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土地經濟的複利效應

淺談土地經濟的複利效應


1896年,李鴻章出訪美國時回答記者提問的一個經典論斷:只有將貨幣/勞動力和土地有機結合起來,才會產生財富,“活地效應”的奧秘就在於:貨幣/勞動力/土地三者的有機結合。從而產生來一種“複利效應”


政府投入資金對土地進行城市化開發,政府投入對每一分錢都是土地價值升值對源泉,城市開發完成,生活配套和來,居住價值高來,就直接導致來人群對聚集效應。人群聚集產生商業價值,商業價值產生稅源,政府有充足對稅收又會投入到更多對城市化進程的開發,這樣不斷循環就是複利效應。

這裡有三個核心要素,一是政府投入市政開發的資金量,二是人口導入的數量和質量,三是政府投入後續開發與人口導入的頻率次數。數值越大城市價值越大。

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房價升值最快的是北上深杭等一線發達城市,因為其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貨幣本金越大,導入人口的數量和質量也大,城市投入後續開發的力度也大,三者都大,城市潛力自然就大。

城市三要素的內部各自又產生來資金的複利效應,形成生生不息良性循環的超強生態能力,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口生態力,你也可以理解成人口結構分層。

首先,要肯定的是人口淨流入係數,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會激發商業,有商業就會讓部分人富起來,富人多了,商業機會自然就多了,就會有更多的富人來到這裡,後期自然經濟生態就會對人群做階層劃分,人口良性生態從此產生良好對複利效應。

政府的後續開發頻率與人口導入的頻率可以良性刺激自生內循環,讓遷入人口富起來,留下來,而不只是讓富人遷過來,這就需要有大的產業導入,並且必須是以財富集中度高/產業集群度高的新型技術產業以及以配套服務/金融創新為主的第三產業引入。

最後,人口導入了,還必須讓他們穩定下來,穩定的最好辦法就是教育,主要是中小學學歷教育。當代家庭,對下一代的教育的重視是史無前例的,一個家庭只有孩子能在這個城市接受教育,才能是是真正的安定富裕的標誌,著名地產研究學者劉曉博提出的“小學生導入理論”認為,小學生數量增長最為迅速的城市,往往代表房價堅挺/未來潛力巨大的城市。

良好的人口淨流入,良好的產業鏈集群基礎,導入產業導入人口結構提升,城市內生生態良性循環,讓部分人富起來/留下來,政府在基礎市政領域/教育支持領域良好的引導性投入,形成了城市自然生態良性循環。

大量高知人群的引入,又能加強研究型/學習型機構的進入,高端科研機構以及大中小學機構都願意落戶在告知雲集的區域,生源數量與生源素質都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這就是城市運作發展的核心邏輯。

這裡需要關注的多個關鍵點:1.人口淨流入率, 2.國家或地方政府產業鏈結構完整率; 3. 每年學位新增數量。

我是莞老闆,地產從業10餘年,關注我,看更有深度對地產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