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勢,才能做事。

《孫子兵法》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求之於勢”。

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懂得認清形勢,選擇時機,順勢而為,才能把事情做好。

古代齊國有一句俗語:“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意思是:就算智慧過人,冥思苦想也比不上順勢而為;就算有再好的農具,反季節耕種也比不上應季的收成。

先懂勢,後做事。這就像站在山頂,向下推動一塊滾圓的石頭,只管讓它沿著陡峭的山坡滾下來,省心又省力,事半功倍。

懂勢,才能做事。


俗話說:“火借風勢,水借山勢。”順風時不必煽風點火,火就能憑藉風勢燒得很旺;順水時不用划槳撐篙,船也能乘著波浪自在漂流。

杜甫有詩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登高望遠就是借了“山勢”。

李白詩曰:“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大鵬展翅,也是借了“風勢”。

古時候,包青天升堂斷案,把犯人押上大堂,狗頭鍘擺在一旁,王朝馬漢站在兩邊,三班衙役將水火棍在地面上使勁敲打,拉長了聲音低吼著“威武”,先把犯人嚇得直打寒顫,包公再將黑臉一板,怒目一瞪,最後一拍驚堂木,犯人早就心慌腿軟,十個裡怕是有九個都不需要審問了。這就是有效利用了“人勢”。

懂勢,才能做事。


項羽力拔山,氣蓋世,手下謀士范增也是韜略過人,卻兵敗垓下,難回江東。

劉邦運籌帷幄比不過張良,衝鋒陷陣比不過樊噲,卻能得天下。正是因為劉邦善於審時度勢,總能在最恰當的時候,做出最明智選擇。

起初楚懷王與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楚霸王項羽率先帶兵北上,他以破釜沉舟的勇氣,率領5萬楚軍戰勝了20萬秦軍,以少勝多贏得了勝利,卻大大損傷了楚軍的元氣。

懂勢,才能做事。


劉邦則不同,他很清楚自己處於弱勢地位。因此,選擇從秦軍防守最薄弱的西邊攻入關中,一路上能戰則戰,不能戰就果斷繞行,順勢則進,逆勢則退,把風險降到最低,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

雷軍總是說:“風來的時候,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看似俏皮,其實是他一生中非常寶貴的經驗。懂勢,才能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