外一大批來自於各個階層的年輕畫家,他們對學院派的教學方式及繪畫風格有著不同的看法,認為古典主義千篇一律,不僅缺乏缺乏個人風格,還非常的沉悶。他們崇尚現實主義,崇尚光影間交錯的美感。雷諾瓦與莫奈也屬於這一類人。

他們聚集到巴黎郊外的一個小村莊,這個村莊的名字叫做“巴比松”,而他們也被稱為“巴比松”畫派。現在巴黎的楓丹白露鎮前身就是“巴比松”,“巴比松畫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1864年雷諾瓦憑藉畫作進入沙龍展。這裡值得提到的是,雷諾瓦在楓丹白露結識了巴比松畫家迪亞茲,迪亞茲鼓勵他把畫面的明亮度提高,減少暗色陰影的使用。這段時期雷諾瓦畫作上甜美風格大致出現,人物更加的輕柔,對於畫作的勾勒十分細緻,他專注於水面光影的技法上,試圖融合早期學習過的彩釉技藝。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上圖為雷諾瓦1869年畫作:依然帶有寫實主義的色彩,但已經有明亮的色彩,其中的花瓶的勾畫尤為精緻,受早期勾畫瓷器彩釉的影響,雷諾瓦的技法對於花瓶與人物的繪畫逐漸顯現自己的特點。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上圖這個花瓶也屬於同一時期創作的畫作,油畫中帶有油亮的光澤,雷諾瓦已經成功地把彩釉的技法運用到了自己的畫作中,其中赭紅、靛青、深藍的相互勾畫,使畫作尤為細膩。

1870年代參加了沙龍落選畫展。當時雷諾瓦與莫內已經年過三十,十年間屢次在聯合畫展上落選,後來落選畫家共同出資租賃場地,一起創辦了“落選展”。這也成為繪畫藝術史上第一個印象派畫展。

莫奈的《日出·印象》一炮而紅。當時雷諾瓦的畫作也在印象派畫展中展出,受到了不少評論家的讚賞。可是當時的媒體卻成兩極對立,一部分對這個展覽大肆宣傳,一部分批評這群畫家不好好學習古典繪畫技法,反而標新立異地畫一種印象。

報道傳到了這群落選畫家耳中,他們不僅不對負面的報道傷懷,反而聚在咖啡廳裡給自己冠名“印象畫派”。

細數藝術史上的諸多流派,其實都是在逆境中發展起來的,他們違背了當時的主流審美,卻開闢了新的世界。文學如此,科學如此,這種情況在當時甚至是現在都很常見,標新立異讓你出現在大眾眼前,但能否站得住腳跟,需要時機與才能。

至此,“印象畫派”開始被人注意。

印象派的宣言是不使用黑色線條,追求一種明亮的色彩。早期雷諾瓦十分注重畫作的清透感,幾乎不使用黑色顏料,但在後期由於心境的轉變以及對藝術的追求,他開始使用黑色顏料。這也使得當時很多印象派對他嗤之以鼻。

因為不同受到排擠,但也正因為不同,他的畫作才能詮釋人類的美,事物的美,女性的美。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包廂》

上圖為雷諾瓦1874年的畫作:《包廂》。當時工業革命已經完成,法國的勞動力解放,大量時尚的服裝首飾出現在市場,婦女從那種暗色的形象裡解脫出來,雷諾瓦受到當時的經濟與文化影響,那一時期也同屬於福樓拜文學小說《包法利夫人》的時代,小說中不少的服飾場景都可從當時畫家的畫作裡可見一斑。

《包廂》則是雷諾瓦參加印象派展的參展作品之一。他一共送去參展的七幅油畫中,《包廂》驚豔世人。這幅畫的靈感來源於他在劇院裡得到的“印象”。整個畫作的色彩基調為暖色調,由紅、白、黑三色組成。

