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直播:不買東西只想發呆的日子不香嗎? | 睡前聊一會兒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聽眾朋友,你好。

說起直播,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有人能一邊啃著從直播間“搶”到的鴨脖,一邊學著網紅直播喊一聲“哦買噶,買它”。在那些主播自帶1.5倍速的高亢帶貨中,優惠倒計時的鼓點也聲聲驚心催人快,每個觀者往往也是買者,購物慾同腎上腺素一同飆升。而有另一種直播,卻顯得截然不同。從AI移動慢直播領著網友在武漢東湖“雲賞櫻”,到上億網友24小時“雲監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造,這段時間,“慢直播”火得出了圈、刷了屏

慢直播,在直播界裡是不帶貨、也不拼手速的“另類”。從多年前挪威廣播公司播出的12小時柴火燃燒過程、134小時郵輪旅程等“慢電視”節目收穫意外的高收視率,到國內的“IPANDA”熊貓頻道、“鳥島慢直播”等類型化慢直播平臺火極一時,還有如今聚焦朱䴉孵化出殼、超級月亮等具有較強時效性內容的紀錄類慢直播,慢直播以其即拍即播、較少甚至沒有人為干預、使用固定鏡頭、不快進也不切換、不剪輯也無後期的原生態方式,為觀眾呈現實時原貌,提供真實的現場感。

“身未至,心已遠”,不管透過電視還是網絡,直播很大程度上突破了空間層面的限制,讓攝像頭成為用戶耳目手足的延伸。如果說直播的誕生,切合了不同圈層用戶“殺時間”的需求,那麼慢直播脫穎而出,更觸到了大眾的“癢點”。相比一般意義上的“快直播”,慢直播打破了對時間和內容的處置慣性,你追求快、效率、節奏感、議題設置,我就偏偏慢、陪伴、原生態、順其自然。看慢直播的時候,人們可以什麼都不做,甚至連屏幕都可以不看,只是安靜地聽上一會。在生活的快節奏中感到壓抑、疲憊的人,總能在慢直播裡得到治癒,聚焦“此時此刻”——靜待一朵花慢慢綻放、一隻鳥漸漸破殼,看“滾滾”溫吞地吃些竹子,這本身就是對快節奏生活的一種無聲對抗。

帶貨直播的吸引力在於商品的高性價比,秀場直播的魅力在主播的紛繁才藝,新聞或比賽直播的點評解說有信息增量,遊戲直播最能戳中游戲愛好者的興趣點,而要貨沒貨、要才藝沒才藝的慢直播,究竟有何過人之處?事實上,它恰恰聚焦在最大眾化的內容上——當季的花花草草、萌態可掬的小動物、人畜無害的美景。這些原生態的內容,讓慢直播享受了打破圈層的流量紅利。那種不對抗、無門檻、零壓力的場景式參與,解悶又解憂,自然能吸引更多來自不同群體的觀眾。

當然,除了“無招勝有招”的自然打法,很多慢直播也衍生出了創新玩法。有的支持用戶在觀看的同時發送彈幕互動,突出用戶參與感。在此次雷神山、火神山醫院施工的慢直播中,公眾直觀瞭解建設進度,本身也是社會參與的一種表現;而在圍觀建築工人的忙碌的工作之餘,還給叉車、剷車命了名,隨之建立了新的情感聯結。這就不難理解,醫院建成之時網友們的情感滿足了——畢竟你是我們看著長大的。

隨著5G、VR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直播仍大有可為。就在此時此刻,互聯網上還有很多直播間正在“營業”,用盡十八般武藝只為吸引你我的注意。快也好慢也罷,剪輯加工或是原汁原味,不同類型的直播並非二元對立,而恰恰是互為補充。

待疫情過後,或許我們沒有這麼多的時間精力再跟隨某一場慢直播,參與又一輪雲聚集、雲監工,但那也不妨礙慢直播為我們的生活增添新的可能和選擇。畢竟,你看或者不看,它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不疾不徐。

這正是:

快直播慢直播,播出世間煙火。

酸滋味甜滋味,味覽百態生活。

(文 | 周珊珊)

(文 | 周珊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