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城郊的土地


(隨筆)城郊的土地

種著葡萄的城郊土地 金刀河 攝


房子買到城郊,踏青方便多了。出小區右拐沿大渡河東下,不過幾百米,便是看上去異彩紛呈的田野了。

城郊農民的土地裡種的不是莊稼,是錢。什麼賺錢他們種什麼。不像我的老家,離最近的縣城都有45公里,地裡種得最多的是糧食。

油菜花比較少,雖然也能賣錢,更多的是葡萄、柑橘、枇杷、甘蔗,蔬菜都比較少,一直賣不起價。

我對土地有很深的感情,知道我們現在雖不種地,可是一天都離不開土地的供養。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吃蔬菜水果多,吃粳米白麵少,但缺哪一樣都不行。現在,看到這欣欣向榮的土地,在春天的陽光下蓬勃生長,偶有農民在地裡勞作,但幾乎都是單打獨鬥,或挑著糞桶,或揹著噴霧器,零零散散的,在自家地裡忙著。我們當年全家老少齊上陣忙春耕的場面,顯然是看不到了。這兒種經濟作物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不可能有年輕人了。那些年輕人,要麼在附近城裡“做活路”,要麼遠走高飛,去更大的城市“賺大錢”,這越來越少的土地就交給年老體弱的老輩子去“經營”了。能掙一些錢補貼家用更好,實在掙不到錢也無所謂。反正大頭都在城裡呢。

走在田埂上,發現到處都是塑料袋塑料瓶之類的白色垃圾,有些好像是化肥或營養液之類的袋子,有些則是農藥瓶子,隨意地扔在田邊地角,也不見農民收撿一下,日積月累,越來越多。地裡也沒有我們當年那樣乾淨整潔了,雜草與作物共生,垃圾與瓜果共味。很顯然,土地不再是農民唯一依靠後,就沒有誰再把它當一回事了。畢竟城裡打工一月,就頂在地裡折騰大半年的了。這個賬誰都會算。一個月掙三四千元的工資,你說要買多少斤大米?多少斤柑橘?

那時,我們全家五口,起早摸黑累死累活,一年下來,風調雨順的話,田裡能打兩千斤穀子,按一斤穀子七成米算,大概能得1400斤米,按目前的糧價算得高一些,不會超過4000元。而我們一家因為有了這2000斤穀子,還專門修了糧倉,防止“高大爺”(老鼠)偷吃。看到滿倉的穀子,那時全家都充滿幸福感,再也不用擔心會餓肚子了。這之前,包產沒有到戶那些年,我們家是沒有糧倉的,幾個大一點的缸都不一定能裝滿。頓頓喝包穀粥加一兩把米,還得節約些,不然接不上來年收新谷。

尤其是父母和爺奶輩,他們都經歷過“糧食關”,餓得來差點小命不保,知道一碗純米稀飯有時真能救下一條人命。

就像一個故事說的,在荒島上,有時一筐饃比一筐金子都值錢。

現在拿土地種莊稼好像不如修房子搞建設來錢,那是因為大家都覺得不愁吃喝的緣故。

如果有一天,更多的城郊良田被攤進城市這個大餅。也許有一天,真會出現一套房不一定能換到一筐饃的時候。

錢會貶值,土地永遠不會。

抱著金錢的人有可能會被餓死,耕種著土地的人則永遠不會。

從地裡出來,看著附近的高樓仍在不斷生長。尚未發芽的葡萄藤,躺在田野裡,顯得更加乾瘦和矮小了。

希望多給土地留下生存空間,也給我們的未來留下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