雷諾瓦用大量的顏料渲染色彩氛圍,觀者感受到劇場的氣氛。對於女性的偏愛,使得貴婦人如同瓷器般光潤,而後面拿著望遠鏡的紳士則與她形成鮮明的對比。

當時的法國工業革命已經完成,中產階級以在劇院觀看歌劇為榮,他們精心打扮,盛裝出席,只為在劇院裡一展風姿。雷諾瓦在這幅畫作裡運用了黑色,這違背了印象派的宣言。但是外光幾乎體現不了純黑。雷諾瓦便用小筆觸細緻地添上去的,故絲毫沒有生硬感,反而呈現一種柔和的美感。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上圖這幅畫作完全沒有運用黑色,整個人物呈現一種輕盈的狀態。如果說美是雷諾瓦作品中永恆的主題,那麼這幅畫作的愛意也被體現地淋漓盡致。這位十九歲的少女,在他的畫筆下,美的如同溫潤的玉器,風光霽月般的美好。

所以情感在藝術品裡是很重要的組成要素,如果沒有情感,沒有愛,繪畫只能成為簡單的複製與塗抹,帶著愛意的作品永遠珍貴如初。

在1872—1974年印象派的巔峰時期,雷諾瓦完全遵守印象派不用黑色的宣言,印象派當時稱自己為外光畫派,而自然光影中是沒有黑色的。

這時期的雷諾瓦已經主攻人體肖像畫。他曾說過: “只有當我感覺能夠觸摸到畫中的人時,我才算完成了人體肖像畫。”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煎餅磨坊的舞會》

上圖為雷諾瓦的成名作:《煎餅磨坊的舞會》,它創作於1876年,是雷諾瓦畫作之一,現藏巴黎的奧塞美術館,現已成為鎮館之寶。《煎餅磨坊的舞會》是在露天完成的,畫作中的地點位於蒙馬特高地一家酒館。

這幅畫作的幸福感在光影下呈現一種美感,在當時的巴黎,經濟、文化飛速發展,女性開始成為個體,不再成為附屬。她們換上時新的服裝,戴上最美的首飾,與愛人、朋友一同開懷暢飲,盡情舞蹈,斑駁的光影如夢似幻。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船上的午宴》

上圖為1880年代-1881年雷諾瓦畫出的另一個經典作品:《船上的午宴》,這幅作品是雷諾瓦當年跟一群朋友坐在遊輪上旅行時畫的,他當時是帶著極其愉悅的心情創作出這幅作品的,這不僅是他自己一段完美旅程的記憶。整個畫面呈現一種別樣的溫馨與明亮。

但在此畫之後,雷諾瓦逐漸放棄光影的呈現,而趨向於較平實的筆觸描繪日常的生活。這段時期他到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遊玩,並且結婚生子。

1890年代,雷諾瓦已算成功的畫家,受平和的家庭氛圍影響,他畫出了許多動人的親情小品。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這幅畫作描繪了兩個少女在春天的花樹下,十九世紀末的巴黎,政治開明,經濟富裕,整個畫面帶有春意的暖陽感。

印象派畫家雷諾瓦:那些關於美,關於愛,關於慾望的藝術流變

《彈鋼琴的少女》

《彈鋼琴的少女》為雷諾瓦的經典作,整個畫面溫馨從容。雷諾瓦似乎為了抓住場面的親切感,畫面基本採用暖色調。但是對於少女的美感他卻把握地如此動人,一隻畫筆就留下了滿室的溫馨。

1900年代,晚年的雷諾瓦畫了很多LT的女性畫作,將柔軟的視覺與觸感表現得惟妙惟肖。那時候的他已經深受疾病的折磨,只能坐在輪椅上用繃帶綁著手作畫。可是這麼痛苦的他卻依然熱愛著繪畫,也是因為這麼痛苦,他的慾望更加關注人的本質。

1919年雷諾瓦終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懸掛在羅浮宮。同年12月3日,他於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蔚藍海岸卡涅去世。

至此,一個畫家的一生依然到了終點,但他對於藝術的貢獻卻深深地影響到了後面的野獸派風格,他畫作中的美、愛和慾望也成為藝術史上風輕雲淡卻又濃墨重彩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