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肖申克的救贖》:解讀男主安迪自我重生之路的現實思考意義

前言:《肖申克的救贖》其實就是一部救贖寶典,它救贖安迪逃脫肖申克監獄,救贖瑞德出獄尋找新生活,救贖安迪的夥伴可以在圖書館看書聽歌,救贖獄友們燃起生活的希望,所以它是一部救贖寶典。

既然談到救贖,就不得不談到“體制化”,影片中對“體制化”的定義是: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體制化”其實就是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狀態,它可以有形,可以無形,可以是身體的,也可以是心靈的,它可以是外在的,也可以是內在的……體制有大有小,大到世界國家,小到單位家庭,它無處不在。體制就像一個牢籠,把我們緊緊地拴在一起,它溫暖舒適,沒有危險,安全性極高,慢慢地,我們就像肖申克監獄中的人一樣,習慣了這座高牆,再也不想走出去。

2019年,《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週年,它首映於1996年,沒有獲得過奧斯卡獎,但是,這些年來,《肖申克的救贖》奮起直追,在影迷心中的口碑節節飆升,受關注的程度並不比《阿甘》少。目前它是IMDb《史上250部最佳影片》和豆瓣電影排行榜的雙料第一名。

這部長期霸佔豆瓣TOP1的影片,講述了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獄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導演斯蒂芬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追求自我的人生並非只是一個夢想,只是在於自己怎麼去做。不管結果怎麼樣,這個過程很重要。

人生需要抱持希望,抱持對未來的渴望,才有可能打破體制化的牢籠,去尋求心靈的自由,生活的美好。下面,我將從四個方面來分析這部電影,第一二三部分是安迪自我重生的三個要素:即希望、自由和耐心,第四部分將著重分析導演獨特的表現手法。


再刷《肖申克的救贖》:解讀男主安迪自我重生之路的現實思考意義

安迪幫同事們爭取到啤酒後,享受短暫的自由


01無論何樣人生,燃起希望,就能體驗自由

你知道,有些鳥兒是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安迪一出場已經是30多歲成熟男人,在人生的前半段,他是外人眼中的人生贏家,事業成功,受人敬仰,但從法官落錘的那一霎那,從贏家變成了階下囚,來到監獄的安迪好像一個出生的嬰兒,以前打交道的非富即貴,而肖申克監獄是另外一個世界。他這時候面臨的並不是青年人的成長的煩惱,擺在他面前的是“自我的重生這一主題。

新環境,安迪如何適應,專業知識幫助他享受到第一次短暫的自由。

剛進監獄,安迪處處謹小慎微,唯恐行差踏錯。第一晚,那個膽小的胖子因哭聲大,被海利三下五除二幹掉,死後沒有任何人承擔責任,平靜的就像他從未出身在這個世界上。肖申克監獄的刺骨給了安迪深深深的打擊。

安迪開始學習如何在這個新世界如何活下去。

監獄就是社會的縮影,除了不能走出圍牆,這裡是個五臟俱全的生態系統,這裡大部分人都是吃瓜群眾,他們圍繞在幾個主要領袖周圍形成各自的力量。

因為需要鶴嘴錘,安迪結識了瑞德。瑞德提醒他,在監獄裡抱有希望是危險的。安迪卻說,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他不願意在這裡苟延殘喘,願意為了自由的生活而去冒險。也正是因為安迪二十年如一日保留著自由的希望,所以才能逃獄成功。

安迪利用專業知識幫助海利逃稅成功,由此給同伴們申請到了三罐啤酒,那是獄中的安迪第一次享受短暫自由帶來的快樂。

瑞德說,有翅膀的鳥是關不住的,即使在監獄裡,安迪照樣可以實現人生的價值。


再刷《肖申克的救贖》:解讀男主安迪自我重生之路的現實思考意義

安迪在獄長辦公室享受《費加羅的婚禮》,那是對自由的嚮往


安迪把獄警鎖在了廁所在典獄長辦公室,他將唱片放在留聲機上,鎖好門,打開了監獄的廣播。那是一個陽光很好的日子,《費加羅的婚禮》就那樣突如其來地,從廣播裡傳到了每個人的耳中。所有囚徒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情,望向歌聲傳來的方向,駐足聆聽著。或許沒誰聽得懂那歌詞的意思,但又有什麼關係。

被關在肖申克的他們,已經太久太久沒有聽過那樣動人的歌聲了。悠揚的旋律,早在響起的一剎那,就直抵他們的靈魂深處。廣場上,囚徒們抬頭望向廣播的揚聲器,“她們唱出難以言傳的美,美得令你心碎。歌聲直竄雲端,超越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房,使石牆消失無蹤。就在那一瞬間,肖申克眾囚彷彿重獲自由。”

所有肖申克的人們都獲得了久違的自由,即使他們聽不懂,但絲毫不妨礙他們享受自由。

我們不禁想要問,安迪為什麼能鹹魚翻身?

