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大水域,想要上大魚,你就得這麼幹

野釣大水域,想要上大魚,你就得這麼幹

​想要釣大魚,那就得去大水面的水域,倒不是說小河小溝不出大魚,著實是水域面積太小,能供給大魚的資源也是比較少的,所以就算有,數量也不會很多;

而湖庫、江河的大水面水域,就明顯不同,只要能躲過電網的追殺,往往存活大魚的可能性,就要大了很多,所以喜歡釣大魚的釣友們,垂釣場景,都選擇在大水面水域;

但是話再說回來,大水面水域,既然強調一個大字,那就帶來另一個問題,就是大水面水域,誘魚慢、發窩慢,指望幾把窩料、抽幾竿子下去,很快就有魚進窩,那無異於痴人說夢;

而所謂重窩守釣,那也不能盲目施為,要不然就不是打窩,而變成了餵魚,所以,我們想要在大水面水域守釣大魚,還是得按照釣大魚的套路來;

野釣大水域,想要上大魚,你就得這麼幹

套路一、釣點和釣距、釣深必須兼顧

很多大咖,一說野釣,必先說釣點如何重要,這話倒也沒有錯誤,畢竟好釣點就能決定一多半的漁獲,這話並不是隨便說說的,但是,大門、大咖們總是有意無意的忽略一個細節;

這就是釣深和釣點必須要兼顧,而這一點,雖然不起眼,但是在實戰中,卻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為什麼這樣說呢?

在大水面水域,整體的地形走向,必然是近岸淺而中間深,而因為這種水深隨著距離的變化,則會對水下的生態鏈,有一個直接的影響,就是水越淺,小魚就越多,大魚就越少;

野釣大水域,想要上大魚,你就得這麼幹

相應的,釣距越近,水就越淺,那必然是小魚就越多,大魚就越少;所以,我們選擇的釣點,不僅僅要地勢、地貌有特點,已經要兼顧釣距、釣深這兩個因素;

舉個例子,為何很多喜歡野釣大魚的釣友,最後都慢慢的轉到了拋竿釣,說白了就是拋竿打的遠,打的遠,所以釣深就足夠,藏、棲大魚的概率就大;

再比如,你用個8.1米的手竿,別人用個32米的大炮杆,那不用多想,也知道中大魚的肯定是大炮竿的概率高,因為釣距越遠,那必然水越深,水越深,必然魚越大;

建議:野釣大水面水域,釣點怎麼選,要說重要性,那肯定是有,但是要多一定有多大,那還得結合著釣距、釣深來說,簡單點理解,當釣距快到極限時,哪裡釣深越深,那哪裡就越適合作為釣點、窩點;

野釣大水域,想要上大魚,你就得這麼幹

套路二、捨不得窩料釣不到魚

很多野釣釣友,總覺得重窩誘聚,是一件很沒有技術含量的事,但是迄今為止,幾乎就沒聽說過打兩三斤窩料,就釣上一條几十斤大魚的;

倒不是說體積大的魚,真的這麼狡猾,而是因為,大魚的體型巨大,所以動靜之間,必須要有足夠的食物,才能滿足其日常的能量消耗;

所以,大魚的進食範圍、進食路線,相對來說,是依照著水下生態鏈的分佈而確定的,直接點說,就是大魚進食的節奏、路線,其實都有規律的;

而貿貿然的一大堆窩料打下去,且不說大魚的警惕性如何,大體型魚不太會提前進窩覓食,只會按著其固有進食路線、區域,遊曳到窩料附近之後,才會進食窩料;

至於什麼時候遊進窩子裡,這就要看運氣了,而事實上我們打的窩料,卻又不僅僅是大魚進窩吃食,可以這樣說,只要水水域中能夠將窩料吞嚥下的魚,基本上都會進窩吃餌;

野釣大水域,想要上大魚,你就得這麼幹

所以,打大窩、重窩,不僅僅是保證味型的持久、濃度,更主要的,是我們無法預估大魚什麼時候進窩,但是又不可能組織其他體型較小的魚進窩吃料;

建議:守大魚和釣小體型魚,打窩的思路和概念不是一回事,我們用酒米打窩誘釣鯽魚時,僅僅需要擔心窩料會不會大多,讓鯽魚吃飽而不進食窩料即可;但是,幾十斤的玉米、紅薯打下窩子,吃這些窩料,卻不僅僅只有大鯉大草大青,體型小很多的鯉草青鯿,都有可能吃窩料,所以,我們只能儘可能多大,保證大魚進窩時,還有足夠的物料供其進食;

野釣大水域,想要上大魚,你就得這麼幹

套路三、釣組必須準備得當

守釣大魚,就別想著大小兼顧,而考慮釣深、釣距的兼顧,那竿長就不能短,但是我們同樣要考慮到大魚一旦中鉤之後,因其體型巨大,掙扎動靜,肯定也小不到哪裡去;

所以,長竿、硬腰、軟身、大鉤、粗線、吃鉛大的浮漂,這幾個關鍵詞,就成了我們守釣大魚的主要組成因素,當然,這裡可以額外提一嘴,就是關於卸力的配件;

野釣大水域,想要上大魚,你就得這麼幹

目前市面上有一種叫做卸力圈(也有叫做O型卸力環)的輔助器具,價格不高,可以用來連接八字環和子線,因為這種O型圈是橡膠製品,既有延展性,還有極強的拉力值;

在大魚中鉤的瞬間,可以將大魚掙扎的力度,通過較軟的線圈卸掉,但是又不至於讓線圈脫離八字環,別看個頭不大,但是原本能上20斤魚的線組,加上這個小配件,魚再大上10~20斤,估計也沒毛病;

野釣大水域,想要上大魚,你就得這麼幹

套路四、除了守釣,不建議其他的花式釣法

可能在這裡,有釣友會說,萬一有走水了、有小魚鬧窩了、魚群錯層了,這麼多突發情況,一味死守,是不是釣法太過於呆板了?其實不然;

如果我們的目標魚,不是大魚,而是鯽魚、斤草、斤鯉、鯪魚等體型較小的魚,那麼釣法一定要適應魚情,這是沒毛病的;可是目標魚是大傢伙時,這種想法就很可笑了;

大魚的體型大,脂肪多,魚鰾的體積也不小,而大魚很少是群棲的,往往是百十平方米也就1~2條個頭大的,所以不管是升降溫、氣壓、水壓、溶氧,亦或者其他客觀因素,對大魚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

而我們貿貿然改變釣法,比如釣浮、打行程、飛鉛,最後的結果,就是花樣除了不少,大魚除了不進窩,不給口,什麼也改變不了,與其這樣,還不如耐心守釣;

野釣大水域,想要上大魚,你就得這麼幹

最後

野釣守大魚不同於我們拉白條、抽鯽魚,也不同於我們黑坑搶魚、競技釣釣尾,耐不住性子,受不了等待,別說大魚的蹤影,連個魚鱗都看不到;但是反之,耐得住性子,願意花時間去守口,那大魚上岸,也就是個時間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