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开展城市化之时,阿拉伯帝国却在搞信仰,耽误了“青春年华”

西欧开展城市化之时,阿拉伯帝国却在搞信仰,耽误了“青春年华”

阿拉伯帝国版图

阿拉伯世界在整个世界版图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伊斯兰教作为这个地方民众的主要信仰,深深地影响着这个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模式的走向。阿拉伯商业化发展的缓慢,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商业主义重商主义思想的产生土壤不够扎实,重商主义没有在阿拉伯世界扎根,这里的人们保持着原来的朴素思想以及虔诚的宗教信仰。

哈里发制度对城市化、商业化发展的牵制

在欧美城市化潮流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阿拉伯世界却并没有产生资本主义以及商业化的发展模式。城市化进程也相当缓慢,但是这一切并不意味着阿拉伯世界的衰败,相反,这是一个繁荣的古老而又现代的阿拉伯帝国,在这里人们有着虔诚的信仰,在民族习俗以及传统方面都有着独特于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国家的地方。

1、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力度低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宗教信仰文化,阿拉伯世界形成了与东西方世界都颇为迥异的社会政治制度,那就是哈里发政治制度。哈里发制度是阿拉伯世界所沿用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于一体的社会管理制度。

西欧开展城市化之时,阿拉伯帝国却在搞信仰,耽误了“青春年华”

宗教气氛浓厚

但是这种制度对于地方长官约束力度是极其微小的,这也就意味着阿拉伯政权的中央管理部门对于地方下属管理机构的统治力是远远比不上其他国家的。因为在阿拉伯民族当中,更加强调的是对于自己部族的忠诚,而不是对于整个庞大国家的忠诚度。这样一种特殊的部族文化的存在,使得阿拉伯民族产生了独特的哈里发制度。

2、政治制度难以进行国家商业布置

正是由于政治上中央力量的难以聚集,使得中央无法对下级部门予以政治以及商业上面的有序安排。利益联盟难以结合,导致了大型的商业发展集团难以建立,而小型的商业发展机构又难以得到相应的政策保障,正是在这样两难的背景之下,哈里发制度难以促进阿拉伯世界的商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

经济伦理思想来源于真主启示

阿拉伯世界是一个极其强调宗教信仰的地区,就经济理论方面而言,这个国家的经济思想其来源也是伊斯兰教的宗教经典

在宗教记录当中关于财产维护以及财产分配方面的知识,都是早就被真主阿拉所记录好了的,伊斯兰教人民是非常信仰真主阿拉的启示,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思想以及在这种宗教思想中所蕴含的阿拉伯世界经济伦理思想,成为该地区商业发展模式无法形成以及城市化走向无法推进的重要原因。

1、反利己主义原则

在伊斯兰教宗教经典当中明文规定了禁止极端的利己主义原则,以及过度重视利益的思想观点,这些原则具有宗教主义的仁厚色彩,充满人道主义关怀以及深厚的人文情愫,但是在商业发展上来说,这样一种经济伦理思想是非常不利于该地区商业发展的,

因为对于商人以及商业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去追求利润,如果不以追求利益为核心,那么这种商业活动其本质上也就不复存在了。

正是由于宗教思想的原因,阿拉伯世界的政治伦理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一种思想文化背景的影响之下,阿拉伯人难以以从事商业活动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他们在骨子里存在一种轻视商业发展的思想因素。

西欧开展城市化之时,阿拉伯帝国却在搞信仰,耽误了“青春年华”

老阿拉伯商人

2、过度人性化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

从人文角度上来评价伊斯兰教的经济伦理思想,显然这种思想是更加人性化的,但是这种人性化的社会经济思想并没有促进阿拉伯世界的社会进步,相反成为了该地区经济以及商业发展的巨大阻碍。相对于西欧地区的资本主义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

阿拉伯世界发展显得相对的落后,虽然这个地区也在不断的进行社会各种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但是由于对重商主义的轻视,由于重商主义的重利思想在这个阿拉伯世界中难以存在,所以伊斯兰宗教的教理在阿拉伯世界的商业发展走向当中显得非常的落后以及格格不入。

重商主义的逻辑起点重利主义难以孕成

重商主义的发展需要一个社会中各种各样的思想土壤作为基础,而在这各种各样的思想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重利思想

,但是由于宗教人文关怀以及过于人性化的宗教理念使得重利思想难以在阿拉伯世界存在发展的根基,这种重商主义的逻辑起点思想难以在阿拉伯世界建立起来,由于起点的难以建立就使得重商主义制作庞大的商业大厦,难以在阿拉伯世界立足。

