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聪明的boss都反对员工996?

有一个预言:21 世纪的科技发展,将使人们彻底从工作中释放出来。那时,人们每周只需要工作 15 小时。人类将第一次面对一个问题——该怎样打发那么多的休闲时间呢?

管理者模式|为什么聪明的boss都反对员工996?

这个预言家是宏观经济学的创立者梅纳德·凯恩斯,他在当时是与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齐名的学术权威。

这个预言是符合逻辑的,科技发展的确催化了工作效率,我们将会用更少时间做更多工作,时间被释放出来,这有什么不对呢?

管理者模式|为什么聪明的boss都反对员工996?

然而在当下,“996 工作制”早就成了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新常态。

现代科技已如此惊艳,为何越来越多的人反而会被工作“捆绑”得更紧?

当今时代,你必须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这是时代带给每个人的焦虑感。

加速工作、加速思考、加速竞逐这个时代的各种商业机会,这确实是一种生存需要。

可是,“996 制度”终究还是一个管理问题。

为什么聪明的boss都反对员工加班?

管理者模式|为什么聪明的boss都反对员工996?

有一位教授说:“万物互联时代,大家都在抢跑,‘996 工作制’是被‘网络效应’给逼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

网络效应,就是互联网公司拓展用户的“规模效应”——用户规模增长 2 倍,商业价值就会增长 4 倍;用户规模增长 3 倍,商业价值就会增长 9 倍。

管理者模式|为什么聪明的boss都反对员工996?

比如 Uber 连接了大量的司机和搭车者,形成了一个正反馈循环:想要打车的人越多,就会吸引越多的司机加入 Uber;司机越多,打车的人就越多。

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正向循环——每增加一个新用户,会给整个网络、所有用户带来价值提升。

可是,“网络效应”要发挥作用会有一个临界值。

比如微信已经有 10 亿的月度活跃用户了,而别的社交 APP的用户就少得太多了。

尽管出了专门为工作诞生的钉钉,但是钉钉的使用率永远也不会超过微信。

因为微信抢先突破了用户加速增长的临界点,跑赢时间,于是就赢得社交网络的最大份额,有了难以撼动的商业“护城河”。

进入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谁赢得“谁先过临界点的比赛”,谁就是赢家。

最早过临界点的人,“网络效应”会帮你直接抵达终点。这个用户沉淀、用户黏性一旦形成,四五年内难以撼动。

因为这种“网络效应”的催化作用,互联网公司都在抢跑、抢时间,所以,出现了包括“996 工作制”、“724 模式”等各种工作模式。

管理者模式|为什么聪明的boss都反对员工996?

可是,同样是互联网创业,同样争夺“网络效应的赛点”,当初 Netflix(网飞)公司就激烈反对员工加班。

大概是 2001 年前后,Netflix 一直亏了不少钱,又遇上金融危机,上市被推迟,融不到资,被迫进行了一轮大裁员。

2002年 Netflix 上市成功,业绩开始爆发了,CEO 哈斯廷斯面临两个问题:一、人手开始紧张;二、普遍开始加班。

怎么办呢?面对这个情况绝大部分公司管理者第一想法肯定是招人呗。

Netflix 也不例外。

于是招聘了很多新员工进来,加班反而更多了。

很多一线工程师、部门主管纷纷表示不满,要求裁员。为何加班多,反而要裁员?

结果,裁减、优化了一批员工以后,公司效率明显变好,大家时间也宽松多了。

因为A级员工跟很多B级、C级员工一起工作,B级、C级员工越是加班加点工作,工作效果也不会太理想,最后还是由A级员工来收拾烂摊子。

A级员工宁愿自己把工作做了,这样反而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与很多B级、C级员工一起共事,还得帮同事收拾烂摊子。

A级员工往往不用加班,就能做好很多事,无辜的是,会被一些B级、C级员工拖累加班。

自那以后,哈斯廷斯开始明白:一个公司能给员工提供的最佳福利,不是什么咖啡、健身房或者丰富的午餐,而是让他们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乔布斯也说过:A级的员工与A级的同事合作,大家都轻松,时间也自由;而B级的员工找来C级和D级的同事,熬更守夜也不会将工作做到A级水平。

因为A级员工只需要自由调节时间,工作就 OK 了,加不加班根本不是一个问题。频繁加班也不能改善工作效果,时间的消耗、效率的损失,最后还是公司买单。

唯一的解决方案是“招最好的人”,工作时间不等于工作效果。

管理者模式|为什么聪明的boss都反对员工996?

《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发表过一个观点:“留神你身边忙碌的同事,也许他们无所事事。”

这主要是说美国公司的一些员工“兢兢业业的无聊”,看起来总是在电脑桌旁忙碌,大部分时间对工作帮助不大。

几年前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公司,员工每天花在与工作无关的网络闲逛上的时间超过 90 分钟。

欧美国家公司本来就很少加班(硅谷例外),很多是早上 10 点上班,下午 3 点喝完下午茶,收拾东西就准备撤了。

当然,也有硅谷创业公司经常加班,类似于中国的“996 工作制”,可是,员工可以随意消磨多出来的几个小时。

欧美公司总是讲“帕金森法则”。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必须要有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必须有其内部运作的活动方式,其中管理要在这个组织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这样的组织很多,大的来讲,各种行政部门;小的来讲,只有一个老板和一个雇员的小公司,都存在着管理的组织。

——帕金森定律要发生作用,必须满足一个最重要的不可缺条件

一半的员工,两倍的工资,三倍的效率。即一个公司砍掉一半的人,给每个人的工资增加一倍,剩下的人能发挥三倍的效率。

管理者模式|为什么聪明的boss都反对员工996?

就跟马云在2014年阿里年会总结的时候提出——好的绩效管理是让3个人干5个人的活,拿4个人的工资的观点同理。

对于硅谷创业公司、中国互联网公司来说,加不加班根本不是一个问题,重点是“要招最好的人”。

所以,当很多人公开反对“996 工作制”的时候,我更看重如何确定清晰的工作目标、如何将工作目标做出最好的分解和落实到位(这是效率来源),如何让大家看到努力工作的预期回报(这是工作的精神动力)。

B级员工会被A级管理带入A级行列,正确的时间被正确的人带入正确的工作状态,你会渐渐看清楚事情的本质,也会塑造你的核心能力。

管理员工最重要是,学会做时间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