安迪自我重生的第一因素就是希望。

希望是動力、是前進的方向,是導航的燈。

安迪作為銀行家,他知道時間的重要性。一次的付出可能獲利很少,但是持續不斷的輸出,才有可能獲得最大的回報,就好比銀行業複利現象。安迪每週給州議會寫信要錢的時候,別人都認為這事情不會成功。寫了幾年之後,他史無前例的把錢要來了。

老布魯斯的體制化才是反面的代表,從十幾歲入獄,大半生都在獄裡度過,出了獄反而選擇了自殺,這就是一個奇妙的反諷,這些監獄中的人久而久之都被體制化了。

“體制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越是被困住,才越不能妥協。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遭遇低谷:考試失利、感情失敗、工作不順……或許讀書、雕刻、聽音樂不能逆轉我們的困境,但它們卻是失落時的一個支撐,是遠離繁雜生活的一個媒介。

當我們沉醉於一首音樂或是一部電影時,我們身處何地已不重要,每一時刻的感動,就足以將我們從混沌的生活中拯救出來,讓我們重新找回這世間最美好的事物:希望。

在我看來,無論何樣人生,只要燃起生的期望,就能體驗自由,哪怕是高牆內監獄裡的人生,哪怕是短暫的自由。


再刷《肖申克的救贖》:解讀男主安迪自我重生之路的現實思考意義

瑞德出獄後讀到安迪留給他的信,希望正是人生活下去的勇氣

02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於內心

紀伯倫說,自由是人類枷鎖中最粗的一條。

一個人一生中,需要擁有知識,擁有愛好,一個人懂得越多,就能克服越多的孤獨和恐懼。還要擁有朋友,友誼是比愛情更持久可靠的感情。好電影給人力量,希望是個好東西,它會讓你重獲自由!

影片中,安迪為什麼要幫他們做黑賬?為了自由。他通過他的專業知識和努力獲得了一些事情上的成功,讓他感覺到自由。

自由,讓他感覺自己像人一般活著。

安迪一開始並沒有選擇逃離,直到小錘子在牆上鑿落一塊拇指大的水泥,他看到了自由的可能性,於是他給自己留了後路。他繼續贖罪,在肖申克找到了一個小目標——更新圖書館,以此為自己生命的延續尋找意義。

我們從安迪的實例可以看到,成人世界的救贖,緣於一顆享受自由的心。這是成長路上的一個關鍵點是自我成長道路上的突破點

,一旦突破這個點,人生就可能翻轉,可能迎來天翻地覆的變化。

現代社會所倡導的“實用主義”,以及對時效性的追求,已經使我們生活陷入瞭如何穩定工作-安頓下來-日復一日-直至死去……這種感覺似曾相識:當我們離開“逼你學”的高中,進入“自由學習”的大學,我們是不是一下子不知道怎麼學習了?我們離開制度森嚴、流程有序的工作8小時,我們是不是有一種無力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感覺?是否因為害怕自由,才讓我們甘願把自己變得忙碌呢?

我認為,我們自由之身,自由之心在這些物質條件的束縛下,每一週、每一月、每一年都安定、安逸,沒有一絲波瀾,慢慢地我們被麻木,我們被禁錮了心靈,禁錮了身體,對自由失去了渴望,也失去了自我救贖的動力。

心若是牢籠,處處是牢籠,自由,是內心的渴望,而非外面的繁華。


再刷《肖申克的救贖》:解讀男主安迪自我重生之路的現實思考意義

安迪逃獄成功,走向新生活

03成功不是靠工具和膽量,而是耐心

安迪之所以能夠逃離,離不開他的知識,更離不開信念和堅持,一把小錘子用了20年鑿開一條自由之路。在所有人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也沒有人有過越獄的想法。但是安迪成功了。這是時間的威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安迪把畢生所學派上用場,他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極為有用的工具。

安迪的專業知識使他意識到,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和金錢數字打交道,即使在監獄。由於不斷地貢獻,他調到了一個更輕鬆的崗位工作,開始不斷的寫信來建立圖書館。

他的耐心,體現在他為監獄圖書館爭取經費,一週一封信,一連寫了6年,終於等到迴音。後來他堅持一週兩封,擴大圖書館規模,幫助獄友考同等學歷。

而瑞德作為男主角,無論是音樂還是圖書館,在他眼中,都沒有意義,幾十年的監獄生活,讓瑞德混得遊刃有餘,也讓他失去了熱愛事物的能力。年輕時,瑞德也曾吹口琴,但後來就不再吹了。“在牢裡沒有意義。”高牆之內,一切都沒有意義。就算口琴吹得再好,又能如何呢?

