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縣:端上“金飯碗” 吃上“生態飯”

“油茶真是好,能綠化,有收益,我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3月14日,光山縣涼亭鄉村民黃少葉一邊把一小株油茶幼苗插入土穴中,一邊笑著說,“每天可以掙100元呢,今年情況特殊,我們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復工復產,也不算白忙活。”

一年之計在於春。當前正是林茶生產和管理的關鍵時期,光山縣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突出抓好油茶產業發展,推動全縣林茶業生產有序進行,確保疫情防控和春季林茶生產兩不誤。

“凡是你能看到的黃土地,我們都會種上油茶。”白雀園鎮黨委書記陳新告訴記者,“在油茶產業發展上,我們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益的原則,力求依靠科技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在整地上,按照‘水平線,繞山轉,上到頂,下到邊,外高內低成梯田’的原則,採用機械整地,先深翻一遍,然後全部整成水平梯地,這樣可以保水、保土、保肥,達到促進油茶生長的目的。”

光山縣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使鄉村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提升,推動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帶動了一批農戶興辦“森林人家”、農家樂,讓山區農民端上了“金飯碗”,吃上了“生態飯”。

“去冬今春,用於發展油茶造林流轉土地20200畝,目前已栽植油茶16500畝。其中,1000畝以上連片有白雀園、涼亭、槐店等鄉鎮。”光山縣林業與茶產業局辦公室主任江原猛說,“在造林上,我們的苗木一律使用經國家認定的“長林”系列優良品種,採用兩年生優質壯苗,組織專業人員栽植;在管理上,及時中耕除草、澆水、施肥,並適時間作,以短養長,增加收益。”

截至目前,光山縣以杉木為主的用材林面積28.8萬畝,苗木花卉種植面積9.2萬畝,茶葉24萬畝、桃等小雜果種植面積5萬畝,扮美了鄉村,昔日的荒山披上綠裝,全縣林木覆蓋率提高到45.85%。

“2020年,我們將突出抓好國儲林項目建設,切實搞好創森造林精準提升、生態旅遊精品線路沿線綠化提升、人居環境示範達標村街綠化等工作,促進城鎮建設提質綠化升級,持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結合油茶產業發展,對目標任務進行了細化,分解到各鄉鎮,進一步提升森林城市創建成果。”光山縣林茶局副局長徐茂權對發展油茶產業的前景信心滿滿。(來源: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崔 陽 童 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