对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从宗教经典当中来寻求经济伦理思想本身就是不合理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比如欧美诸国,早已经发展出了具有现代色彩的经济学,必有着一系列相配套的学科理论以及实践模式,可是伊斯兰国家却仍然在这样一种文化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之下,以宗教经典的原理来寻求经济发展的真理,这是非常荒诞的。阿拉伯世界对于伊斯兰教宗教信仰的过分虔诚也导致了该地区商业化进程的缓慢。二者之间,必然的因果联系。

西欧开展城市化之时,阿拉伯帝国却在搞信仰,耽误了“青春年华”

人民构成的二元分裂化

1、阿拉伯民族游牧人

阿拉伯世界的地理位置相当特殊,有一大片的面积都位于沙漠之中。这部分以沙漠为居住场所的民众就崇尚着游牧文化,这群游牧人民他们是以畜牧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因此他们对于社会商业的发展是相当轻视的,在他们眼中社会商业发展的繁荣与他们没有较多的联系,因为他们经常处于生活的变动之中,长时间的迁徙使得他们对于某个固定地方的商业发展不以为意,久而久之就造成了阿拉伯地区长期生活的游牧人民对于商业发展的轻视思想。

2、阿拉伯民族定居群体

而阿拉伯人民实际上是一分为二的,他们在民族文化性格以及社会地区构成方面处于二元分裂的状态,除了一部分阿拉伯人是游牧民族外,另一部分的人则是阿拉伯世界的定居者,

这些定居者基本上是生活在阿拉伯世界沙漠边缘地带。

在这里他们长期生活居住,并且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生活方式,这里的民众对于商业发展相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较为认同的,他们对于商业发展的排斥心理,是远比游牧民族稀少的。正是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以及阿拉伯人民构成的二元化,使得阿拉伯世界的商业发展希望集中在这一小片定居者身上。

这些人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汉志地区,定居者对于个人财产私有的观念相对来说是比较深厚的。而游牧民族的阿拉伯人民则非常强调对于本民族部落的忠实观念,他们对于个人财产私有的理念是相当稀少的。

同样是阿拉伯世界的人民,却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员构成以及思想走向,这也为阿拉伯世界后来长期处于矛盾与纠纷当中埋下了伏笔。正是由于在社会地理以及人员构成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使得阿拉伯世界的商业发展进行的相对缓慢,尤其是游牧民族对于商业发展的重度排斥心理,更是导致了阿拉伯世界商业发展非常不均匀。

西欧开展城市化之时,阿拉伯帝国却在搞信仰,耽误了“青春年华”

乍得阿拉伯游牧人

城市化缓慢的历史原因

在著名阿拉伯研究文献《耶路撒冷三千年》中,“以客观的角度,透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创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

从阿拉伯帝国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在前穆罕默德时期,阿拉伯世界对于宗教的过分虔诚以及商业发展思想的排斥已经总体上形成了。

此时的阿拉伯民众主要是由贝都因人构成,他们游牧定居生活方式在当时就已经有了非常突出和鲜明的二元分裂构成。而在后来的沃尔玛亚王朝时期,虽然政治上发生了变动,但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民族结构以及经济政治文化背景都与之前相差无几,王朝建立后的社会转型只是表面上的,在骨子里,这个民族是完全宗教化的,而且相当的排斥现代商业模式以及城市化发展。

西欧开展城市化之时,阿拉伯帝国却在搞信仰,耽误了“青春年华”

阿拉伯民族

总结

此时的阿拉伯世界的主要统治者就是剥削者,这些人是由原先的商人以及游牧人所组成的,此时的阿拉伯帝国也是处于相当繁荣的大都市时期,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人们看到的仅仅是个体微型的小商品经济运作,虽然其经济总体发展上来说总量是相当庞大的,但是却有着非常浓重的官方办理色彩,这样一种政治经济高度统一的社会管理制度,使得阿拉伯市场的生机活力难以调动,最后也导致了阿拉伯世界商业发展难以推进的景象,错过了城市化进程的起点时期。

随着欧美思想文化在全球范围之内的流行,阿拉伯市人民却依然秉持着他们的伊斯兰教思想以及他们独特的生活理念。阿拉伯世界没有走向真正的城市化和商业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阿拉伯世界的落后以及难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信刚《大中东行纪》

2、西蒙·蒙蒂菲奥里《耶路撒冷三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