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人缺少侠义精神?—侠客的沦丧史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间的繁华“似乎是每一位男孩在青春期都做过的侠客梦。但这个只是梦,如果一个孩子放弃学业,离开初中课堂去登封少林学习武术时,也基本宣告他的人生止步于保安了,成为武打明星得概率比连中三次五百万彩票还低。还想要仗剑走天涯,行侠仗义?先去找一份工作把剑买了在说吧。

这不是生活的苟且面对诗和远方的无奈,是自古以来的现实,文学中的侠客是浪漫的谦谦君子,坐拥山庄、岛屿、凭借武功高强统领一方。现实中的侠客往往是无业的流民,江湖上的强盗,黑恶势力,用今天的话讲就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他们是历代王朝重点绞杀得目标,在肉体上消灭,在社会认知上排斥,落草为寇得宋江执着得想要招安,常念及得也是以后的归宿。本文将探讨以下三个问题,来解答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为何我们的社会上也缺乏侠客精神生根发芽的土壤?

历史为何最终把燕赵悲歌得侠客沦为社会底层得江湖人士?

欧洲有中世纪产生得骑士精神,美国有西部拓荒建立的牛仔精神,衍生出个人英雄主义,日本也有尚武得的武士道精神,而我们的文化中却缺乏了尚武得精神?墨家得侠客精神本是我们文化中尚武得部分,但却在汉初即以消亡,侠客也在辗转千年后消亡,国人常引以为遗憾,哪为何会消失了哪?先来探寻这个问题。

为何中国人缺少侠义精神?—侠客的沦丧史

一、侠客在大一统的帝国中的没落

先秦贵族化的战争有如欧洲中世纪一样的尚武精神,商周以降,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其中射箭、驾车、是和战争息息相关得技能,先秦贵族多佩剑,《史记》在描述嬴政亲政时,将带剑视作与加冠地位相同的礼仪,原文为:己酉,王冠,带剑。

在春秋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参军的资格,齐国的管仲划分临淄地区为15个乡,其中三个是士乡,只有这三个乡的人可以参军作战,士是最低等的贵族也是最出侠客的层级。贵族尚武,是由于周礼推崇的荣誉感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阵杀敌可以显示贵族得勇气,封土建国的周代这贵族尚武也是保卫自己的家园和财产。尚武得贵族士人在秦统一中国后,失去封地和荣誉感。因此贵族必然不在愿意上危险的战场,而普通百姓的普遍厌战必然导致尚武精神在社会上层及下层的全面消失。

行侠是尚武崇勇的体现,当人民失去对勇气的推崇,追求更加稳定安全的人生,行侠尚武得社会土壤即以不复存在。西汉以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绝迹,文武分途。在大一统王朝内,必然不会再允许行侠这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实在是国家的心声。史记中推崇的荆轲刺秦王,汉兴行侠的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称得上是以侠武犯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行为在大一统的政权不会在允许存在的。

大一统的帝国中,尚勇势微,儒家成为正统。文官成为攫取地位权势更好的途径,浴血搏杀的战功比不过文官的一封奏折的案例史不绝书,社会的意识型态自古就是自上而下,当国家里最有权势的人都是如此的认知时,百姓们自然也以此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此的社会下谁还愿意去尚武行侠哪?

为何中国人缺少侠义精神?—侠客的沦丧史

二、容不下的行侠仗义

最早的任侠多源自尚武的贵族演化而来的的”士“,他们是没落的贵族,流亡他国的王族,有才能的普通人、也有如行侠义之事平原君这样的大人物。在尚武得先秦时代,他们是受人尊敬的人物,自身也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可以说他们被认可不是由于有高超的剑术、射术、而是由于自身具备的侠义精神,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平原君窃符救赵是行侠,《史记-刺客列传》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也是行侠,司马迁给与他们很高的历史评价,由于人生难免有危急困厄之时,加以社会的不公正,因此司马迁认为"侠客之义"是必不可少的,重信诺、重信义、不惧生死的侠客,比起季次、原宪之类独善其身的隐士来,其社会功用是不可缺少的。

任侠行为有完整的学说体系、行动纲领的当属墨家,先秦的社会思潮,非儒即墨,儒家尚仁,完美人格是君子、圣贤。墨家崇勇,完美的人格是勇士、侠客。扶危济困,除强扶弱,墨者可以为了道义“赴汤蹈刃,死不旋踵”,即使战国、汉初,任侠的行为也包含了大量的作奸犯科,聂政在光天化日之下,冲进相府杀了当朝宰相,荆轲图穷匕首见在朝堂公然刺杀秦王,汉初教父一样的大侠郭解,常亲手杀人,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以后觉醒改变行为,检点自己,扶危济困,行侠仗义得到的社会的广泛认可,卫青都为他求过情,但也落的族诛的下场。任侠和违法犯罪往往密不可分,袁绍与曹操,少年时都是"好为游侠",但这两位少年"侠客",除了合伙抢劫了别人的一个新娘外,别无侠义可称。

儒家正统思想之下,这种"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任侠行为在社会上层及普通百姓看来,都显得是道德沦丧,游手好闲,活脱的痞子无赖形象,任侠除了在文学作品里浪漫的存在,在现实中则无立锥之地,如果你真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官府会把你列为一级罪犯,在古代中国的熟人社会,你根本无处遁形。社会舆论也会指责你,行侠不顾父母,不爱其躯,这种禽兽不如的行为简直天理难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何况被杀头?宗族也会因此蒙羞,郭解一般的社会地位,只有考中科举回乡才会有的礼遇,行侠成为人人喊打的不端行为,如此社会认知下,还去行侠一定是被逼无奈的落草为寇,不在是墨家,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为何中国人缺少侠义精神?—侠客的沦丧史

三、黑社会的江湖,侠的完全沦丧及消亡

司马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释了产生游侠的社会原因: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 司马迁认为:由于人生难免有危急困厄之时,加以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侠客之义"是必不可少的,重信义、轻生死的侠客,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经过发展演化,在明清逐渐演化出各种帮会组织,这些基于特定群体、地域、政治理念形成的黑社会组织,在社会上承接了基层管理,互助互保的功能,在严密组织形式下不断壮大,清末以来,所谓的行侠行为多是帮会打斗,个人恩怨,再无先秦的行侠为民的墨家痕迹。

有完整的独立人格,及道德准则,甚至学说体系作为行动准则,行侠重义的先秦侠客不复存在了,取代的是混迹于社会底层的白丁苦力,好勇斗狠取代行侠为人,帮会规矩取代系统的学术体系,侠客成了帮会的打手,中国文化里的尚武,崇勇成了先秦记忆,在无残留。

任何组织形式,特定行为,都和时代密不不可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任侠行为产生于先秦,也只有西周春秋时代有能助其发展的空间和土壤,亦如欧洲的骑士精神诞生于中世纪的封土建国制度,这个制度消亡了,骑士也消失了,只是他们隔得年代不久远,骑士的精神得以形成民族性格记忆,而我们则在历史的长河里完全丧失了尚武得英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