“就是在牢裡才有意義。”安迪對瑞德說。意義不是別人賦予的,而是由自己創造的。口琴也不是吹給別人聽的,而是吹給自己的。

正是安迪喚醒了瑞德的希望,也是安迪的耐心,讓瑞德看到了希望。

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說"人世間無所謂幸福與不幸,只有一種境況與另一種境況相比較,僅此而已。只有經受了極度不幸的人,才能感受到極度幸福。必得渴求過死亡的人,才能領悟活在世上有多美好。人類全部智慧就包含在兩個詞中:等待與希望!”

有一顆願意等待的心,說明你對未來抱有希望;有一顆充滿希望的心,那麼等待,又算什麼?

《基督山伯爵》中的唐代斯在黑暗的地牢裡幾乎絕望,想到要放棄生命,如果他沒有堅持下去,就不會遇見法利亞神甫;如果沒有法利亞神甫帶給他走出牢籠的希望,他就不會艱難地挖地洞;如果不是希望與心愛的未婚妻相見、與父親相見,他就不會自己鑽進裹屍袋被扔進大海……

巫寧坤先生的《一滴淚》中,,那些在文革中飽受迫害的知識分子,如果沒有對未來抱有希望,他們能等待,能堅持嗎?等待和希望,也終於讓他們等來了美好生活,同時,也終於得以實現自己人生價值。

在我看來,耐心,就是堅持。沒有這個基點,一切都為空談。人們常常會低估自己在一年裡能做到的事,高估在十年類能做到的事,請相信耐心的力量,只有堅持所想的,所要的,老天才會給到我們實現夢想的機會。


再刷《肖申克的救贖》:解讀男主安迪自我重生之路的現實思考意義

瑞德很幸運,交到了安迪這樣的朋友

04分析下這部電影特殊的表現手法

藝術的崇高地位常常源於藝術中的象徵和隱喻,電影中很多使用蒙太奇的表現手法,而這部電影運用了獨特的隱喻,導演將鏡頭之間或鏡頭內部強化、濃縮、類比,以此在觀眾感覺和心理上產生效應的手法,使它更有表現力,也更突出了影片的主題。

除了隱喻手法,如果細看,會發現這部電影還有幾個非常特殊的表現手法,以下,我將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電影中有很多雙關設計:開頭監獄長拿著聖經對安迪說,得救之道就在其中,這句話看似是在宗教中尋找慰藉,其實當結尾,監獄長打開書,觀眾才恍然大悟。

安迪放錘子的這一頁正是《出埃及記》這頁,導演正是用摩西逃出埃及暗示安迪的逃亡。

② 製造懸念:

導演試圖用一個懸念把觀眾留住,然後在抽絲剝繭般層層剝去。

安迪挖地道的那個錘頭,先是出現了一個刻滿牆壁,刻滿字的牆壁。觀眾以為安迪也只是想刻一個名字。其實這裡面有雙重的含義,他不僅僅是為了刻一個名字,直到最後結局才把這這個懸念公佈出來。

③.敘事採用第二人稱手法。很顯然,這是一部雙男主的電影格局。安迪的大部分形象通過瑞德表現出來,這不僅僅是為了敘事方便,而是大有用處。無數的電影都在表達希望,安迪從來沒有正面的內心活動描寫,都是由瑞德表現出來,其實就是給觀眾留下了一個最大的懸念。


再刷《肖申克的救贖》:解讀男主安迪自我重生之路的現實思考意義

希望之路


結語:

這部電影的現實思考意義是顯而易見的,《肖申克的救贖》之所以經典,是因為“肖申克”不只是監獄,它更象徵著現實生活中,桎梏我們的無形牢籠。有多少人,自顧自的畫地為牢,即使身處大千世界,也依舊得不到自由。久而久之,就像老布一樣,被腐蝕了心靈,再得不到自由。在無數相同的日日夜夜裡,對太陽昇起不感到一絲欣喜,失去了希望,如行屍走肉一般。不在肖申克,卻如在肖申克。

瑞德是幸運的,他遇見了安迪。安迪就代表生活中無數對生活充滿渴望的新生命,希望每個人都是安迪,可以拯救自己,也希望身邊會有越來越多的安迪,哪怕我們暫時對生活失去了失望,有安迪這樣的朋友拉一把,就可重拾信心,面對未來挑戰。

願我們都能走出自我內心的“體制化”,走出心靈的肖申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