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为什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图片源自互联网

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马说》,一般的来说,我们都会用这句话形容伯乐的重要性,即,人才有的是,但能发现人才、任用人才的伯乐太少了。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先从主观来看,即,我就是千里马,为什么没有伯乐?

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主语是“我”,我是千里马!也就是说,是我给自己下的评语,而并非他人。

那么,较个真,我也可以认为我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能拯救万民于水火,只不过,末日还未到来,因此,我暂时还无法显示自己的能力。

为什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们对比一下,我是千里马,只是还未遇到伯乐,和,我是救世主,只是末日还未来临;这两个说法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那么这种情况下,伯乐的存在也将是主观的,即,只有那些真正启用我的人才是伯乐,拥有类似想法的人。可是,有此想法的人可能十有五六,他们并不具备千里马的客观能力,但硬把自己归类到千里马的行列中,那么出现伯乐的可能性自然就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才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们再从客观来看,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做伯乐?

有能力的人确实是满世界都是,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是少数,这点毋庸置疑(如果大家都是千里马,也就不需要伯乐了,随便抓),可能万千人中,也就三五人而已,而认出这三五人的便是我们说的伯乐,可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做伯乐?

首先,伯乐本人必须也得是千里马,比如,爱因斯坦这样的千里马,他当年的论文有几个能看懂?又有几个能理解?如果只是个在德国郊区种土豆的大妈,怎么可能做爱因斯坦的伯乐?

其次,伯乐与普通的千里马有什么区别呢?那便是权利和地位!

再有能力的科学家,没有主流学者的认可,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出头,比如大陆漂移学说之父魏格纳;没有拥有权力和地位的伯乐认可,千里马则只能辱于奴隶人之手,死于槽枥之间。

假设千里马的比例是千分之一,那么,70亿地球人中,有700万千里马;而这700万人中,也只有千分之一拥有权力和地位,伯乐就只剩下7000人,所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那么,为什么要说这个话题呢?归根结底想吐槽当代企业管理中的招聘乱象,从人力资源到高层管理,个个都觉得自己是伯乐(跟那些主观千里马无异),想招聘到真正的千里马,却又不肯在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多下苦功。

尤其是猎头行业,最近这几年,猎头这个职业有些泛滥了,都自认为识人鉴人是件简单事儿,可他们中很多人却连产品和运营的职能都搞不清,也无法区分什么是设计、什么是美工,甚至看简历的时候只看待过的公司,却不看工作的内容等等。

为什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一个PM转给我的截图,除了薪资要求能对上,其他全对不上

要知道,招聘的逻辑就是伯乐的逻辑,优秀的招聘经理、优秀的猎头本身就是千里马,这需要企业管理者更加用心的选择和任用,因为你们的职责比伯乐还要伯乐!

为什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