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术:饮酒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定有祸患!

“酒”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可谓不言而喻,文人无酒,总感觉少了那么一份洒脱和飘逸;武人无酒,总感觉少了那么一份豪迈和不羁;老人无酒,总感觉少了那么一份安逸和平静;青年无酒,总感觉少了那么一份放纵和张扬。正因如此,所以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青莲;有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王摩诘;有了“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陆放翁;有了“何时功成名遂了,还乡,与君醉笑三万场,不用诉离殇”的苏东坡。

曾国藩修身术:饮酒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定有祸患!

虽然生于现代的我们不会再把酒当做是文人雅士的象征,但是新的时代却赋予了我们和酒之间更为紧密的联系,甚至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一种酒文化。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如逢年过年,亲朋聚会,如果不喝上两杯,总感觉缺了那么一点感觉;再如商务宴请,生意往来,如果没有酒做媒介,总感觉缺了那么一点诚意。这不是歪理,但确实也没有什么道理,这就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风俗吧。

曾国藩修身术:饮酒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定有祸患!

酒能作为促进友谊的媒介,但是物极必反,弟子规中曾说“饮酒醉最为丑”,尤其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饮酒醉可能不是为丑那么简单,极有可能在醉后导致一些事端。如酒后驾驶,酒后滋事等等,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令人痛心不已。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就非常喜欢饮酒,曾国藩曾经在家书中语重心长的告诫他:

《记》曰:“清明在躬。”吾人身心之间,须有一种清气,使子弟饮其和,乡党熏其德,庶几积善可以致祥。饮酒太多,则气必昏浊;说话太多,则神必躁扰。弟于此二弊者皆不能免。欲葆清气,首贵饮酒有节,次贵说话不苟。

信中告诫曾国潢饮酒要有节制和品德,切忌酒后多言,要不然内心就会充满浑浊之气,而且神志也会变得浮躁不堪。古代的人注重修身养性,所以气若昏浊、神若躁扰就是很严重的后果了。

曾国藩修身术:饮酒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定有祸患!

时至今日,曾国藩所言喝酒有节,对我们来说应该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一节饮酒勿劝酒

饮酒劝酒这种习惯,在北方尤其常见。常喝酒的人都知道,酒桌上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打圈、双节棍等等,但自从前些年因为劝酒出了一些事故之后,所以现在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这一块。如果和你一起饮酒的人因为饮酒过量出了事故,会对同桌的人追究法律责任。正因如此,现在酒桌上很少会有劝酒现象了。

二节饮酒勿多言

这应该是最常见的一种习气了,三杯五杯一下肚,就开始口若悬河,漫天扯谎,若是熟人不过哈哈一笑,无伤大雅,若是生人,自然贻笑大方。

曾国藩修身术:饮酒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定有祸患!

三节饮酒勿过量

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由于饮酒过量引起的,很多人喝醉后完全属于无意识状态,所以奉劝诸君,一定杯下留量。

四节酒后勿开车

饮酒开车不用多言,这是违法的行为,你若不注意,警察叔叔会帮你注意。

曾国藩修身术:饮酒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否则定有祸患!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自律问题。这也是曾国藩所说的饮酒有节的精华所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迟早会出事端。希望大家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真正享受饮酒的快乐,让酒成为各种场合的助力,而不要在饮酒本身寻找快感,与君共勉!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交流,欢迎关注,感谢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